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勐侖壩子的某個夏天,,一位植物學家站在一座被密林覆蓋的石灰?guī)r高山上,望著羅梭江勾勒出的一個葫蘆形半島,,情不自禁淚流滿面,,他的心已被那個綠色的“葫蘆”緊緊拴住,。后來,,他在這里創(chuàng)建了植物園,,并讓這塊土地成為了國內(nèi)外科學家的科研圣地,。 追尋綠色的夢 1911年4月10日,蔡希陶出生在浙江省東陽市,。從小他就熱愛大自然中一切有生命的東西,。1930年,他從上海來到了北平靜生生物調(diào)查所工作,。在這里,,他與植物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從此,,他探尋綠色世界的傳奇人生拉開帷幕,。 1932年,蔡希陶只身來到云南開展采集工作,。紅土地上莽莽蒼蒼的大山,,無邊無際的原始森林,使得蔡希陶興奮不已,,他在叢林中采集著一份又一份植物標本,。 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靜生生物調(diào)查所南遷昆明并成立了工作站,。蔡希陶再次踏上了云南這塊土地,。 1938年的云南,儼然是一個獨立王國,,內(nèi)陸人想要在昆明成立一個學術(shù)機構(gòu),,談何容易。但蔡希陶馬到成功,,那是因為他在云南采集標本三年,,其為人與才干已是眾所周知。當時,,蔡希陶所提出的由北平靜生生物調(diào)查所與當時的云南地方政府合辦的“云南農(nóng)林植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前身),,專門從事調(diào)查、研究云南植物,,促進地方農(nóng)林經(jīng)濟事業(yè)發(fā)展的想法很快就獲得許多人的認同,。這樣,在同年7月24日,,地處昆明北郊黑龍?zhí)兜脑颇限r(nóng)植物研究所便正式成立了,。蔡希陶負責購地和辦公室的建設(shè),他在經(jīng)濟十分緊缺的條件下,,組織了植物考察和標本采集,,也引種栽培了一批經(jīng)濟林木。這里一時成了舊中國植物分類學研究的活動中心,。 愿當科學道路的鋪路石 1950年,,云南農(nóng)林植物研究所改為中國科學院植物分類研究所昆明工作站,蔡希陶任主任,。蔡希陶在1951年就躊躇滿志地籌建昆明植物園,。在他的努力下,中國科學院植物分類研究所昆明工作站及所屬的植物園欣欣向榮,。工作站于1959年4月升格為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如今,昆明植物所已成為國內(nèi)外負有盛名的科研機構(gòu),。 新中國成立初,,為了找到三葉橡膠和宜林地,蔡希陶走遍了滇西南的山山水水,,終于找到了橡膠樹和宜林地的線索,。這次考察證明了:在我國北緯21℃--23℃之間的廣闊土地上,是適宜橡膠栽培生長的地區(qū),從而結(jié)束了中國無橡膠宜林地的歷史,,打破了當時一些西方國家對我國實行橡膠禁運的迷夢,。 開拓葫蘆島 1958年12月,蔡希陶帶著一批年輕科技人員和工人,,奔向了綠海茫茫的西雙版納,。他們乘獨木舟橫渡羅梭江,來到了林海莽原的葫蘆島,,用“十八把大刀”披荊斬棘地,,創(chuàng)建了我國第一個熱帶植物園——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1961年4月14日,,周總理在西雙版納接見了蔡希陶??偫硪环Z重心長針對熱帶雨林保護和利用的談話,,使他更加明確了自己的科研方向,如何保護西雙版納特有的自然資源成了他工作的重要方向,。 自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建園后,,蔡希陶與同事在西雙版納發(fā)現(xiàn)了難以數(shù)計的可用于人類生產(chǎn)、生活的植物,。在他的親自組織和參與下,,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從國內(nèi)外引種栽培了多種熱帶植物加以馴化。 1981年,,蔡希陶辭世,,他充滿傳奇色彩的綠海生涯結(jié)束了。在葫蘆島,,他的大部分骨灰掩埋在他親手栽下的龍血樹下,,他離不開這片綠色的土地,他對這片土地有著深深的摯愛和眷戀之情,。 歲月流逝,,滄桑巨變。如今,,昔日荒涼的葫蘆島已是繁花似錦,、碩果累累,猶如一顆鑲嵌在植物王國皇冠上的綠寶石,,綠得閃閃發(fā)光,、熠熠生輝。 來源: 西雙版納發(fā)布
主編:斯斯龍,、黃俊 編輯:劉 航 點在看,,讓生活更好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