黃公望繪畫獨樹一幟,被譽為“元四家”之首,。其一生所繪畫作頗多,,然流傳鮮見,如今所見者,,多巨帙也,。如《富春山居圖》即極富盛名,后世畫壇推崇備至,,奉之為“山水畫之圭臬“,,仿臨作不絕。 尤是清初六家中,,如王時敏,、王翚、王原祁等,,受董其昌影響,,以黃公望為“南宗”正脈,其聲名更甚,幾至“家家大癡,,人人一峰”,。董其昌《畫論》有言:“元季四大家以黃公望為冠。而王蒙,、 倪瓚,、吳仲圭與之對壘?!?,王時敏亦曾謂:“元季四大家皆宗董巨,惟子久神明變化,,意味無窮,!” 除《富春山居圖》外,,黃公望《夏山圖》亦是名篇佳作,,其畫技精湛之余,于美術(shù)史也有諸多考究意義,。廣東省博物館即藏有王原祁仿黃公望《夏山圖》,,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小中見大》冊頁中第二幅,亦應(yīng)為王時敏仿黃公望《夏山圖》,,王鑒也有臨仿之作,,皆可窺知一二。 黃公望《夏山圖》為其臨董源所作,,惜今已散佚不見,,秦潛《曝畫紀(jì)余》錄有其畫上自題:“董北苑《夏山圖》曩在文敏公所,時時見之,,入目著心,,后為好事者取去,不可復(fù)見,,然而極力追摹,,至形夢寐。他日游姑蘇與友人作此,,追想模范,,盡意為之,略得仿佛,,掛一漏萬,。今歸之明叔,獲在收藏之列,,但可睹其意思,,而想象其根源耳。然而今老甚,目力昏花,,又不復(fù)能作矣,!時至正壬午(1342年)首夏望日,大癡道人書,?!?/span> ▲董源《夏山圖》局部,上海博物館藏 據(jù)黃公望題識可知,,其時常于趙孟頫處見董源《夏山圖》,,后因畫為他人索去,不可復(fù)見,,而寤寐思服,,乃極力追摹,臨此《夏山圖》時,,其已逾古稀之年,。 癡愛至斯,今人弗及,。董源《夏山圖》今藏于上海博物館,,畫中以重巒疊岡、沙汀煙樹橫亙之畫面,,氣勢遼闊而蒼茫,,極盡變幻莫測之奇。沈括譽之“近視幾不類物象,,遠視則景物粲然”,。 此作后為董其昌所篋藏,《虛齋名畫錄》卷一中,,《五代董北苑夏山圖》(即董源《夏山圖》)條目載有董其昌原題跋文:“予在長安三見董源畫卷, 丁酉得藏《瀟湘圖》, 甲子見《夏口待渡圖》, 壬申得此卷, 乃賈似道物, 有長字印,。三卷絹素高下廣狹相等, 而《瀟湘圖》最勝?!洞蓤D》有柯敬仲題, 元文宗御寶, 今為東昌相朱藏,。昔米元章去董源不甚遠, 自云見源畫真者五本。予何幸得收二卷, 直追溯黃子久畫所自出, 頗覺元人味薄耳,!” 董其昌又竭力搜珍尋寶,,前后藏有董源四幅山水,即《瀟湘圖》,、《溪山行旅圖》,、《龍宿郊民圖》、《夏山圖》,,并以“四源堂”名齋,。 另明張丑《真跡日錄》:“黃大癡臨董北苑夏山圖巨幅,,絹本淺絳色,筆法雄偉,,亦在董太史家真跡神品上上,。”,,可見黃公望臨董源《夏山圖》,,亦曾入藏畫禪室。 此外,,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小中見大》冊頁中,,董其昌有題跋“黃子久臨董北苑畫二幅,一為《浮嵐暖翠》,,在嘉禾項玄度,。一為《夏山圖》,即此軸是也,。子久學(xué)董元,,又自有子久,可謂兼宋元之絕,。藝語云:冰寒于水,,不虛耳,?!保驊?yīng)為王時敏據(jù)董其昌藏黃公望《夏山圖》所臨,。 ▲王時敏繪,、董其昌題《小中見大》仿黃公望臨董源夏山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董其昌仿黃公望的畫作不乏,,曾高呼題詞“吾師乎,,吾師乎,一丘五岳,,都具是矣,。”,,而王時敏為清初畫壇領(lǐng)袖,,自謂得其神髓,亦曾言:“元季四家,,當(dāng)推子久,。得其神者,惟董宗伯,;得其形者,,予不敢讓,;若形神俱得,吾孫其庶幾乎,?!保渲小拔釋O其庶幾乎”,,即贊譽孫子王原祁仿黃公望形神俱得,。 王原祁、王時敏,、王鑒,、王翚并稱“四王”,形成婁東畫派,,左右時風(fēng),,烜赫南北,聲名至隆,,又一脈相承,,影響深遠。如黃鼎師法王原祁,,而“以畫供奉宮廷”的張宗蒼又師承黃鼎,,其亦甚為推崇大癡,多有臨仿,,所繪畫作意境深遠,,氣韻渾厚,一洗宮廷畫院慣有的甜熟柔媚之習(xí)氣,。 入宮前,,張宗蒼已多次臨仿黃公望《夏山圖》,入宮后,,乾隆皇帝題其宮內(nèi)所作《夏山圖》,,詩云“好山濃若滴,灌木翠如流,。云起知將雨,,風(fēng)來乍似秋。展書惟靜客,,鎮(zhèn)日坐高樓,。何必稱王粲,曾無羈世憂,?!?/span> 人謂“南宋山水畫之變,始于趙孟,,成于黃公望,,遂為百代之師,。”,,如一件張宗蒼《仿子久夏山圖》,,知“四王”后學(xué)承繼先賢,師法黃公望,,可謂畫脈不絕,。 ▲張宗蒼(1686—1756) 仿子久夏山圖 立軸 設(shè)色絹本 148×80cm 題簽:張篁邨淡設(shè)色山水立軸。西園,。鈐?。和佑谝埃ㄖ彀祝?/span> 題識:黃子久法本荊關(guān),為元四家之冠,,所作《夏山圖》,,山川渾厚,草木華滋,,癡翁杰作也,。向藏長安貴戚家,近歸邗上扶風(fēng)馬氏,,每過小玲瓏山館,,輒向借臨。乙丑(1745年)秋,,羈旅淮陰寓齋,,風(fēng)氣清爽,叢菊舒妍,,意頗閑適,。胸中此本躍然于目,,揮灑出之,,坐間但覺子久神來,不使玲瓏山館得珍為閣中獨閉矣,。吳郡張宗蒼并識,。 鈐印:張宗蒼?。ò祝?、原字默存(白)、篁邨(朱),、館娃宮畔人(白) 鑒藏?。河腊采蚴喜貢嬘。ㄖ欤?/span> 出版:1.《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八冊第252頁,,文物出版社,,1993年,。 著錄:1.《中國古代書畫鑒定實錄》第七冊第3154頁,中國出版集團,、東方出版中心,,2011年,。 2.《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筆記》第2654頁,,遼寧人民出版社,2014年,。 說明:鑒藏印“永安沈氏藏書畫印”,,為天津沈紀(jì)甫用印。本作原藏于沈氏,,后歸天津楊柳青畫社,。 沈紀(jì)甫,民國時期在津開設(shè)洋行,,沈家收藏書畫頗豐,,大多為明清大家,其中尤以四王等正統(tǒng)山水畫居多,,愛新覺羅·溥侗(溥西園)專門負(fù)責(zé)為其整理書畫,并題簽,。所藏書畫大多歸于天津博物館。 張宗蒼是宋代理學(xué)大師張載17世孫,,其為王原祁再傳弟子,,天津市藝術(shù)博物館藏《黃鼎像》上有其所題“尊古夫子大人玉照。乾隆九年甲子清和受業(yè)張宗蒼補景”,,亦可知其承襲畫壇山水正脈。 其二十余歲已有聲名,,康熙年間,湖南布政使宋致請黃鼎繪巨制《長江萬里圖》時,,張宗蒼即以高足身份共襄此藝事,亦曾臨摹宋致所藏之吳鎮(zhèn)《摹王晉卿煙江迭嶂圖》,。 ▲張宗蒼(1686—1756) 張宗蒼(1686-1756),字默存,,江蘇蘇州人,,畫家,。師承清代婁東畫派的傳人黃鼎。擅山水畫,,代表作有《吳中十六景》,。公元1751年,乾隆皇帝南巡,,張宗蒼進獻了畫冊《吳中十六景》,深得乾隆皇帝的欣賞,,后來進入清宮廷畫院供奉,,為宮廷作畫,是乾隆時期一位重要的宮廷畫家,。 此后,,其往邗上(即揚州)謀事,在小玲瓏山館,,曾數(shù)度臨摹清代著名藏書家馬曰琯,、馬曰璐昆仲二人所藏黃公望《夏山圖》。 據(jù)《仿子久夏山圖》上其題識“黃子久法本荊關(guān),,為元四家之冠,,所作《夏山圖》,山川渾厚,,草木華滋,,癡翁杰作也。向藏長安貴戚家,,近歸邗上扶風(fēng)馬氏,,每過小玲瓏山館,輒向借臨,。乙丑(1745年)秋,,羈旅淮陰寓齋,風(fēng)氣清爽,,叢菊舒妍,,意頗閑適。胸中此本躍然于目,,揮灑出之,坐間但覺子久神來,,不使玲瓏山館得珍為閣中獨閉矣,。吳郡張宗蒼并識?!?/span> 題識中,,張宗蒼言及“每過小玲瓏山館,,輒向借臨”,可知一二,。是作作于1745年,,彼時其已59歲高齡?!靶×岘嚿金^”為清代著名藏書家馬曰琯,、馬曰璐的藏書樓名,此昆仲俱以詩名,,時人稱之為“揚州二馬”,,其叢書樓藏有十萬多冊圖書,有“藏書甲東南”之譽,。 ▲張宗蒼(1686—1756) 仿子久夏山圖 題識 局部圖 雍正年間,,張宗蒼入河道總督轄下外河廳屬任職,乾隆十一年則轉(zhuǎn)任里河主簿,,此間以淮安為寓居之地,,往來蘇州、揚州等地,。乾隆十六年,,皇帝南巡,其以畫冊《吳中十六景》進獻,,深受喜愛,,而后進入宮廷畫院供奉。 乾隆十六年內(nèi)務(wù)府《活計檔》之《記事錄》閏五月四日即有載:“員外郎白世秀,、催總德魁將大學(xué)士總河高斌送來畫畫人張宗蒼折片一件并畫一張持進,,交太監(jiān)胡世杰轉(zhuǎn)奏。奉旨準(zhǔn)在如意館行走,,其畫留下,。” 另據(jù)《清宮內(nèi)務(wù)府造辦處檔案》記:“乾隆十六年,,如意館……內(nèi)開為為六月初二日員外郎郎正培奉旨:畫畫人張宗倉每月錢糧公費著照余省,,丁觀鵬一樣賞給,于六月起,。欽此,。” 及清內(nèi)務(wù)府《各作成做活計清檔》所載:“司庫白世秀來說,,太監(jiān)高玉傳旨:畫院處畫畫人等次,,金昆、孫祜、丁觀鵬,、張雨霖,、周昆、余省,、周鯤等六人一等,,每月給食錢糧銀八兩、公費銀三兩,;” 知其一入宮廷,,便如丁觀鵬一樣,為一等畫人,,圣恩眷隆,,殊待至深。乾隆十八年,,又賞其戶部額外主事銜,,第二年,張宗蒼因病告歸,,乾隆皇帝每每懷思,。 據(jù)考,張宗蒼入宮雖才四年,,然僅《石渠寶笈》著錄的竟多達一百余件,。而《石渠寶笈·續(xù)編》著錄乾隆御題張宗蒼的畫作就已經(jīng)有47件之多,其中題跋不吝美辭,,如“藝苑于今誰巨擘,,中吳宗蒼真其人?!?、“宗蒼雖物故,畫自有精神,。逢著便題句,,笑今始解珍”、“又對宗蒼畫,,相看意與遲,。配藜惟以韻,慘淡不稱奇”……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石渠寶笈·三編》著錄《張宗蒼畫山水》,,乾隆更是于多年間,分別題跋13次之多,,并御書“神”字,,以示張宗蒼之畫作,無愧畫壇巨擘,。其中最晚為其81歲所題,,距張宗蒼去世已有三十余年。 ▲張宗蒼 山水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張宗蒼畫作郁茂松秀,,富書卷氣,,又渾有端莊儼重之廟堂氣象,自是契合文人審美,。無怪乎乾隆皇帝贊其“繪事屬鋪張,,偏能脫華藻”。此《仿子久夏山圖》,,深得黃公望遺韻,,神氣蔥蔚可觀。 ▲張宗蒼(1686—1756) 仿子久夏山圖 局部圖 ▲張宗蒼(1686—1756) 仿子久夏山圖 局部圖 ▲張宗蒼(1686—1756) 仿子久夏山圖 局部圖 畫中山巒郁郁蔥蔥,,山石以披麻皴繪,,綿長而交錯,塊壘則干擦模糊邊界,,峰尖處參以折帶皴,,苔點成排,細(xì)為點染,,山屋聚散錯落有致,,云氣似從峰巒疊起,長皴短刷,,又融干濕濃淡筆墨,,隨意而下,無一懈筆,。夏日山林之盛景,,淋漓盡致,躍然于紙,,見其筆墨造詣之深厚,。 其中,折帶皴或為師法倪瓚,,可知張宗蒼臨仿黃公望之余,,亦旁師博采,可謂“子久之中,,自有宗蒼矣”,。 畫中鈐印“張宗蒼印(白),、原字默存(白),、篁邨(朱)、館娃宮畔人(白)”均為張宗蒼自用印,其原字默存,,后改為墨岑,。 而鑒藏印“永安沈氏藏書畫印”多誤為清末時期的福建永安望族,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劉光啟考訂為民國時期頗著名的私人藏家沈紀(jì)甫鑒藏印,。 ▲張宗蒼(1686—1756) 仿子久夏山圖 部分鈐印 局部圖 《云峰樹色》上面有兩方印章“永安沈氏”,,曾經(jīng)是天津沈家(沈紀(jì)甫,在津開設(shè)洋行)收藏的,。由于沈家收藏很多書畫,,博學(xué)多才、藝兼文武的戲劇學(xué)家愛新覺羅·溥侗(溥西園)專門負(fù)責(zé)為其整理書畫,。書畫套一律都是藍色的,,上面是白簽。我到天津以后,,經(jīng)我從沈家收購上來的書畫,,都入藏到天津博物館。今天我們在天津博物館收藏的書畫里,,經(jīng)??梢钥吹健坝腊采蚴稀边@樣的印章。 —《劉光啟自述(眼力)》天津文博院 編 是作溥同題簽“張篁邨淡設(shè)色山水立軸,。西園,。鈐印:同居于野(朱白)”,,契合劉光啟所述,。 ▲張宗蒼(1686—1756) 仿子久夏山圖 溥同題簽 明清畫作常見鈐有此印,如故宮博物院所藏的曾鯨《葛一龍像》和臺北故官博物院所藏的文嘉《江南春色圖》等,。 ▲文嘉《江南春色圖》臺北故官博物院 ▲曾鯨《葛一龍像》故宮博物院 ▲曾鯨《葛一龍像》局部圖 故宮博物院 鈐印“永安沈氏藏書畫印” 張宗蒼曾言:“今之畫者,,胸?zé)o成竹,隨意涂抹,,不遵古法,,私心自用,湊泊而成,,是為魔道,,非我正宗,不可使有一筆犯我腕下也,?!保鋵欧ㄖ獔允?。 而乾隆題張宗蒼《補惠泉圖》詩注中則言及:“昔與宗蒼論畫法,,每稱當(dāng)以氣韻為要,。”另有云“昔每觀宗蒼畫,,問成否,?曰氣韻未至,少旋曰氣韻來,,則畫就矣,。此最得畫法三昧,,庸史不知此也,。”知其論畫以氣韻為先,。 此幅其《仿子久夏山圖》即守古法,,亦得氣韻之佳作也,又出版于《中國古代書畫圖目》,,更是殊為可貴,。 中貿(mào)圣佳25周年春季拍賣會,古代書畫圖目專題中,,另有李流芳《金箋山水》,、張玉書《行書賜砥石山綠石硯詩》、潘恭壽畫,、王文治題《仿錢敘鐘馗圖》等,,亦是出版著錄累累。 ▲李流芳(1575—1629) 金箋山水 鏡心 水墨泥金 詩堂:22.5×29cm 畫心:90×29cm 詩堂:檀園此幀意境高曠,,墨氣清潤,,隨筆一?,似閨中少婦,,酒后微醺,,亂頭粗服,別具一種天然嫵媚,,妙極妙極,!康熙丙辰冬,周容題于春涵堂,。 題識:庚申(1620年)冬夜,,被酒作,李流芳,。 鈐?。豪盍鞣加。ò祝?、長蘅(朱) 出版:1.《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六冊,,第181頁,,文物出版社,1993年,。 著錄:1.《中國古代書畫鑒定實錄》第四冊,,第2057頁,中國出版集團,、東方出版中心,,2011年。 2.《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筆記》第1731頁,,遼寧人民出版社,,2014年。 說明:周容題詩堂,。周容(1619—1692),,字鄮山,一字茂三,,又作茂山,,號躄堂。明末清初鄞縣(今浙江寧波)人,。明代諸生,,負(fù)才名,有俠氣,。明亡后,,周容出家為僧,但后來又因母親尚在需盡孝道,,而又返俗,。康熙十八年(1679年),,清廷開設(shè)詞科,,召周容入京,他堅辭不就,。周容于詩文書畫用工皆勤,,時人謂之“畫勝于文,詩勝于畫,,書勝于詩”,。著有《春涵堂集》。
▲嘉定四先生 清初,,吳偉業(yè)作《畫中九友歌》中,贊譽董其昌,、楊文聰,、程嘉燧、張學(xué)曾,、卞文瑜,、邵彌、李流芳,、王時敏,、王鑒等人為“畫中九友”。 其中,,李流芳亦受董其昌南北宗畫論影響,,以南宗清幽淡遠之風(fēng)為畫家正脈,數(shù)百年來盛傳不衰之《芥子園畫譜》(上水部分)即以其臨仿古人各家風(fēng)格的課徒畫稿為藍本整理,、增編而成,。 此作山水圖,金箋紙,,據(jù)題識“庚申(1620年)冬夜,,被酒作”,知為其醉酒而作,。其以平遠,、深遠技法結(jié)合,,形成典型之闊遠構(gòu)圖,近處河岸,、茅屋,、林木,遠處山巒高聳,,隱有起伏之筆,,中間水面寬闊,山石則淡墨皴擦,,點苔施以濃墨,,隨手寫景,筆端不落俗套,,有吳鎮(zhèn)之風(fēng),。《明畫錄》載其 “畫山水出入宋元諸家,,而于吳仲圭猶為精詣,,竹石花卉,逸氣飛動”,。 周容題詩堂,。其于詩文書畫用工皆勤,時人謂之“畫勝于文,,詩勝于畫,,書勝于詩”。著有《春涵堂集》,。其詩題中亦贊言“此幀意境高曠,,墨氣清潤,隨筆一?,,似閨中少婦,,酒后微醺,亂頭粗服,,別具一種天然嫵媚”,。 李流芳曾言:“畫會之真山真水總不似,畫會之古人總不似,,畫會之詩總不似,。”,、“萃造化、古人,、詩境于一局,,以不似求真似,。”為其畫學(xué)思想中“三不似”理論,,另據(jù)其畫作所題畫跋語編著之《檀園論畫》,,亦為中國畫論可貴資料。 此作《上海藝術(shù)家》P190,,《藏真》卷P100,,《百緣堂》P136也有著錄。 ▲張玉書(1642—1711)行書賜砥石山綠石硯詩 立軸 水墨綾本 202×47.5cm 題簽:張玉書楷書真跡,。鈐?。簰澰栖帲ㄖ欤⒅獝u齋(白) 款識:賜砥石山綠石硯,,恭紀(jì)請定侯老先生正之,。京江張玉書具稿。 鈐?。簭堄駮,。ò祝⑺卮妫ㄖ欤?、宸翰松蔭堂(朱) 鑒藏印:挐云軒(朱),、知恥齋(白) 釋文:留都東指氣郁積,,江走松花伏山脈。砥石嵯峨類削成,,山靄江煙蘊奇石。蒙茸蔓草翳云根,,礧砢參差臥沙磧,。西坑北巖那足擬,,龍尾馳基難比跡,。堅凝玉質(zhì)含溫腴,紅紫羅紋遜深碧,?;尼璞ц睅讱q月?徒作礪具刀刃砉,。圣主遭遇物色殊,,硯材豈容輕棄擲,!命工礱琢肌理見,瑩比清冰出寒澤,。方圓相度準(zhǔn)古制,,蛟螭環(huán)互潵瀝液,。隃糜試潤筆吐芒,,裝匣精研光照席。一從幽石造天府,,譬若寒畯躋鸞掖,。大哉奎文軫隱淪(有御撰制硯說),欲使遺賢如硯盡,。征辟小臣盥沐讀,,宸藻深慶貢珍來。絡(luò)繹此硯只應(yīng)玉案列,,寧許蓬蓽共昕夕,。特旨頒賚及近臣,華星散采逾拱璧,。衰遲自始學(xué)殖落,,朽鈍無能文史役。丹黃遺經(jīng)訂三豕,,研索微言究一畫,。頭白還思靜用理,永絕緇磷慎無斁,。 著錄:1.《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十二冊,,第349頁,文物出版社,,1993年,。 2.《中國古代書畫鑒定實錄》第四冊,第1858頁,,中國出版集團,、東方出版中心,2011年,。 3.《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筆記》第1551頁,,遼寧人民出版社,2014年,。 張玉書,,字素存,號潤甫,江蘇丹徒(今江蘇鎮(zhèn)江)人,。生于明思宗崇禎十五年,。自幼刻苦讀書,順治十八年(1661)進士,,精春秋三傳,,深邃于史學(xué)。 歷任翰林院編修,、國子監(jiān)司業(yè),、侍講學(xué)士。二十三年(1684)授刑部尚書,,調(diào)兵部尚書,。二十九年拜文華殿大學(xué)士兼戶部尚書??滴跞迥辏?696),,隨皇帝征噶爾丹叛亂。歷官凡五十年,,為太平宰相二十年,。久任機務(wù),直亮清勤,,朝廷倚以為重,,謚號文貞。 其父張九徵,,因其興學(xué)育人,,教子有方,被譽為“天下第一撫臣”,。其兄張玉裁,,字禮存,號退密,,康熙六年(1667)一甲二名進士,官翰林院國史館編修,。 ▲張玉書(1642—1711)行書賜砥石山綠石硯詩 張玉書二十九歲賜進士后,,即成為庶吉士,據(jù)清代翰林院庶常館規(guī)定:“凡新進士擅長文學(xué)書法者,,入館學(xué)習(xí)稱為庶吉士,。”,,知其或得益于家學(xué),,年輕時書法造詣已是頗深。 鎮(zhèn)江博物館藏有張玉書作《游西山寺》,行筆磅礴雍容,,甚是大氣,。書作有淡墨探花王文治題跋,云“吾邑故相張文貞公手跡,,大小共六十三字,,幅長三尺,書公自作游西山詩,,藏于焦山之水晶庵,。按公故不以書名,而茲幅字畫古娟,,神采奕然,,為后學(xué)日夕臨池者所不能及,乃知前輩于書法一道,,未有不留意者,。歲久,僧貧將就殘失,,友人鮑根堂為之裝裱,,予以詩二章綴其后,即用公所書詩韻并示,,山僧知所珍惜焉,。波光通海嶠,林翠際山顛,。愛此水晶域,,凜然冰雪懸。猊雄蹲大石,,鷹細(xì)掠秋天,。墨瀋猶新在,人間已百年,。當(dāng)日論聲價,,蓬萊直升巔。巖廊謝安石,,禁苑抑誠懸,。寂寂初禪地,茫茫浩劫天,。但須留禊帖,,應(yīng)記永和年。乾隆三十五年庚寅春三月,,后學(xué)王文治,。”,可見對其甚為推崇,,并贊譽“神采奕然,,為后學(xué)日夕臨池者所不能及”。 ▲張玉書(1642—1711)行書賜砥石山綠石硯詩 局部 ▲張玉書(1642—1711)行書賜砥石山綠石硯詩 題簽 局部 上款人“定侯”,,鑒藏印“挐云軒(朱),、知恥齋(白)”暫不可考。此行書書寫筆勢秀逸遒勁,,剛?cè)峒鏉?,氣韻甚足。通篇行氣一以貫之,,字里行間,,行云流水,點畫嚴(yán)謹(jǐn),,筆勢穩(wěn)健,,筆法則縱橫自如,融雄偉與清逸于一體,,出入蘇黃之間,,有雍容的氣度,誠是難得佳作也,。 ▲潘恭壽(1741—1794) 畫,、王文治(1730—1802) 題 仿錢敘鐘馗圖 鏡心 設(shè)色絹本 107×47cm 鈐印:潘恭壽?。ò祝?/span> 題跋:誰報春從昨夜回,,終南山下老于?。玉笙吹盡桃花片,,試向春風(fēng)送子來,。王百榖題錢敘畫。鐘馗不見畫史,,然畫家每為之,,此錢序畫王百榖題,頗有別趣,,蓮巢臨仿,,更■士氣,殊可存也,。文治記。鈐?。和跏嫌砬洌ㄖ欤?、夢樓(朱) 著錄:1.《中國古代書畫目錄》第十二冊,,第330頁,,文物出版社,1993年。 2.《中國古代書畫鑒定實錄》第四冊,,第1776頁,中國出版集團,、東方出版中心,,2011年。 3.《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筆記》第1485頁,,遼寧人民出版社,,2014年。 京江畫派潘恭壽與“淡墨探花”王文治交契甚深,,王文治年長十余歲,,二人既是友鄰,又是師友,,志趣相投,。據(jù)《揚州畫舫錄》,潘恭壽“每畫必王夢樓題之”,,彼此唱和,,直至去世?!芭水嬐躅}”,,世尤寶之,堪稱畫壇佳話,。 潘恭壽山水初無師承,,王文治以書家用筆之道授之,其畫日進,。此后,,山水得董其昌、米友仁墨暈,,清腴妍冷,,又善沒骨法。林巒秀逸,,花卉取法惲壽平,,兼工寫生。濯濯如迎風(fēng)凝露,。佛像則出入丁云鵬,、吳文中之間。人物,、仕女,、竹石亦秀韻,。 據(jù)王文治題識可知,此作為潘恭壽臨仿“王穉登題錢敘畫”鐘馗圖,,筆意精到,,畫面詼諧生動,一嬰孩坐于鐘馗肩膀,,作吹笙狀,,鐘馗側(cè)首回望,一手握劍,,一手緊握嬰孩小腿,,趣味橫生。設(shè)色亦是淡雅,,人物表情細(xì)膩,,須髯畢現(xiàn),衣飾造型也甚是講究,,韻味頗具,。 而王文治為書法大家,與劉墉,、梁同書,、翁方綱并稱清四大家。此書筆勢點畫飄逸,,結(jié)體勻凈,,無傳統(tǒng)帖學(xué)的流轉(zhuǎn)圓媚與輕滑,觀之俊爽豪逸,,風(fēng)神蕭散,。二人書畫,相得益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