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通鑒(77)區(qū)別對待注:儒家學(xué)說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綱目,,修身以齊家,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因為人都聽不進道理,只會按自己相像中的樣子去追求,。景帝當皇帝之后,,一堆家事難斷,公私糾纏,。家國情懷,,就是皇帝要平衡精英層和平民百姓之間的平衡,精英層要靠道德約束,,平民則用法律管束,,區(qū)別對待,景帝的家里事很多,,像亂麻,,這就有了董仲舒設(shè)計的三綱五常作為管理家事,管理精英層的工具上場了,,生活享受是要用尊嚴和自由來換的,。 前四年(戊子,公元前153年) 春,,復(fù)置關(guān),,用傳出入。 夏,,四月,,己巳,立子劉榮為皇太子,,劉徹為膠東王,。(漢武帝) 六月,赦天下,。 秋,,七月,臨江王劉閼薨,。 冬,,十月,,戊戌晦,日有食之,。 初,,吳、楚七國反,,吳使者至淮南,,淮南王欲發(fā)兵應(yīng)之?;茨舷嗾f:"大王必欲應(yīng)吳,,臣愿為將。"淮南王乃屬之兵權(quán),。相己將兵,,因城自守,不聽淮南王而為漢,,漢亦使曲城侯將兵救淮南,,以故得完。 吳使者至廬江,,廬江王不應(yīng),,而往來使越。至衡山,,衡山王堅守?zé)o二心,。及吳、楚已破,,衡山王入朝,。皇上以為貞信,,勞苦之,,說: "南方卑濕。"將衡山王遷到濟北為王,。廬江王以邊越,,數(shù)使使相交,徙為衡山王,,王江北,。 前五年(己丑,公元前152年) 春,,正月,,作陽陵邑。夏,募民徙陽陵,,賜錢二十萬,。 遣公主嫁匈奴單于。 徙廣川王劉彭祖為趙王,。 濟北貞王劉勃薨,。 前六年(庚寅,公元前151年) 冬,,十二月,,雷,霖雨,。 初,,上為太子,薄太后以薄氏女為妃,;乃即位,,為皇后,無寵,。秋,,九月,,皇后薄氏廢,。 楚文王劉禮薨。 初,,燕王臧荼有孫女曰臧兒,,嫁為槐里王仲為妻,生男王信與兩女而仲死,;改嫁到長陵田氏,,生男田蚡、田勝,。文帝時,,臧兒長女為金王孫婦,生女孫俗,。臧兒卜筮之,,說:"兩女皆當貴。"臧兒于是要奪回金氏婦,,金氏怒,,不肯予決;將其賣到太子官,,與太子生男劉徹,。劉徹方懷胎在身時,王夫人夢太陽入其懷。 及景帝即位,,長男劉榮為太子,;其母栗姬,齊人,。長公主劉嫖欲以女兒嫁太子,,栗姬以后宮諸美人皆因長公主見幸景帝,幫心里有怒氣而不許,;長公主欲將劉嫖嫁與王夫人之子劉徹,,王夫人很高興。由是長公主每日讒栗姬而譽王夫人之美,;景帝亦自賢,,又有曩者所夢日符,計未有所定,。王夫人知景帝嫌栗姬,,因怒未解,背地里使人暗示摧促大行請立栗姬為皇后,。景帝大怒說:"是你所應(yīng)該話的話,!"遂按律誅大行。 前七年(辛卯,,公元前150零年) 冬,,十一月,己酉,,廢太子劉榮為臨江王,。太子太傅竇嬰力爭不能得,乃謝病免,。栗姬恚恨而死,。 庚寅晦,日有食之,。 二月,,丞相陶青免。乙巳,,太尉周亞夫為丞相,。罷太尉官。 夏,,四月,,乙巳,立皇后王氏,。 丁巳,,立膠東王劉徹為皇太子,。 這一年,以太仆劉(祖上姓項,,高祖賜姓劉)舍為御史大夫,,濟南太守郅都為中尉。 開始,,郅都為中郎將,,敢直諫。曾從景帝入上林,,賈姬如廁,,野彘猝然沖進廁所。皇上目視郅都,,郅都一動不動,;皇上欲親自持兵救賈姬。郅都伏在皇上前說:"亡一姬,,復(fù)一姬進,,天下所少,寧賈姬等乎,!陛下縱自輕,,柰宗廟、太后何,!"皇上還家,,野豬亦去。太后聞之,,賜郅都金百斤,,由此重郅都,。郅都為人,,勇悍公廉,不發(fā)私書,,問遺無所受,,請謁無所聽。及為中尉,,先嚴酷,,行法不避貴戚;列侯,、宗室見郅都,,側(cè)目而視,號曰"蒼鷹",。 注:這類人和文帝時尋找的張釋之的邏輯是一樣的,,皇帝有很多事要有一個得力的人去辦了,,這種人比較難尋,郅都和張釋之是一類人,,專門幫皇帝解決疑難雜癥,,并承擔(dān)罵名的。郅都弄死劉榮,,為武帝除了一個后患,。 中元年(壬辰,公元前149年) 夏,,四月,,乙巳,赦天下,。 地震,。衡山原都雨雹,大者尺八寸,。 中二年(癸巳,,公元前148年) 春,二月,,匈奴入燕,。 三月,廢太子臨江王劉榮坐侵太廟壖垣為宮,,征詣中尉府對簿,。臨江王劉榮欲得刀筆,為書謝上,,而中尉郅都禁吏不予,;魏其侯使人間與臨江王。臨江王既為書謝上,,因自殺,。竇太后聽說后,大怒,;后面找了一個借口把郅都給殺了,。 夏,四月,,有星孛于西北,。 立皇子劉越為廣川王,劉寄為膠東王,。 秋,,九月,由戌晦,,日有食之,。 初,,梁孝王以至親有功,得賜天子旌旗,,從千乘萬騎,,出蹕入警。梁王寵信羊勝,、公孫詭,,任命公孫詭為中尉。羊勝,、公孫詭多奇邪計,,欲使梁王求為繼嗣。栗姬之子劉榮太子之廢,,太后意欲以梁王為嗣,,嘗因置酒謂景帝說:"安車大駕,用梁王為寄,。" 景帝跪席舉身:"諾,。"罷酒,景帝以訪諸大臣,,大臣袁盎等說:"不可,。昔宋宣公不立小而立弟,以生禍亂,,五世不絕,。小不忍,害大義,,故春秋大居正,。"由是太后議格,遂不復(fù)言,。 梁王又嘗上書:"愿賜容車之地,,徑至長樂宮,自使梁國士眾筑作甬道朝太后,。"袁盎等皆建以為不可,。 梁王由此怨袁盎及議臣,,乃與羊勝,、公孫詭謀,陰使人刺殺袁盎及他議臣十余人,。賊未得也,,于是天子猜想可能是梁王所為;抓捕殺手,,果然是梁王所為,?;噬锨蔡锸濉渭局魍戳和踔?,捕公孫詭,、羊勝;詭,、勝匿王后宮,。使者十余輩至梁,責(zé)讓二千石急迫,。梁相軒丘豹及內(nèi)史韓安國以下舉國大索,,月余弗得。韓安國聞羊詭,、公孫勝匿梁王住所,,乃入見梁王而哭泣說:"主辱者臣死。大王無良臣,,故紛紛至此,。今勝、詭不得,,請辭,,賜死!" 梁王說:"何至此,!" 安國泣數(shù)行下,,說:"大王自度于皇帝,孰與臨江王親,?" 梁王說:"弗如也,。" 韓安國說:"臨江王適長太子,以一言過,,廢王臨江,;用宮垣事,卒自殺于中尉府,。何者,?治天下終不用私亂公。今大王列在諸侯,,訹邪臣浮說,,犯上禁,橈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大王;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大王終不覺寤,。有如太后宮車即晏駕,大王尚誰攀乎,?"語未卒,,梁王泣數(shù)行而下,向韓安國道歉說:"吾今出勝,、詭,。" 梁王于是令羊勝、公孫詭皆自殺,,出之,。皇上由此怨望梁王,。 梁王恐,,使鄒陽入長安,見皇后兄王信說說:"長君弟得幸于上,,后宮莫及,,而長君行跡多不循道理者。今袁盎事即窮竟,,梁王伏誅,,太后無所發(fā)怒,切齒側(cè)目于貴臣,,竊為足下憂之,。" 長君曰:"為之柰何? 鄒陽說:"長君誠能精為上言之,,得毋竟梁事,;長君必固自結(jié)于太后,太后厚德長君入于骨髓,,而長君之弟幸于兩宮,,金城之固也。昔者舜之弟象,,日以殺舜為事,,及舜立為天子,封之于有卑,。夫仁人之于兄弟,,無藏怒,無宿怨,,厚親愛而已,。是以后世稱之。以是說天子,,徼幸梁事不奏,。" 長君曰:"諾。"找著機會入宮對皇上言之,,景帝怒氣稍解,。 是時,太后憂梁事不食,,日夜泣不止,,皇帝亦患之。正好田叔等按梁事來還,,至霸昌廐取火悉燒梁之獄辭,,空手來見景帝。 景帝曰:"梁有之乎,?" 田叔對答:"死罪,!有之。" 皇上說:"其事安在,?" 田叔說:"皇上毋以梁事為問也,!" 皇上曰:"何也?" 田叔說:"今梁王不伏誅,,是漢法不行也,;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臥不安席,,此憂在陛下也,。"皇上大然之,使田叔等謁太后,,并且說:"梁王不知也,;造為之者,獨在幸臣羊勝,、公孫詭之屬為之耳,,謹已伏誅死,梁王無恙也,。"太后聞之,,立起坐餐,氣平復(fù),。 梁王因此上書請朝見,。既至關(guān),茅蘭說梁王,,使乘布車,、從兩騎入,匿于長公主園。漢使使迎梁王,,梁王已入關(guān),,車騎盡居外,不知梁王處,。 太后哭泣說:"帝果殺吾子,!"景帝憂恐。于是梁王伏斧質(zhì)于闕下謝罪,。太后,、皇帝大喜,相泣,,復(fù)如故,,悉召梁王從官入關(guān)。然景帝也疏遠梁王,,不與梁王同車輦,。景帝以田叔為賢,擢為魯相,。 注:田叔和郅都處理事情出發(fā)點不同,,田叔認為家里的事要重平衡,郅都認為要把事干徹底不留后手,,兩種處理方式,,也就得到兩種不同的結(jié)果,那么誰是對的,?要看政局的需要,,政治本身需要對是非有一個界限的定義,定義了親情重要,,那么就先維護親情,,定義了公理律法大于親情,那么王子犯法就與平民同罪,。文帝時代開始了風(fēng)向是對有地位的家族不采取交給吏治,,而讓其自己體面的自殺,這點后面日本人學(xué)過去了,,就有了士族階層切腹自殺的文化傳統(tǒ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