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蘭(魚子蘭) 來源產(chǎn)地 為金粟蘭科植物金粟蘭的全株或根、葉,。 夏季采集,,洗凈,切片,曬干,。 生山區(qū)叢林中,,現(xiàn)各地多栽培。 分布于福建,、廣東,、四川、貴州,、云南,。 別名真珠蘭、魚子蘭,、珍珠蘭,、雞爪蘭、小疙瘩,、米蘭,、大骨蘭。 【原形態(tài)】 金粟蘭 半灌木,,高30-60cm,。莖圓形,無毛,。葉對生,;葉柄長8-18mm,基部多少合生,;托葉微?。蝗~片厚紙質(zhì),,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5-11cm,寬2.5-5.5cm,,先端急尖或鈍,,基部楔形,,邊緣具鋸齒,,齒端有一腺體,腹面深綠色,,光亮,,背面淡黃綠色,側(cè)脈6-8對,,兩面稍凸起,。 穗狀花序排列成圓錐花序狀,通常頂生;苞片三角形,;花小,,黃綠色,芳香,;雄蕊3,,藥隔合生成一卵狀體,上部不整齊3裂,,中央裂片較大,,有1個2室的花藥,兩側(cè)裂片較小,,各有1個1室的花藥,;子房倒卵形?;ㄆ?-7月,,果期8-9月。 性味功效 《全國中草藥匯編》 辛,、甘,、微澀,溫,。 祛風(fēng)濕,,接筋骨。用于感冒,,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跌打損傷 《中藥大辭典》 辛,溫,。" 治風(fēng)濕疼痛,,癲癇,跌打損傷,,刀傷出血 治風(fēng)濕疼痛,,跌打損傷,癲癎:魚子蘭一至二兩,。水煎或泡酒服,。 《中華本草》 辛;溫,;甘 歸肝經(jīng) 祛風(fēng),;活血止痛;殺蟲,。主風(fēng)濕痹痛,;跌打損傷;偏頭痛;頑癬,。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 珠蘭根 來源 為金粟蘭科植物金粟蘭的根 性味功效 《中藥大辭典》 味辛,有毒,。" 治癰癤瘡癬,。 【用法用量】 外用:搗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