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通湯 【原文】 蔥白四莖?干姜一兩?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再服,。 【作者】 張仲景 【出自】 《傷寒論》 【經(jīng)典回顧】 1、少陰病,,下利,,白通湯主之。 2,、少陰病,,下利,脈微者,,與白通湯,。利不止,厥逆無脈,,干嘔煩者,,白通加豬膽汁湯主之。服湯,,脈暴出者死,,微續(xù)者生。 【組成】 姜 蔥實 附子 【時機】 1,、少陰病的下痢,。 2、病人上面有虛熱,,下面是寒痢,。 【方解】 1、蔥白只用蔥的白莖,,和干姜,、附子一起煮,因為沒有炙甘草,,所以藥一下去的時候,,沒有阻礙,一下去就能把上焦的陽往下帶,。 2,、干姜溫中。 3、生附能行到表面上,,能把腸胃的蠕動加速,,讓血行到四肢上去。 【應用】 1,、病人癌癥晚期,,下利,病人汗出不止,,整個腸胃都干掉了,。這種就是死證,有陰無陽,,就是陽脫了,,陽脫掉就會有這種現(xiàn)象。用白通湯加豬膽汁和人尿,,白通湯可以通陽,。大劑的用,靠人尿硬把陰陽相隔打開,。 2,、病人病危已經(jīng)沒有時,白通加豬膽汁湯,。如果脈微微出來,,表示人救回來了,但是如果暴出,,病人就會死,。所以吃藥前要和病人家屬說好。 【比較】 1,、寒利不止白通湯,,熱利不止,桃花湯,。 2,、都是少陰病。 【比較集錦】 1,、上熱下寒: (1)附子瀉心湯:上面熱腎陽不足(口腔潰瘍足寒等),; (2)黃連湯:胸膈熱大腸寒,上吐下瀉的霍亂,、腹痛,; (3)半夏瀉心湯:胃有熱大腸寒,腹痛比黃連湯輕,; (4)白通湯:上面熱,下面的腸胃沒有蠕動,,東西壞死,,造成不斷的下利,,上下不通; (5)麻黃升麻湯:厥陰病,,無汗,,上熱喉嚨痛、咽喉潰爛,,又腸中虛寒下利,; (6)引火湯:上屬雷火之熱,比如口腔潰瘍,、唇周潰瘍,、舌頭潰瘍、目赤,、嚴重鼻衄,、頭面轟熱、嚴重頭暈,、高血壓等,;下寒為腎的虛寒,比如腳特別冷,、膝蓋冷痛等,。 2、少陰處方: (1)四逆湯:手腳冰冷了,,腸胃里面的熱能沒有辦法達到四肢,,中陽不振,脾胃的功能不好,,舌苔白白的,,里寒很盛; (2)附子湯:表里皆寒且虛,、陽不足,,所以附子湯可以補陽的不足;如果是表寒里虛,,但是陽氣很足用小青龍湯,; (3)白通湯:是陰盛在下、虛陽在上,,上下不通達,,所以少陰證下利的時候,因為里寒太盛了,,上焦的心陽沒有辦法往下走,,變成上熱下寒,造成不斷的下利。 (4)通脈四逆湯,,就是陰盛于內,,陽隔于外,摸病人微發(fā)熱,,可是舌苔伸出來全部是白的,,就是表熱里寒,脈很微細,,很危險了,。通脈四逆湯打通全身血脈。通脈就是通達內外,。 (5)通脈四逆湯和四逆湯的區(qū)別,,病人的脈都是微細的,但是四逆湯只胃陽虛而已,,所以四逆湯的病人手腳冰冷,,通脈四逆湯的病人手腳熱的,但是脈都快沒了 (6)所以上下不能通的時候用白通湯,,全身都虛寒的時候靠附子湯,,內外陰陽不能協(xié)和的時候用通脈四逆湯。 3,、(1)附子湯:全身虛寒,、關節(jié)疼痛; (2)真武湯:四肢沉重,,小便不利,,腹痛,下焦寒水,,肌肉瞤動,; (3)白通湯:里寒下利、上焦虛陽下不來,; (4)四逆湯:手腳逆冷,,腸胃的陽沒有了; (5)通脈四逆湯:里寒表虛熱,,手腳溫,,但是脈幾乎沒有了; 所以上下不能通的時候用白通湯,,全身都虛寒的時候靠附子湯,,內外陰陽不能協(xié)和的時候用通脈四逆湯。 |
|
來自: 仲景中醫(yī)交流 > 《傷寒經(jīng)方(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