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們認識到攝影也是藝術(shù)表達的一種途徑,?!?/span> 阿爾弗雷德·斯蒂格利茨 Alfred Stieglitz (1864 – 1946) 斯蒂格利茨出生在有著一半猶太血統(tǒng)的德國家庭, 是家中的6個孩子之一,,全家于1849年移民美國,。 施蒂格里茨的青少年時代生活舒適, 家庭非常重視他的教育,。 ▲自拍,,1890年 1881年,他舉家搬到德國,,在柏林念機械工程,, 修讀了著名教授赫爾曼·沃格爾的光化學課程。 盡管他對科學,、音樂都表現(xiàn)出了一定的興趣,, 但他卻一心投入到攝影和其他視覺藝術(shù)中來。 1880年代,,他在歐洲旅游拍照,, 并獲得許多的獎項,因而嶄露頭角,。 ▲《太陽的光芒——波拉,柏林》是1889年施蒂格里茨在柏林拍攝的一張照片,。從畫面中,,可以看到他對光線和攝影復制潛力著迷,以及對通過構(gòu)圖來傳達情感的理解,。 在國外生活,、學習10年之后, 施蒂格里茨具備了一名攝影師所應有的能力,, 并于1890年回到紐約,, 成為彩色照片雕版印相公司的合伙人,。 他很快意識到自己興趣在于推廣藝術(shù)攝影: “讓人們認識到攝影也是藝術(shù)表達的一種途徑”。 ▲冬日第五大道,,1892年 ▲雪夜,,1893年 在父親與女方家人的資助下, 施蒂格里茨得以不必工作只做他想做的事,。 而他真正想做的事不單是攝影,,更重要的, 是讓攝影擺脫畫家,、科學家仆人的地位,, 成為世人所接受的一項藝術(shù)。 ▲雨天,,1894年 他首先在攝影雜志《美國業(yè)余攝影師》 (Amerlcan Amateur Photographer)擔任編輯,, 后來為紐約攝影俱樂部及旗下的雜志 《相機記錄》(Camera Notes)工作, 在《相機記錄》工作的同時,由于對雜志的了解,, 他萌生要創(chuàng)辦自己的雜志的念頭,。 同年,他邀請了當時他認為最好的攝影師,, 組了團體——攝影分離派Photo-Secession 包括愛德華·斯泰肯,、克萊倫斯·懷特等。 ▲“攝影分離派”廣告 1902年,,他將自己和其他一些畫意攝影家的作品,,在“全國藝術(shù)俱樂部”展出。他把這次展出名為“攝影決裂者”作品展覽,,意思是指與當時流行的畫意攝影決裂,。提醒人們畫意攝影不是藝術(shù)的陪襯,而是表達個人的一種獨特手段,。 1903年,,創(chuàng)辦了攝影史上傳奇的季刊 《攝影作品》Camera Work。 從1903年至1917年,, 他一直負責這本雜志的編輯和出版,。 ▲《攝影作品》雜志 1917年,逐漸受到歐洲現(xiàn)代主義影響的他,,以及Paul Strand攝影作品的震撼,,了解到畫意攝影的局限性之后,毫不猶豫的揚棄畫意攝影的觀念,。 解散了他一手扶植的攝影分離派,。甚至將《Camera Work》分送給各博物館、圖書館后,燒掉了這鼓吹畫意攝影刊物的所有庫存,。 除了組織和挑選攝影作品參加國內(nèi)的展覽外,, 同保羅· 哈維蘭、斯泰肯等人一起,, 喚醒美國公眾和評論界對歐洲現(xiàn)代藝術(shù)的認識,。 ▲克萊倫斯·懷特在“291”的展覽,1906年 ▲“291畫廊”畢加索的畫展 1917年,,隨著畫廊和雜志的關(guān)閉,, 施蒂格里茨開始全身心投入攝影創(chuàng)作, 從不同角度拍攝自己的未婚妻 20世紀20年代早期,,他拍攝了作品《對等》,, 以云朵和天空作為對象,試圖傳達如下觀念,, 即在視覺藝術(shù)中,, 在傳達感情和心理狀態(tài)時起著關(guān)鍵作用的 是形式而不是內(nèi)容。 ▲《對等》 之后的一個系列作品表現(xiàn)了紐約的高樓大廈,, 他從謝爾頓酒店的房間窗戶進行拍攝,, 通過光線和陰影的抽象形式, 傳達出他所感覺到的城市魅力及可憎的一面,。 ▲從謝爾頓酒店窗戶向外望 沒有了畫廊和出版物,, 施蒂格里茨感到有所缺憾。 在1917年至1925年間,, 他借用安德森畫廊的空間,, 來展出和推廣美國現(xiàn)代派畫家和攝影師, 1925年,,施蒂格里茨開設(shè)了密友畫廊, 隨后他又經(jīng)營美國人藝坊(An American Place) ,, 直至1946年去世。 ▲終點站,,1893年 ▲夜的光亮,,1897年 ▲威尼斯,1897年 ▲1900年 他在為攝影師爭取更多展覽和出版機會方面所作出的努力,,有效地提升了人們對攝影藝術(shù)的認知,,而他對藝術(shù)的包容心態(tài),進一步推動了他將歐洲現(xiàn)代主義流派和本土先鋒派藝術(shù)家介紹給美國人,。他扮演了雙重角色,,既是一名表現(xiàn)主義攝影師,又是一名攝影作品經(jīng)理人,,可以說,,他對美國唯美攝影(aesthetic photograply)的深遠影響超越了任何人。 ▲1902年 ▲下等艙,,1907年 說他是攝影大師,,倒不如說是一個美國現(xiàn)代藝術(shù)的塑造者。世界藝術(shù)的中心從歐洲轉(zhuǎn)移到美國,,他居功至偉,。而攝影成為一種能和繪畫,雕塑等同的藝術(shù)形式,,他應該是其中的核心人物,。如果沒有他,也許“攝影藝術(shù)”或者“藝術(shù)攝影”的出現(xiàn)要再晚20年,。 |
|
來自: 子君zijun123 >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