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說,,體弱病欺人,,體強人欺病。李斯特菌就是一種專門欺負體弱人群的細菌,。2019年7月,,中國和愛爾蘭學者發(fā)表在《J Antimicrob Chemother》的一項研究,于2012~2015年從中國人群的食物中大量收集單核細胞李斯特菌并進行抗生素敏感性(再)檢測,,同時描述耐藥分離株的WGS特征,。 李斯特菌是重要的人獸共患病原體,為其菌屬中的唯一人類致病菌,,可通過污染食物在人畜間傳播,,可致導致腦膜炎、血流感染,、肺炎,、急性胃腸炎、流產(chǎn)等疾病,。但是,,單核細胞李斯特菌通常對高風險人群才有致病風險,包括老年人,、孕婦,、新生兒和免疫功能低下者,總死亡率高達30%。 在一些國家,,李斯特菌的感染率在上升,。這種細菌可以在各種食品加工環(huán)境中生長,從而污染即食食品,。世界各地都在對食源性單核細胞李斯特菌進行監(jiān)測,,以檢測和評估食品或其他物質(zhì)的被污染水平及致病性。 發(fā)表在《J Antimicrob Chemother》的該項研究,,對從中國各類食品中收集的2862個單核細胞李斯特菌,,檢測其抗生素敏感性,并使用WGS描述抗生素耐藥特征和表達耐藥表型的單核細胞李斯特菌的毒力基因型,。 通過稀釋法確定李斯特菌的敏感性,。28個單核細胞李斯特菌對1~4種抗生素耐藥。隨后使用短讀高精度方法對所有28個耐藥分離株進程測序,。組裝了相應的基因組,,并使用合適的生物信息學流程進行進一步分析。 所有28個耐藥單核細胞李斯特菌分為5種:ST(ST3,、ST8,、ST9、ST155和ST515),。ST9和ST155都占主導地位,,基因型與它們的耐藥表型相關。 所有ST9分離株為MDR,,并可系統(tǒng)發(fā)育為2個類群,。1個相對接近于臨床來源,1個與食物相對密切,。 在發(fā)現(xiàn)這些耐藥基因型的遺傳背景下的下游分析表明,,這些耐藥基因型可能是通過水平轉(zhuǎn)移或插入染色體,從其他細菌獲得的,。所有分離株都具有李斯特菌致病性島(LIPI)-1和LIPI-2,,僅有兩個具有LIPI-3。 因此,,該研究報道了2862個食源性單核細胞李斯特菌的抗生素敏感性,,以及28個耐藥分離株的基因組特征,其中的11個表達了MDR表型,。這些數(shù)據(jù)表明,,該細菌可通過物種內(nèi)和物種間的基因水平轉(zhuǎn)移而獲得耐藥。該研究強調(diào),,必須重新評估與該細菌物種相關的公共衛(wèi)生風險,。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測定了中國2862株單核細胞李斯特菌的易感性,它們都是2012~2015年從不同的食品基質(zhì)中培養(yǎng)出來,。盡管本研究中納入的單核細胞李斯特菌分離株對大多數(shù)抗菌藥物敏感,,在中國這些抗菌藥物常用于治療動物和人類的李斯特菌病,但檢測到了表達出抗生素耐藥性表型的分離株,,包括MDR。 由于WGS逐漸成為支持公共衛(wèi)生領域的有效監(jiān)測工具,,本研究應用該技術(shù)獲取了甲氧芐啶/磺胺甲惡唑耐藥的單核細胞李斯特菌的抗生素耐藥基因型,、毒力因子和應激生存能力等信息。 因此,,目前李斯特菌雖對大多數(shù)抗生素敏感,,但也表現(xiàn)出了耐藥趨勢,需引起大家的注意,。 (選題審校:應穎秋 編輯:王淳) (本文由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藥劑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團隊選題并審校,,環(huán)球醫(yī)學資訊編輯完成。) 參考資料:J Antimicrob Chemother. 2019 Jul 1;74(7):1786-1794. http://www.ncbi.nlm./pubmed/3098918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