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論西游第七四六講,選自《西游謎中謎》(576)第九章――如來佛經(jīng)之謎) 在上一講,,我們提到,,“三藏真經(jīng)”并不是如來的原創(chuàng)作品,在很大程度上,,他只能算作“三藏真經(jīng)”的編纂者,。在他編纂完“三藏真經(jīng)”之后,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選擇取經(jīng)行動的主持者,,而神通廣大、情商極高的觀音,主動請纓要擔任此項責任,,去東土大唐尋找取經(jīng)人,。 天然具有取經(jīng)主持人資格的觀音,她要去東土大唐尋找取經(jīng)人了,,不過,,如來東拼西湊所編纂出來的“三藏真經(jīng)”,它到底有何強大的功能,,來吸引東土大唐派人前來取經(jīng)呢,? 如來在“盂蘭盆會”上,他當眾宣稱,,“我今有三藏真經(jīng),,可以勸人為善?!庇^音在太宗皇帝舉辦的水陸大會上,,她又宣布,“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難人脫苦,,能修無量壽身,能作無來無去”,,“能解百冤之結(jié),,能消無妄之災”。 按照如來和觀音的說法,,“三藏真經(jīng)”共有四項功能,,分別是勸善、祛苦,、度鬼和修真,。正是因為有這幾項功能,如來對“三藏真經(jīng)”的學術(shù)地位自我評價極高,,他自認為“三藏真經(jīng)”達到了“乃是修真之徑,,正善之門”的地步。 不過,,即使觀音將原來流行的佛派經(jīng)典貶稱為“小乘教法”,,但它在勸善、祛苦和修真等方面,,均不弱于被抬升為“大乘教法”的“三藏真經(jīng)”,!否則,小唐僧也不會被救,,唐僧在水陸大會上的講法不可能讓“老幼人人放喜懷”,文殊菩薩也不會去度烏雞國國王成就羅漢正果。 而對于吸引太宗皇帝派唐僧去取經(jīng)的“度鬼”功能,,唐僧在劉伯欽家中所做的法事,,就能超薦其亡父“得脫沉淪”,這又完全戳穿了觀音所稱“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的謊言,。 也就是說,,“三藏真經(jīng)”的所有功能,“小乘教法”完全都可以滿足,,因此,,如來所自我評價“修真之徑,正善之門”的極高學術(shù)地位,,肯定極不準確,。 這是因為,在西游時期,,無論是已經(jīng)成就正果的佛派眾神仙,,還是后加入佛派神仙隊伍的唐僧師徒,他們的“修真”歷程都與“三藏真經(jīng)”完全無關(guān),;而天竺國金平府和尚“都指望修到你中華地托生”,,這就說明,“小乘教法”在東土大唐發(fā)揮著極其強大的“勸善”功能,。 而化身為“烏巢禪師”燃燈所創(chuàng)作的《心經(jīng)》,,卻實實在在讓唐僧和悟空在給孤園內(nèi)開悟,最后皆成就佛果,,可以看出,,被評價為“修真之總經(jīng),作佛之會門”的《心經(jīng)》,,其學術(shù)地位遠高于“三藏真經(jīng)”,。 經(jīng)過觀音的積極運作,再加上她對“三藏真經(jīng)”的大肆宣揚,,毛遂自薦的唐僧,,經(jīng)太宗皇帝李世民的派遣,走上了長路漫漫的取經(jīng)之路,。悟空,、八戒、沙僧和白龍馬先后加入取經(jīng)團隊,,拜唐僧為師,,從此,師徒四人并白馬一匹,,共同走過了降妖除魔的艱苦歷程,。 功夫不負有心人,,唐僧師徒歷經(jīng)磨難,歷時一十四年,,行程十萬八千里,,終于到達靈山,卻遇到了最不可思議的事情,,那就是,,阿難、迦葉二位尊者,,在傳經(jīng)之時,,卻向其討要“人事”,公開索賄,! 那么,,他們二人的索賄行為是自行主張嗎?從他們所說的“白手傳經(jīng)繼世,,后人當餓死矣,!”與如來所說的“經(jīng)不可輕傳,亦不可以空取”進行對照,,就可以看出,,阿難、迦葉的索賄行為,,只能是如來的指示,,而不是他們自行其是! 其實,,無論是如來策劃取經(jīng)行動之時,,還是觀音到東土尋找取經(jīng)人之時,他們都沒提到拿錢換經(jīng)之事,,只不過隨著取經(jīng)行動的開展,,如來發(fā)現(xiàn),“三藏真經(jīng)”傳入東土,,并不能使自己的勢力擴展到大唐,,而是觀音將取代燃燈,與太上老君共享東土眾生信奉,。 如來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他改變了傳經(jīng)不收財物的初衷,不只是采取了向唐僧傳一部分經(jīng)卷的措施,,還指示阿難,、迦葉以向唐僧索要“人事”、傳“無字白本”的方式,,來達到徹底破壞取經(jīng)行動,,不讓觀音利用“三藏真經(jīng)”獲取利益的目的,。 在燃燈的幫助之下,唐僧師徒得以換取“有字真經(jīng)”,,無法徹底破壞取經(jīng)行動的如來,,只能退而求其次,再次強調(diào)要收取“人事”,,向觀音傳遞出一個強烈的信息,那就是,,要讓她在得到東土眾生供奉的情況下,,必須將其中的部分財物,作為“三藏真經(jīng)”的“版權(quán)使用費”上繳如來,,讓其“后世子孫有錢使用,!” 換句話說,無論是如來原本不收財物的想法,,還是后來索要人事的做法,,其實他傳經(jīng)的真實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得到東土大唐眾生的財物供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