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7月15日凌晨,浙江紹興軒亭口,。 4時許,,隨著監(jiān)斬官、紹興府山陰縣縣令李鐘岳一聲令下,,'辛亥女杰'秋瑾從容走向刑場,,慷慨就義。 被孫中山譽為'巾幗英雄',、被周恩來稱為'反帝反封建革命先驅者'的近代中國杰出的女革命家——秋瑾女俠,,為民族解放和婦女解放事業(yè),獻出了自己32歲的寶貴生命,。 令人奇怪的是,,秋瑾烈士遇難后僅過了100多天,曾經(jīng)親手帶人抓捕,、審訊秋瑾,,并在刑場上親口下令處斬秋瑾的兇手、原山陰縣令李鐘岳,,竟在家中懸梁自盡了,。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5年后的1912年,,秋瑾女俠的生前摯友吳芝瑛,、徐自華女士等人,在杭州西子湖畔為秋瑾女俠修建秋瑾墓和鑒湖女俠祠時,,還特將李鐘岳的'靈位'祀于祠中供奉紀念,,李鐘岳非但沒受到世人唾罵,反而青史留名,,受到后人敬仰,,秋,、李兩家還成為至交。 這是怎么回事呢? 1,、革命女俠,,起義事泄遭圍捕 秋瑾是浙江山陰人(今紹興),1875年出生于一個封建官宦家庭,,字競雄,號鑒湖女俠,。其父秋壽南官至滿清郴州知州,,其母單氏是浙江蕭山望族之后。 秋家世代為官,,家境優(yōu)越,,秋瑾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她聰明好學,,從小就跟著哥哥讀書習文,。'好讀書,工詞賦,,發(fā)言每多感慨,。' 除了讀書習吟詩,秋瑾還豪爽活潑,,從15歲起,,就跟隨表兄習武練拳、騎射擊劍,,練就一身硬功夫,。 1894年,其父秋壽南在湖南湘潭任厘金局總辦(相當于稅務局長)時,,經(jīng)曾國藩長孫曾廣鈞介紹,,認識了富商王黼臣,遂將秋瑾許配給了王黼臣之子王廷鈞,。 1896年,,秋瑾與王廷鈞成婚。其時,,王廷鈞在湘潭經(jīng)營當鋪,,秋瑾經(jīng)常回婆婆家居住,,因王家與曾國藩是遠親,,秋瑾有機會認識了同樣與曾國藩有關系的唐群英,、葛健豪兩位女才子:唐群英是曾國藩的堂弟媳,后來成為同盟會第一位女學員,、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葛健豪(蔡和森,、蔡暢之母)父親是曾國藩的部將,,后成為著名的女權運動先驅、女革命家,。 三位才女志氣相投,,親如姐妹,經(jīng)常飲酒賦詩,,相互唱和,,結下了深厚情誼。三人后來被譽為'瀟湘三女杰',。 這段時間,,是秋瑾和丈夫婚后難得的平靜而甜蜜的日子,次年,,秋瑾生下兒子王沅德,。 1900年,,秋瑾的丈夫王廷鈞納資捐了一個戶部主事的官職,秋瑾母子跟著丈夫進京居住,。但好景不長,,不久,因八國聯(lián)軍之亂,,一家三口又回到老家,。第二年,秋瑾生下女兒王燦芝,。 1903年,,王廷鈞攜家人再次赴京任職。這次,,秋瑾結識了和丈夫同朝為官,、思想激進的戶部郎中廉泉和他的夫人吳芝瑛,并與吳結為金蘭之好,。 兩次在京生活經(jīng)歷,,通過結交思想進步人士、閱讀進步報刊、親歷并目睹外國侵略者的暴行和清政府的腐敗無能,,使秋瑾的思想受到很大震動,,她決心以實際行動投身到推翻清政府、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斗爭中,。 她'憤然謂子芳君(王廷鈞字子芳)曰:日本為我國學士薈萃之場,,其中必多豪杰,吾意欲往該處一游,。' 1904年,,秋瑾在王家和好友的幫助下,毅然東渡日本自費留學,。 丈夫雖然萬般不舍,,但看到妻子決心已定,也只好同意,。在妻子的影響下,,他不久即辭去公職,回鄉(xiāng)定居,,精心撫養(yǎng)教育子女。 此后的兩年多,,秋瑾先后兩次赴日留學,,期間,積極參加留學生的革命活動,,廣交仁人志士,,認識了孫中山、魯迅,、陶成章,、黃興、宋教仁等革命進步人士,,加入了光復會,,后又加入同盟會。以鑒湖女俠之名,,發(fā)表了大量宣傳女權,、反帝反封建、團結斗爭挽救民族危亡的激情文章,。 1906年,,因抗議日本政府頒布取締留學生規(guī)則,秋瑾憤然回國,,一邊辦教育,、興女學,一邊秘密聯(lián)絡各地革命黨人,,組建光復軍,,準備從事武裝反清革命斗爭,。 回國后,她還在夫家的幫助下,,籌措經(jīng)費兩千元,,創(chuàng)辦了《中國女報》和女子體育會。為了不連累家人,,她和家人聲明脫離家庭關系,,其實是'自立志革命后,恐株連家庭,,故有脫離家庭之舉,,乃借以掩人耳目。' 1907年,,秋瑾回到家鄉(xiāng)的大通師范學堂主持工作,。 大通師范學堂是紹興革命黨人徐錫麟創(chuàng)辦的體操專修學校,是革命黨人以開設體操專修為名,,秘密培養(yǎng)訓練革命黨人和進步青年的軍事骨干學校,。 秋瑾此次回校,是和徐錫麟事先謀劃約定,,兩人在浙江,、安徽同時發(fā)動武裝反清斗爭,由時任安徽巡警學堂會辦的徐錫麟在安慶舉行起義,,秋瑾在紹興起義響應,。 為此,,秋瑾以大通學堂為秘密據(jù)點,組織進步青年秘密購買了槍支彈藥,,籌備起義準備工作,。 但起義之前,徐錫麟派往上海購買軍火的光復會員葉某不幸被抓獲,,嚴刑拷打之下招供事泄,。徐錫麟只好先發(fā)制人,于7月6日借巡警學堂畢業(yè)典禮之機,,倉促提前舉事,,擊斃了前來參加典禮的安徽巡撫恩銘,并率領學生軍攻占軍械所,,但由于準備不足,,起義很快失敗,徐錫麟等被捕,慷慨就義,。 恩銘被刺殺的消息震驚了朝廷,,清政府下令嚴查徐錫麟同黨。由于徐錫麟生前和秋瑾過從甚密,,而徐錫麟犧牲的消息傳出后,,秋瑾又在大通學堂開會追悼徐錫麟,就引起了清政府的懷疑,。'聞徐見兇耗,,即在校中開會追悼,是以黨禍牽及,。' 關于秋瑾泄露身份一事,,還有一種說法是,秋瑾是被同鄉(xiāng),、山陰勸學所總董胡道南向紹興知府貴福告密出賣,,說秋瑾是會黨首領,大通學堂私藏大量武器,,正密謀發(fā)動叛亂,。 貴福接到密報后,迅速趕到杭州向浙江巡撫張曾揚報告,,張曾揚馬上派人帶領清兵300人,,隨同貴福回到紹興,。 清兵剛到紹興,貴福就命令剛到任不到半年的山陰縣令李鐘岳先行帶人前往大通學堂,,抓捕秋瑾等人,。 李鐘岳出身書香門第,,早就仰慕秋瑾的才學,為了幫助秋瑾等人拖延時間,,安全脫身,,接到指令后,他迅速趕到紹興府,,當面向貴福為秋瑾開脫說:'大通學堂并無越軌行動,不可動用武力,驚憂地方秩序,。請讓我先暗中調查,如確有其事,再動手不晚,。' 大通學堂創(chuàng)辦時,,貴福曾給給予支持,聽聞縣令李鐘岳言辭懇切,貴福雖有不悅,,但也沒有堅持,。 李鐘岳本想給秋瑾等人爭取逃離的機會,但秋瑾卻不肯退縮,,她安排疏散了校內大部分師生,,并轉移了部分槍械,自己和30多名不肯離去的進步青年留了下來,。 此時,,革命黨人王金發(fā)也來到山陰,勸秋瑾迅速撤離,,被她毅然拒絕,。她堅定地表示:'革命總要有人流血犧牲,才會成功,。' 幾天后,,浙江巡撫再次來電催促圍抄,貴福將李岳傳到府署,,嚴厲斥責了一頓,,并嚴令李鐘岳即刻帶人圍剿大通學堂。 事已至此,李鐘岳知道拖不下去了,,只好在紹興知府貴福的監(jiān)視下,,于7月13日午后,帶著縣署衙役和省派清兵300多人前往大通學堂捉拿秋瑾等人,。 逼近學堂時,,貴福下令開槍射擊,李鐘岳故意坐轎走在前面,,清兵怕誤傷縣令,,只好胡亂開槍。秋瑾等人聽到槍聲,,急忙組織突圍,,但清兵已經(jīng)包圍了學堂。 清兵撞開大門一涌而上,,秋瑾躍上墻頭,,一邊居高臨下開槍還擊,一邊指揮,、掩護同伴撤離,。李鐘岳擔心傷及秋瑾,,大聲喊道:'不得射擊女子,違令者斬,!'這給了秋瑾同伴撤離的機會,。 經(jīng)過一番激戰(zhàn),只有秋瑾等8人被捕,,2人死亡,,其余人員安全撤離。 2,、縣令辦案,,身不由己成'兇手' 秋瑾被拘捕后,貴福當天下午就將其押至紹興府,,安排會稽縣令李瑞年和山陰縣令李鐘岳對秋瑾進行會審,。秋瑾神色自若,當場指認貴福是'同黨',。貴福惱羞成怒卻又無可奈何,,只好下令將其押回山陰,交由李鐘岳繼續(xù)審訊,。 第二天,,貴福又命李鐘岳查抄秋瑾的娘家府第。李鐘岳擔心搜查到秋瑾的不利證據(jù),,故意不讓手下人搜查秋瑾在娘家的住所,,只帶人走了一圈,就草草收場了事,。 在貴福的催逼下,,當天下午,李鐘岳在山陰縣署提審秋瑾等人,。他不忍心讓自己一向敬佩的女俠受苦,,就派人把其他7人帶到公堂審問,給秋瑾安排了單間,,由自己單獨審問。 他給秋瑾安排了凳子,,自己坐在木床上,,兩人就像朋友會客一樣交談。秋瑾見李鐘岳態(tài)度誠懇,,并無惡意,,四上早就聽聞李鐘岳的名聲,就將自己的平生經(jīng)歷大體告訴了李鐘岳,。 李鐘岳聽后,,對秋瑾的敬佩之情更是有增無減,。他命人取來紙筆,請秋瑾題字,,秋瑾大筆一揮,,寫下了'秋風秋雨愁煞人'七個大字。交談一直持續(xù)了兩個多小時,,李鐘岳被秋瑾的才華和膽量深深折服,,他暗下決心,一定要盡力幫助秋瑾免遭毒手,。 李鐘岳善待秋瑾如座上賓一事,,被密探告訴了貴福,。審問結束后,李鐘岳當天傍晚趕到紹興府,,向貴福匯報審問之事,,說秋瑾只是一讀書子女,并沒搜查到謀反證據(jù),。貴福聽后大怒,,嚴厲斥責李鐘岳不給秋瑾上刑。 由于初審理時秋瑾指認自己為'同黨',,貴福擔心會禍用自身,,便連夜趕赴杭州,向巡撫張曾揚謊稱秋瑾已承認自己是革命黨,,和徐錫麟密謀造反,。當時,清政府對徐錫麟一案極為震怒,,下令凡是同黨,,即行正法。因此,,張曾揚未加復查,,當即擬寫了'立即就地正法'的手諭。 貴福如獲至寶,,連夜返回紹興府,,召見李鐘岳,并出示了省巡撫的手諭,,令其立即處斬秋瑾,。 李鐘岳見到手諭大吃一驚,和貴福據(jù)理力爭,,但貴福置之不理,,李鐘岳萬般無奈之下,,只好怏怏而歸。 李鐘岳剛回來,,貴福派來監(jiān)視的心腹就跟著到了,。回到縣署后,,李鐘岳左思右想,,終無兩全之策。但手諭已下,,即使自己拒不服從,,貴福也會派別人代之執(zhí)行。如果真是這樣,,他心中敬佩的女俠也許會受到更多的折磨,。與其這樣,還不如自己執(zhí)行,,至少可保女俠少受凌辱,。 思忖良久,他長嘆一聲,,連忙起身回到了縣署,。深夜三點,他命人將秋瑾帶到公堂,,對她說:'爾之冤屈,我深知之,鄙人位卑言輕,愧無力成全,然死汝非我意,幸諒之也,。' 秋瑾知道已無生還希望,加之經(jīng)過幾次接觸,,她也看出李鐘岳是個正直之人,,就平靜地說:'公子的盛情我深懷感激,如有來世定當回報,。死前我有三個請求,,如能滿足,死而無憾:第一,,我是個讀書女子,,死后請不要扒我的衣服;第二,,不要梟首,,給我保留全尸,準備棺木一口,;第三,我要寫一封家書,,和親友告別,。 對前兩個要求,,李鐘岳沒有請示上司,當場答應,。為了避免家書被當權者利用,、牽連到秋瑾家人,他強忍悲痛拒絕了,。 7月15日凌晨4時,,在紹興知府貴福心腹的監(jiān)視和催促下,李鐘岳被迫親自帶人將秋瑾押赴至紹興軒亭口刑場,下達了行刑令,一代女杰英勇就義,。 3、以死明志,,殉葬女俠留青史 李鐘岳雖然仰慕,、敬佩秋瑾女俠,并為了營救秋瑾做了許多努力,,但畢竟無能為力,,而且,還在身不由己的情況下,,親自參與了從抓捕,、到審訊、監(jiān)斬秋瑾的全過程,。為此,,他深感內疚和自責。 而紹興知府貴福,,更對李鐘岳屢屢袒護秋瑾的行為極為不滿,處決秋瑾后立即上奏浙江巡撫張曾揚,彈劾李鐘岳在秋瑾案中庇護人犯的消極表現(xiàn),。不到三天,李鐘岳就因'庇護女罪犯'而被革職。 李鐘岳1855年出生于山東安丘,。他自幼勤奮,18歲中秀才,39歲考中舉人,1898年考中進士,從此入仕為官,任浙江衙州府江山縣代理縣令,,為官期間,他為人正直,,清正廉明,,政績突出。秋瑾案發(fā)時,,他剛就任山陰縣縣令半年左右,,聲名頗佳。 李鐘岳被免離任時,,當?shù)匕傩諔賾俨簧?,上千人自發(fā)前來送行??h衙方案李鎮(zhèn)川深為李鐘岳鳴不平,,憤然辭職,,追隨李鐘岳而去。 李鐘岳解職后暫住杭州,,閑賦在家,,他時常想起在縣署和秋瑾女俠促膝相談的一幕和秋瑾英勇就義的場景,深為自己的無力相救而自責,,終日悶悶不樂,。他多次痛不欲生地對友人說:'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 李鎮(zhèn)川及友人多次開導勸解,,李鐘岳仍難以釋懷,。時常把自己關在屋里,拿出秋瑾死前寫的'秋風秋雨愁煞人'七字,,呆呆地注視,、默念,黯然泣下,,逐漸萌生了自殺殉身之念,。 秋瑾案發(fā)生在清廷預備立憲時代,在沒有確實口供或證據(jù)的前提下處死秋瑾,,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全國尤其江浙地區(qū)輿論嘩然,矛頭直指官府,,為秋瑾喊冤,、追究官吏草菅人命的呼聲不絕于耳,天天見諸報端,,致使官府窮于應付,。 李鐘岳雖被免職置身官場之外,也知道輿論所指的秋瑾案元兇是針對紹興知府貴福和安徽巡撫張曾揚,,但秋瑾案從抓捕,、審訊到處斬,自己全程參與,,社會上有些不明真假,、沸沸揚揚的議論,越發(fā)使他懊惱不已,,自殺殉道,、以死明志的念頭越來越強烈。 有一天,他在后院散步,,忽然跳井自盡,。但因身體較胖,被井口卡住,,家人發(fā)現(xiàn)后及時救了下來。 幾天后,,他又來到后院的老柳樹下,,打算上吊自盡,剛將繩子系好,,就被跟蹤的夫人韓氏發(fā)現(xiàn),,將他拉回家。 李鐘岳的異常表現(xiàn)引起了家人的警惕,為防止意外,,家人每人輪流跟著他,。李鐘岳見家人時時盯著自己,就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每天散散步,,喝喝茶,教孩子讀書習文,,一連多日,,再沒有反常表現(xiàn),家人提著的心也慢慢放了下來,。 10月29日,,李鐘岳又像往常一樣,陪家人吃完早餐后,,去后院散步,,然后回到房間,檢查兩個兒子的功課,。之后又和李鎮(zhèn)川到廂房喝茶下棋,,談笑風生。不多時,,李鎮(zhèn)川內急,,就起身去了廁所。等他回來時吃驚地發(fā)現(xiàn),,李鐘岳已在廂房內懸梁自縊了,。 時年,李鐘岳53歲,距離秋瑾女俠遇難只有105天,。 李鐘岳自縊時,,社會上關于秋瑾案的真相已基本明確,輿論矛頭直指安徽巡撫張曾揚和紹興知府貴福,。 李鐘岳的死訊傳出,,當?shù)爻青l(xiāng)士紳和百姓前來吊唁的絡繹不絕,,得知真相的人們無不為之悲痛惋惜,懲治元兇,、為秋瑾女俠和李鐘岳鳴冤叫屈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 為了平息民憤,清政府調張曾揚為江蘇巡撫,,但江蘇士民聞訊紛紛通電拒絕,,清政府只好將其調任陜西。張曾揚是張之洞族親,,以前頗有政聲,,受秋瑾案影響,到陜西后,,身敗名裂,,心灰意冷,憂郁而終,。 貴福調任安徽寧國府,,上任僅三天就被迫辭職。民國后貴福更名為趙景祺,,曾在北洋軍閥政府外交部門任職,,1932年偽滿政府成立后,他又投靠日本人,,成了一名令人唾棄的漢奸,。 人們沒有忘記為秋瑾女俠大義殉道的山陰知縣李鐘岳。辛亥革命成功后,,秋瑾案昭雪,。1912年,浙江老同盟會員褚慧僧與秋瑾生前摯友吳芝英,、徐自華女士在西子湖畔修建秋瑾墓和鑒湖女俠祠,,特將李鐘岳的'靈位'立于祠中,上題'清山陰知縣李鐘岳之神位',,下書'李鐘岳先生,,山東安丘縣人,秋案中有德于女俠',供后人了解并紀念這位當年曾盡力保護秋瑾無果而愧疚不已,、以身殉道的正直壯烈志士,。 (參考資料:《子芳先生夫婦合傳》《中國名人軼事錄》《女革命家秋瑾》等) PAGE 9 |
|
來自: 西江紅月 > 《文史卷二--民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