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篇文章,,我覺得可能有點“政治不正確”,,所以把人名都給匿了。 前幾天和一個朋友聊,,他是那種典型的辭掉一份很多人可能覺得很好的工作,、選擇自己創(chuàng)業(yè)的人。 他在做一個項目,,一部分工作線上遠程處理,,所以想在老家找一些兼職員工。他跟我提到一件事,,顛覆了我的認知,。 他跟我說: 一煒,你知道嗎,?有非常非常多在外面讀書畢業(yè)的年輕人,,他們回到老家小縣城,然后要么待業(yè),,要么每個月拿一千來塊錢的臨時工資,。他們想盡一切辦法去找個跟“體制內(nèi)”能沾上邊的工作,比如在某個單位當臨時工,,比如給XXX(某國企)擺擺攤,。 有個老同學,已經(jīng)這么干了五六年了,。 然而,,更讓我沒想到的是,很多人雖然每個月拿一千多的薪水,,但當我提出每個月給三千,,詢問要不要兼職時,他們的反應是:不做,。 更讓我吃驚的,,是他們告訴我的理由。 他們中的很多人,,覺得無論如何跟“體制內(nèi)”沾上邊,,當當臨時工也“有面子”。而且,,“咱們本來是老同學,,如果我給你打工,那就不平等了,,多沒面子,?!?/p> 好不容易有個老同學答應了,結(jié)果做了幾個小時就說太麻煩,,不做了,。然后當天晚上玩斗地主去了。 聽完他上面這些話,,我當時的第一反應:之前在非洲時,見過很多當?shù)厝?,聽起來真的好像啊?/strong> 注意,,這里并不是說“歧視”或者怎么樣,非洲當?shù)匾灿泻芏嗍苓^高等教育,、過著很好生活的人,,我說的不是他們。我說的是當?shù)刎敻凰奖容^低的一些人,。當時我們很多同事都很有同感,,就是這些人身上有一些特別明顯的特點:
年前買了一本《貧窮的本質(zhì)》,,作者是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得主,。我沒來得及讀完,只翻了幾頁,,里面有提到類似“無法延遲滿足”和“只看當下,,不看未來”這些特點;不知道其他幾條會不會也能在書里找到,。 這5條里,,我尤其有感觸的是最后一條:要面子。 教訓來自過去二十多年,,從小到大我對上代人的觀察,。你想一想是不是這樣: 一些當初很要面子,選擇了“體面”工作的人,,有很多現(xiàn)在變得沒那么體面了,。 而正是當初那些拉得下臉、吃得了苦,、受得了別人不理解的人,,現(xiàn)在往往都活得很體面。 從小到大的親眼所見,,讓我深刻體會到一個道理,,就是華為任老板說的那句:面子是給狗吃的。 所以,,有很多人私下里問過我:一煒啊,,你當初是怎么下的決心,敢從華為離開,,最后還變成了個“賣保險的”,? 其實,有什么奇怪呢,?無非我想清楚了自己想要什么,,以及愿意付出什么來換。 我常跟小伙伴們說:如果你這輩子想真正做點事情,,有時候就是得把臉扔地上踩兩腳,。最終你有本事再撿回來,就真正成長了,。 二十年前的體面,,現(xiàn)在不體面了。落在我們身上,,現(xiàn)在的很多“體面”,,二十年后又會如何? 那些表面上很有面子,,實際上缺少個人核心競爭力,、無法獲得持續(xù)成長、無法積累價值資源的事情,,最終會不會一直體面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