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自幼便喜愛詩詞的人,時至今日,,我肯定地說,,這一生絕對不會與詩詞絕緣,。而作為詩中的巔峰,唐詩更是手不釋卷,,時閱時新,。 詩詞是個性的藝術(shù),有個性必然有偏好,,狂士會更喜歡詩中的情,,雅士會偏于詩中的花竹,少年會鐘于詩中的愁,,中年多半會歸隱于詩中的田園,。中年的我,對于唐詩中的群體意像中,,更執(zhí)著于唐詩中的月,。 中國的一首好詩,尤其是唐詩,,與后世側(cè)重于用典,,說理不同,唐詩的靈魂,,更勝在意象上,,唐詩以意象勝,絕不是一句空話,,用花鳥風(fēng)雪,,酒水劍舞是唐詩中普遍的意象,詩人們從各個角度,,賦予了這些意象強(qiáng)大的靈魂和美學(xué)屬性,。 而我,更偏好于唐詩中的月,。 “酒入愁腸,,三分嘯成劍氣,七分釀成月光,,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這是當(dāng)代詩人余光中的名句。月亮的意象在唐詩中數(shù)不勝數(shù),,以月寄情,,以月抒懷。有人大致將月亮意象分為以下幾種情況,,望月懷遠(yuǎn),,寄托思念之情,這里面有友情,愛情,,故鄉(xiāng),。還有 借月抒懷,表達(dá)隱逸情懷,,以月入禪,或者對月冥思,,引發(fā)對時空永恒的思索和歲月流逝,、世事變遷的傷感。 而我今天另辟蹊徑,,從時間軸的角度來觀察月亮在唐詩中的意象,,以及當(dāng)時社會形態(tài)的變化。 首先入選的應(yīng)是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全詩一共15個月字,,4個春字,12個江字,,2個花字,,2個夜,可見全詩在江與月這兩個意象被反復(fù)拓展,,其中“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更是詩中名句,,揉發(fā)了詩人對宇宙,人生的感悟,,“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應(yīng)照離人妝鏡臺”則又回到現(xiàn)實,,展現(xiàn)了離人怨婦的相思之情,離人那兒去了,,詩中并沒有明說,,但從張若虛生活在初唐年代,同為初唐四杰的楊烔的名句“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在“悔教夫婿覓封侯”的情緒中,離人或許戍邊去了,。再接合詩中前文對宇宙人生的思考,,大唐,路在何方,可以看到,,一個方興未艾的大唐正在路上,。 關(guān)于月在唐詩中的第二個名篇要推張九齡的《望月懷遠(yuǎn)》了,全詩如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張九齡是開元名相,從詩開篇前兩句的恢宏氣象就可看到時間己步入盛唐了,,正是“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王維《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的大唐盛世之中。此詩主題依然是說離別,,說相思,。此詩作于開元二十四年,受奸相李林甫誹謗排擠后,,張九齡剛罷相,,于荊州長史任上所作,但詩中毫無身世浮萍之感傷,,只有因不能見遠(yuǎn)隔天涯的親人,,而對月相思只覺得長夜漫漫,而久不能寐,。而且從詩結(jié)尾兩句,,“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可知,,詩人是樂觀的,,借用唐玄宗的“風(fēng)度能若九齡否”,可見此時大唐風(fēng)度和氣象,。 大唐是開放的,,多元的,除了科舉,,功名,,宦途。還有游俠,。這不,,另一名篇天外飛仙而來。 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大詩人李白出身商宦之家,,沒有資格科舉,,開元十四年,26歲的李白正“仗劍去國,,辭親遠(yuǎn)游”,,意氣風(fēng)發(fā)的他在揚州旅舍寫下了這一千古名篇。值秋天九月十五,,中秋剛過一月,但月色正圓,,詩人對故鄉(xiāng),,親人,朋友的思念便寄托于濃濃的月色之中,。 接下來要說到我最喜愛的王維的名篇了,。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我最偏愛“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安定禪意。此詩作于開元二十八年,,正是張九齡罷相四年之后,,朝政日趨昏暗,再無“萬國衣冠拜冕旒”的氣象了,,王維的政治熱情冷卻下來,,對朝政抱著消極的態(tài)度。他于終南山構(gòu)筑了別墅,,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盛唐,開始拐彎,。 下一篇詠月名篇當(dāng)是張繼的《楓橋夜泊》了: 楓橋夜泊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開篇一個月落便奠定了全詩感傷的基調(diào),,不再是“海上生明月”了,,也不是“舉頭望明月”,月正高掛了,。而是月正在落下,,而詩歌背景正是安史之亂己經(jīng)發(fā)生,詩人流落于南方,,緊接著一個愁字(江楓漁火對愁眠)襯托出詩人的心境,,國家破碎,書劍飄零,,凄涼苦楚之中,,詩人迷茫了,看不到遠(yuǎn)景和希望,。那個“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yuǎn)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宮中圣人奏云門,,天下朋友皆膠漆,。百馀年間未災(zāi)變,叔孫禮樂蕭何律”(杜甫《憶昔二首》)的盛唐正在遠(yuǎn)去,,留下一個背景,,就象月亮正落于山坡,烏啼聲開始響起,。 學(xué)術(shù)界一般都認(rèn)為,,研究唐史,繞不開的史學(xué)家是陳寅恪先生,,他一方面創(chuàng)造了“關(guān)隴貴族”一詞,,來考察唐的政治文化變遷,另一方面也開創(chuàng)了“以詩證史”的學(xué)術(shù)研究方法,,《元白詩箋證稿》正是我案頭常翻之書,,而此文,正是受陳先生的影響而作出的探索,。而為什么選擇月亮的意象,,因是因古人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月亮正是代表人之安定,,在安土重遷的中國農(nóng)耕時代,從月亮的詩句入手面對社會生活進(jìn)行考察,,未必不是一個全新的角度和契入點,。 本人才疏學(xué)淺,唐詩中詠月詩太多,,難以一一引用,,觀點上也難免以偏概全,但若能拋磚引玉,,引發(fā)大能的集大成者,,則幸甚至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