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了一句入了心的“君子遠庖廚”,,便覺得廚房與吃是入不了大雅之堂的,,也曾振振有詞地忿老娘,“一輩子系著圍裙圍著鍋臺轉(zhuǎn),,有啥意思⊙_⊙,?”老娘笑著說,“娃兒,,人活一世,,不就是個吃嗎?你會懂的,?!币苍S很晚熟(插句題外話,最近讀莫言的《晚熟的人》也很有感觸,,有興趣的不妨一讀,,對晚熟也重新有了體會。),,等到明白老娘說的時,,半生已過。 還是孩兒的一句,,“你也這么大了,,真的該學(xué)做飯了?!庇谑堑沧?,笨手笨腳地學(xué)起來,也總算明白,,人不能總活在書本里,,人間的煙火,才是最慰藉人心,,療養(yǎng)創(chuàng)傷,,能讓人體會幸福的。 “唯美食與愛不可辜負(fù)”,。認(rèn)真地對待一飯一粥,,真的是一種修行。 當(dāng)一個人與生活和解,,才不至于急煞煞慌張張,,才可以有“從前慢”的節(jié)奏,去認(rèn)認(rèn)真真做頓飯,,慢慢地咀嚼,,才真正體會到《朱子家訓(xùn)》里所說的:一粥一飯,,當(dāng)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有人說,識人,,最容易的就是吃相,。原來不懂,自從懂得了吃,,便明白了,,所以也漸漸學(xué)會了在餐桌上去觀察一個人。吃相,,即人品,,一個人的吃相就是他內(nèi)在品質(zhì)的體現(xiàn)。大概學(xué)會吃,,就學(xué)會做人了吧! 見過國外的紳士,,吃東西時的那種不貪,,優(yōu)雅,小心,,使此后再胡吃海塞,,不管不顧時,想起之前的經(jīng)歷,,就會對自己有要求,,知收斂,也許表現(xiàn)最好的自己,,不是從服飾開始,,而是舉止言談,最直接的就是吃相,。 吃,,教會人的除了用心,就是不貪,,不過,。“惜?!?,先從珍惜吃的開始。原來有位領(lǐng)導(dǎo),,飯前要先自己去打胰島素,,貌似很麻煩也很痛苦,,大家好奇病的起因,自己倒很自嘲地說,,“年輕的時候去地方當(dāng)領(lǐng)導(dǎo),,小時候缺吃少穿的不足全補上了,所以不知節(jié)制,,胡吃海塞,,大魚大肉,吃了沒兩年,,血糖就居高不下了,,吃藥也不行了,只好打針??,?!本屯蝗婚g覺得,人生要有所節(jié)制這一點,,大概是吃教會你的,。 記得于娟在她的《為啥是我得癌癥?》一文中反思自己為什么會得癌癥,,當(dāng)然癌癥不會平白無故找上一個人,,它是各種綜合因素的合力,但在此之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吃,,除了暴飲暴食,嗜葷如命,,就是她吃了很多不該吃的東西,,“基于很多客觀原因,比方老爹是廚子之類的優(yōu)越條件,,我吃過很多不該吃的東西,,不完全統(tǒng)計,孔雀,、海鷗,、鯨魚、河豚,、梅花鹿,、羚羊、熊,、麋鹿,、馴鹿、麂子,、錦雉,、野豬,、五步蛇諸如此類不勝枚舉?!泵看慰吹竭@段的時候,,就會想,人并不是比其他動物高貴,,有一些不能吃的東西,,堅決不能吃,如果只顧著滿足口腹之欲,,就一定要付出代價的,。 好像各種的宗教都有通過對簡單的吃來宣傳教義的做法,將淺顯的道理用最簡單直接的方法深入人心,。 基督教在吃飯之前,,有一個禱告,“謝飯”,,感謝耶穌,,禱詞的大意是:親愛的阿爸天父,感謝你為我創(chuàng)造這些食物,,并將這些食物賜給我,!求你祝福并潔凈這些食物,使我吃了身體健康,、靈性活潑,讓我能享受你的恩典并見證你的名,!同時也求你記念那些貧窮的人,,讓他們在你的恩典和慈愛中也得以飽足。 伊斯蘭教的教義里也有一段,,大意就是掉在地上的食物一定要把它撿起來,,將臟了的部分沖洗之后再把它吃掉,總之不能浪費,。這是真主的旨意,。 道教也教人珍惜食物,甚至是少食辟谷,。道教教化人珍惜每一粒糧食,,每一種食物,敬畏農(nóng)民兄弟辛辛苦苦的勞作,,浪費就是大不敬,,尊重他人就是愛護自己的名譽。 佛教里關(guān)于珍惜食物的典籍也很多,。有個簡單的故事是說,,一位小和尚碗里剩下一粒米,,他的師父用筷子敲其頭說:“你有多大的福報,敢剩米粒,?”佛祖教導(dǎo):“一粒米中有三千大千世界,。”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與生俱來來的福報是有限的,,分毫不差。節(jié)儉使用則持久,,利益社會接濟貧困,,福報延長;揮霍霍浪浪費暴餮天物,,福盡禍來,。 萬法同宗,其實都是說對吃要有一種敬畏,,每一粒米,,每一根菜,你都沒有浪費的理由,,惜物即使惜福,,任何人的福報都是有限的,容不得浪費與投資,。反過來想,,人生的哪一樣?xùn)|西,你又透支的起,,浪費的起呢,?所以懂得了吃,就懂得了人生的很多道理,。 蔡瀾在他的《碗盡福至》里表達了一個懂生活的智者,,對生命心懷敬畏,對食物心懷感恩,,所以才能以淡定的心態(tài),,從容而優(yōu)雅的走完這一生。 當(dāng)我們能用平和的心態(tài)應(yīng)對日子,,甘于生活的平淡,,又學(xué)會用惜福敬畏之心,對待食物,,對待一日三餐,,為自己有的吃而感激,為窮苦之人祈福。在生活之中修煉自我,,于吃之中修行,,讓自己漸具禪心慧智,又何嘗不是一種精進與智慧呢,? 北野武曾說:“我吃飯時都慢慢來,,不趕時間,好像我的身體在跟我的靈魂溝通一樣,。吃是一種儀式,,填飽胃袋就好比滋養(yǎng)心靈?!?/div> 吃是一種儀式,,更是一種修行,你怎樣對待吃,,就會有怎樣的人生,,從今天起,小心以對,,敬畏以待,! 2021.1.23晚 郭江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