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著有《吶喊》,,毛澤東曾評價他:“魯迅是中華文明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xué)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p> 他以筆為武器,戰(zhàn)斗一生,,而這本《吶喊》則反映了“五四”前后中國底層民眾的痛苦生活和悲慘命運(yùn),。 初高中課本上接觸過魯迅的作品,,比如《社戲》,、比如《孔乙己》、比如《故鄉(xiāng)》中的少年閏土,,那時候魯迅是讓萬千學(xué)子痛苦的,,因為他的作品,總是被老師大段大段的要求背誦,,那個痛苦,,學(xué)生時代的我們再清楚不過了。 自從高中畢業(yè)之后,,我從來沒有想過再讀魯迅的作品,,因為印象當(dāng)中的祥林嫂、孔乙己,還有“人血饅頭”,,都反映了人性的麻木和殘忍,,而這種個麻木和殘忍,現(xiàn)代社會依然存在,。 有幸參加寶寶姐共讀會,,《吶喊》就在其中,作為一個閱讀的好學(xué)生,,怎可能不去讀呢,?但不讓自己一口氣看完,因為覺得有點難懂,,然而當(dāng)我翻過最后一個故事,,心緒是不能平靜的,更加堅定一個信念,,經(jīng)典任何時候都不過時,,經(jīng)典總是能讓你悟出東西。 比如他開篇的《狂人日記》,,一個整天幻想外界的每一個人都是害他的人,整天縮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出來的人,,在現(xiàn)代人看來,,這不就是一個神經(jīng)病嗎?一個有“迫害妄想癥”的人嗎,? 然而在魯迅的筆下,,不覺得他是一個狂人,他反而是最清醒的那個人,,這讓我想起來《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那本書(雖然幾年前只看了一半,此刻書還躺在我的辦公室里),,他們可不就是相同的人嗎,? 你說狂人真的狂嗎?或許只有他自己知道,,雖然他后來“好”了,,但是他真的好了嗎,?他只不過將他的行為調(diào)整為跟大部分人一樣而已,。 年少時讀《孔乙己》只是看熱鬧,覺得孔乙己這樣的人物活該,,誰讓他要去偷書還要狡辯為“竊書”呢,?如今再讀,不覺得孔乙己是一個沒用的人,。 起碼他是善良的,,他會把他僅有的“茴香豆”分給孩子們,,他會想著交別人“茴”字怎么寫,而且從不拖欠酒錢,。這不也是他身上難能可貴的優(yōu)點嗎,?他死了,死的靜悄悄,,可是他活著,,是不是更悲哀呢? 老栓的《藥》,,也就是人血饅頭,現(xiàn)代不也存在很多呢,?年少時的閱讀,,覺得這一個個的人咋那么冷漠,咱那么殘忍,。 如今,,卻不覺得了。現(xiàn)代社會不也同樣存在“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的人嗎,?不知為何,,再次寫到人血饅頭,鼻頭竟有些酸了,,為老栓,,為當(dāng)代所有為得了絕癥的孩子辛苦奔勞的父母們。 如果當(dāng)代同樣有一種“人血饅頭”可以治百病,,我相信這些父母也會傾其所有只為那么一絲絲希望,!在脆弱的“生命”面前,我們有什么資格去批判他們的冷血呢,?突然間有點理解魯迅了,,他不是批判這些貧苦大眾,他是批判當(dāng)時的那個社會,。 同樣跟老栓一樣的不也有魯迅《明天》中的寡婦單四嫂子嗎,?她為了寶兒的明天努力,然而明天又讓她絕望,,有區(qū)別嗎,?沒區(qū)別,還是那個社會,。 《風(fēng)波》,、《頭發(fā)的故事》與《端午節(jié)》、《白光》等,雖然看似是小事,,但細(xì)細(xì)品來,,不也是現(xiàn)代很多人的心理的真實寫照嗎?一個政策的實施,,有人幸災(zāi)樂禍,,有人暗自傷神,有人在做對了的時候洋洋自得,,有人在走錯了的時候惶惶不安,。又有多少人不用有色眼鏡看人,又有多少人能夠一視同仁呢,? 怎么感覺,,不好寫了,一提到人性,,很多東西就不好寫了,,每個人都有罪惡的一面,包括我自己,,這篇文,,算是反省和對自我靈魂拷的問吧! 當(dāng)然,,這其中也有溫暖的部分,比如《一件小事》讓我想起來《富蘭克林自傳》中所說的:“人的幸福,,因撞到千載難逢的大運(yùn)而得者為數(shù)寥寥,,由日積月累的小惠而生者比比皆是?!?/strong> 我們的幸福常常來自他人善意的一個舉動,,比如陌生人對你的一個微笑,比如回家時孩子給你的一個溫暖懷抱,,比如當(dāng)你需要幫忙時恰好身邊有人幫你,。而身邊的這些人,他們都是帥氣漂亮的嗎,?也未必,,但只要向你伸出援手,他們的形象就是最美的,。 《故鄉(xiāng)》中的少年閏土和《社戲》中的那幫孩子們,,你想到了什么?兒時的玩伴嗎,? 是的,,我想到了他們,那些曾經(jīng)無話不談的童年密友,,那些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懷念嗎?懷念,,懷念曾經(jīng)單純的友誼,,懷念有好吃的一起吃、有好玩的一起玩的美好時光,! 時光的飛逝,,再也沒有一起玩丟沙包的日子;一起去河邊摘野草莓的日子,;一起挖野菜的日子,;一起摘酸棗的日子;一起烤紅薯的日子…… 許許多多的場景一一山現(xiàn)在腦海中,,一張張模糊的面孔出現(xiàn)在記憶中,,他/她們還好嗎?是什么讓你們漸行漸遠(yuǎn),,是因為長大嗎,?還是因為生活? 至于阿Q,,我以前挺喜歡的,,現(xiàn)在喜歡不起來了,或許魯迅筆下的阿Q,,現(xiàn)階段的我是沒法理解的,,或許多年以后再看,就能理解了吧,! 《祝福》中的祥林嫂,,她是不幸的,,她的命運(yùn)掌握在別人手中,她抗?fàn)幜?,但是沒有成功,。 假若她的婆婆是一個明事理之人,那祥林嫂的人生一定是幸福的,;假若主人家四嬸能夠接受喪夫喪子的祥林嫂去擺祭品,,是不是她就不會死。 我們不得而知,,而祥林嫂的死又是誰的錯呢,?《孤獨者》的魏連殳的命運(yùn)又是誰的錯呢,?因為他異類的性格,還是當(dāng)時的社會環(huán)境呢,?魯迅更多的是讓我們自己思考,。 當(dāng)然《吶喊》中還有許多值得反思的地方,比如《離婚》中的愛姑,、高老夫子等等,,看他人的故事,反思自己的人生,,或許就是魯迅先生想告訴我們的,。 寫在后面的話,魯迅的文字,,有點難懂但如果你真的讀懂了,,你會獲益良多,包括他對人物的描寫,,他對景色的描寫,,對環(huán)境的描寫,其實這也是一本寫作的教科書,,你會發(fā)現(xiàn)文字存在的魅力,,魯迅喊我們“忘記他”,但事實是,,我們永遠(yuǎn)記住了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