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鳳凰新聞,,查看更多高清圖片 很多時候,,某些人某些事,對別人而言可能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墒牵谌松哪骋粫r刻,,它們卻在你的腦海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跡,。無論過了多少年,每當你想起來,,依然會痛徹心扉,。而在古詩詞中,對詩人們產生重大影響的事情,,即有平凡人的小事,,又有國破家亡的大事。 其中,,“國破家亡”不僅能改變很多人的命運,,還能改變一個人的藝術風格,例如南宋末年的著名詞人——張炎,。公元1276年,,元人攻破臨安,南宋滅亡,。不久,,張炎的祖父張儒被元人殘酷磔殺,所有家財也被抄沒殆盡,。自此以后,,張炎這個世家公子不僅衣食無著,連個人前途都成了大問題,。 為了謀生,,張炎北上大都,南下吳越,,努力掙扎,,可最后都歸于無奈。公元1300年,,時年53歲的張炎正好在吳越一帶漫游,偶遇他的一位學生陸行直,。故人相逢,,未免傷懷,。于是,萬分感慨下,,張炎便給他的學生寫了一首千古心酸詞《清平樂》,,詞尾12字驚艷文壇,成為宋詞中的蓋世絕作,。 讓我們穿過歷史的風塵,,走近這首詞: 清平樂·候蛩凄斷 候蛩凄斷,人語西風岸,。月落沙平江似練,,望盡蘆花無雁。 暗教愁損蘭成,,可憐夜夜關情,。只有一枝梧葉,不知多少秋聲,! 在《山中白云詞》卷四中,,這首詞記載得很詳細,是張炎寫給他的學生陸行直的,。當時,,張炎大概年50多歲,接近花甲之年,。半生漂泊,,讓曾經(jīng)風流俊雅的貴公子,一下子變成了鬢發(fā)半白的老人,。世事無常,,在時代的洪流里,任誰能主宰自己的命運呢,? 實際上,,在《珊瑚網(wǎng)》卷八中曾記載:陸行直早年寫過一首《清平樂·重題碧梧蒼石圖》。只不過,,與張炎這首詞出入很大,。原詞為“候蟲凄斷,人語西風岸,。月落沙平流水漫,,驚見蘆花來雁??蓱z瘦損蘭成,,多情因為卿卿。只有一枝梧葉,,不知多少秋聲,!” 原詞中所言的“卿卿”,,據(jù)專家學者考證,為當時陸的一位歌伎,,才色倶佳,。然而,在作者將此詞寫給他的學生時,,卻改動比較大,。詞人將原詞中的花情柳思,轉向為國破家亡而發(fā)的悲愁,。 如此一來,,整首詞的意境就明顯深刻悲慨許多,千百年來感動了無數(shù)人,。 無論這首詞的原創(chuàng)是不是張炎,,都無損于這首詞的聲名地位。下面讓我們來看看這首詞,。詞作上片借無數(shù)意象來刻畫秋意:候恐(即蟋蟀)哀鳴,、秋月凄冷、江水寒瑟,、蘆花無雁,,真是處處皆秋色,人跡亦無蹤,。在這樣蕭索的氛圍中,,人們也不免會發(fā)出共鳴。 在選景立意上,,詞人功力頗深,。他為了表現(xiàn)秋寒,不說西風如何呼嘯如何逼迫,,而言候蛩凄斷,。連候蛩聲都“凄斷”,又何言人語,?其后,,為了刻畫秋感,他不寫半個愁字,,卻寫蘆花紛飛盼雁歸來,。此時,江水默默東流,,誰能為他作出回答呢,?一股悲慨油然而生。 而后,詞作下片道盡秋愁,。開篇“暗教”二句中,,化用南朝梁時詩人廋信故事?!疤m成”二字本為廋信小字。史載:廋信原為梁人,,后代表國家出使北方時被不幸扣押,。至此,他一生都沒能返回故里,。而他的很多詩作也因此風格大變,,有了“廋信老更成”之說。 詞人化用廋信故事,,其實也是在暗示自己國破家亡后對故國的思念以及此時的尷尬與無奈,。而后二句中的“梧葉”,在古詩詞中是經(jīng)常與秋感聯(lián)系在一起的,。例如白居易《長恨歌》中有“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晚唐詞人“溫庭筠”也有“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等。 但是,,詞人此處的“梧葉”只有“一枝”,,為什么呢?這是為了更加形象地表現(xiàn)自己在國破家亡后四處漂泊,、孤苦潦落的情形,。由此,詞人用了短短12字,,就把所寫景物統(tǒng)統(tǒng)升華成了情語,,道出時代的滄桑巨變以及人間的悲歡離合,成為蓋世絕句,。從而,,此詞也與宋玉《九辯》、歐陽修《秋聲賦》并列,,流傳千古,。 |
|
來自: 行云流水vmmxd6 > 《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