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40多歲女性因長時間勞作,,幾個月來出現(xiàn)左肘部疼痛,,逐漸加重,尤其夜里疼痛明顯,,影響睡眠,。本想趁著假期休息看看能不能有所緩解,但還是沒摒住,,趕著清明假期的尾巴,,來到上海市第四人民醫(yī)院疼痛科就診。 查體:左肘外側(cè)疼痛,。疼痛性質(zhì):牽拉樣鈍痛,。疼痛特點:靜息痛伴有誘發(fā)痛。局部無明顯紅腫,、破潰,、皮疹。肱骨外上髁壓痛明顯,。按壓該處令患者伸直肘關節(jié),、同時背伸腕關節(jié),引起明顯疼痛,。 初步診斷:左側(cè)肱骨外上髁炎(“網(wǎng)球肘”) 我們給這位患者采取了超聲引導下的精確注射治療,。主要步驟具體如下: 一、痛點標記 操作開始前,,仔細確認痛點,,并用記號筆做標記,。患者最顯著的痛點是前臂伸肌總腱的附著點處,,“腱骨結(jié)合部位”,。隨著患者手腕背伸,可以明顯地感受到其壓痛點處肌腱的收縮滑動,。符合“網(wǎng)球肘”的病情特點,。 二、超聲觀察 超聲探頭中心對準患者疼痛最顯著處探測,,觀察到:肱骨外側(cè)髁的骨面與深筋膜之間,,也即緊密附著于骨表面的肌腱(這里具體就是前臂伸肌總腱)內(nèi)有低回聲樣的混雜聲影,而這個異常聲影的遠端即為正常肌腱腱束的回聲,。這表明:該區(qū)域為伸肌總腱的附著點,,且組織水腫、存在炎癥,,進一步從影像上印證了診斷,。 三、精確注射 在超聲引導下對最顯著痛區(qū)的異常聲影周圍精確注射抗炎止痛混合藥液,。精確地將藥液注射在肌腱表面和深筋膜之間,,而避免注射在肌腱組織內(nèi),從而既保證有良好的療效,,又避免造成肌腱退變,、損傷。這是超聲引導下注射治療的突出優(yōu)點,。 四,、療效觀察 注射完畢后,再次檢查患者痛區(qū)的癥狀:靜息痛基本解除,,誘發(fā)痛明顯減輕,。 小 結(jié) 通常人們所說的“網(wǎng)球肘”是肘關節(jié)常見的一類痛病,學名為“肱骨外上髁炎”,。肱骨外上髁在哪兒,?如下圖,當我們把上肢伸直自然下垂,、手掌轉(zhuǎn)向前方,,大拇指那一側(cè)就是“外”。肱骨外上髁就在肘關節(jié)的那一側(cè),。 肱骨外上髁是人體前臂好幾塊伸肌的肌腱共同的附著點,,解剖上稱作伸肌總腱附著點(或止點)。當我們胳膊伸直、手腕背伸時,,伸肌群收縮,;反之,伸肌群舒張,。如若頻繁地屈伸,,如:揮拍、烹飪,、晾曬,、搓揉等動作,持續(xù)地勞作,,則會引起伸肌總腱與它所附著的骨面之間頻繁地摩擦,,引起局部組織慢性勞損、炎癥,、水腫,,產(chǎn)生疼痛。因常見于網(wǎng)球運動員,,所以這一痛病又有“網(wǎng)球肘”這一別名,。實際上,,“網(wǎng)球肘”并不是網(wǎng)球運動員的“專利”,。在很多中老年勞動人群中也十分多見。 圖片來源:苗華,,周建生《骨科手術入路解剖學》,,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 與常見的手、腕部腱鞘炎相比,,肱骨外上髁炎的局部損傷有很多特殊性,。這是因為,前臂伸肌總腱附著點為多肌群匯合而成的聯(lián)合腱與骨面之間的結(jié)合,,因此局部組織十分緊實,,骨與腱之間的空間極為狹小。直接向局部進行注射,,即便操作經(jīng)驗再豐富,,也常會遇到注射壓力高、藥水打不進去等操作困難,。暴力注射易將藥液打在肌腱組織中,,可能引起肌腱退變、損傷,。在超聲影像的引導下進行注射,,則可將抗炎止痛藥液準確地注射在肌腱表面與深筋膜之間,使藥液包圍炎癥損傷區(qū)域,,減輕對肌腱組織的激惹,,不僅明顯地提高了精確性,,而且提高了安全性。 當然,,局部注射抗炎止痛藥物雖然能夠有效緩解“網(wǎng)球肘”的疼痛癥狀,、減輕局部炎癥,但仍需結(jié)合充分地休息,、確實地規(guī)避病因,、避免局部頻繁勞作等措施方能夠獲得更長久的療效。近年來,,通過向肌腱組織內(nèi)注射自體富血小板血漿(platelet rich plasma,,PRP)也是一種很有效的病因治療方式。PRP則可以注射在肌腱組織內(nèi),,并具有強大的組織修復作用,。同樣可以在超聲影像的引導下精確地實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