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雨亂飛,閑花笑也,;綠樹有聲,,閑鳥啼也。 煙嵐滅沒,,閑云度也,;藻荇可數(shù),閑池靜也,。 ——明 陸紹珩 當(dāng)下的人們,大都向往閑適的生活,,一間屋舍,,有庭有院,,竹石相依,開圃灌園,。園里種些蔬菜,,花木,瓜果和桑麻,,在物欲橫流中庇護(hù)自己的精神家園,,不為外物所役,不為塵氛所擾,。日子清幽,,生活平淡,在草色花香,,筆墨風(fēng)雅之中,,求得個體的獨(dú)立與自由。正如古人詩中意:「我平生,,心正似,,白云閑」。閑適,,是最大的清福,。大概從老莊開始,中國人以東方的詩性,,構(gòu)筑了一個以閑適為基礎(chǔ)的審美世界,,當(dāng)其生發(fā)到生活之中,可以是山水之樂,,可以是小筑之歡,。或吟詠,、觀書,、繪畫,或飲茶,,彈琴,,賞花,哪怕是一方賞石,,一扇明窗,,一棵青松,都能令人遙生無盡的詩情,。「好茶如酒何須仙,,清福居然在此間」。中國的閑適哲學(xué),既具有現(xiàn)實性,,又具有理想性,,它讓我們在物質(zhì)生活中安頓自己,又讓我們在精神世界里滋養(yǎng)自己,。以閑適的心境擁抱生活,,用審美的眼光看待生活,便會收獲不一樣的世界,。一庭一院,、一草一木,是為生活之依,;一書一畫,,一幾一榻,是為精神之需,;遠(yuǎn)山近水,,日光月影,是為生活之趣,。不禁想起北宋元豐年間,,蘇東坡與張懷民夜游承天寺——「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概柏竹影也」,。正是這種超然的「閑人」心態(tài),才使他悲喜從容,,成為文人精神世界的高峰,。「禽魚豈知道,我適物自閑」,。閑則能生趣,,或是雅趣,或是幽趣,,或是真趣,。心中有趣,自然能實現(xiàn)性與靈的碰撞,,人與物的共情,。明人王宇《亦園別業(yè)序》中說的好:「凡人身雖閑,心不能無寄,。桑者閑矣,,十畝其寄心也;碧山閑矣,,桃花流水寄其心也」,。對于世人而言,,一方院落,謝事閑居,,心性必有所棲息,,或寄之山水,寄之竹石,,或寄之花木……西哲羅素說:「一個明智地追求快樂的人,除了培養(yǎng)生活賴以支撐的主要興趣之外,,總得設(shè)法培養(yǎng)其他許多閑情逸致」,。身心閑逸,則能寄百般情趣,。清人沈三白,,生活雖算不上富裕,但卻過得很有情趣,。他把日常生活中的「物外之情」稱為閑趣,,其于《浮生六記》所述之物,皆為平居之事,,如疊石,、茶道、美食,、園藝,、游覽、聽曲,、看戲等閑情雅事,,讓生活變得活色生香,令人欣羨不已……李漁更以《閑情偶記》作為自己的著作之名,,其謂:「若能實具一段閑情,,一雙慧眼,則過目之物,,盡是畫圖,,入耳之聲,無非詩料」,。凡生活中的種種事物,,都可以成為頤養(yǎng)心性之物,心有所養(yǎng),,身自然能安,。老舍說:「生活是種律動,須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這變而不猛的曲折里」。我想,,只有當(dāng)一個人閑下來的時候,,才能體會這生活的滋味與百般清福,或見花開,,或遇花未眠,,閑看幾本書,慢臨三兩行字,,靜沏一壺清茶,,讓生命在人間的煙火里,與春日同明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