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結(jié)束,我和我爸一起用電影里的話表揚我媽: “獻給這位平凡又偉大的婦女”,。 彈幕都在刷: 喜劇有悲劇的內(nèi)核,。 大年初一一定支持。 雖然是煽情,,但笑點一個不少,,和硬煽的完全不一樣。 這些其實也都說明了有自己的真情實感在里面,,對一部好的作品到底有多重要。 賈玲沒有選擇簡單的把小品版本拉長成電影,,而是對故事進行了很大膽的改編,,乃至于電影看到最后我整個人都傻了,才意識到這不但是一部笑中帶淚的科幻喜劇,,原來還有懸疑的元素,。 之前好幾個看似不合理的細節(jié),原來都是埋下的伏筆,。 非常牛逼,。 (以下涉及劇透,還沒看過電影的朋友請繞道) 我最喜歡的一個笑點,,來自賈玲的師傅馮鞏,。 馮鞏老師雖然只出現(xiàn)了一個鏡頭,說了一個臺詞,,甚至他都沒出現(xiàn)在演職員表上: 那在種種氣氛烘托下,,他那張長長的臉突然出現(xiàn)在屏幕上,堆起滿臉褶子,,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講出那句: 還是點燃了整個電影院,。 除此之外,沈騰真不愧是我國喜劇演員中的瑰寶,,電影中只要他一出現(xiàn),,我就想笑,出現(xiàn)多久笑多久,。 他用極佳的肢體語言,,向我們呈現(xiàn)出什么是能讓所有人喜歡的喜劇。 而最戳我的地方,,來自最后賈玲回憶母親對自己好的種種時刻,。 我發(fā)現(xiàn)最讓人感動的,一般不是電影里的情節(jié),,而是電影能不能讓你想到自己的生活,。 比如之前看《我和我的家鄉(xiāng)》,范偉當鄉(xiāng)村老師那一段讓我哭得鼻涕眼淚一大把,,因為我真的支教過很長一段時間,。 還有再之前,看皮克斯的《coco》,,已經(jīng)過百歲的太奶奶coco,,已經(jīng)快要忘記這個世界上的一切的時候,突然聽到兒時自己的爸爸經(jīng)常唱給自己的一首歌,。 “remember me.” 'remember me.' 老人滿是褶子的臉上逐漸洋溢起孩子一般的笑容,,就像百年前,在床上牙牙學語,,看著自己爸爸時一樣,。 也總讓我想到我的奶奶。 《你好李煥英》也一樣,。 賈玲回憶起媽媽對她從小照顧的點點滴滴,,我腦海中,父母把我從小拉扯大的種種情形也在腦海中像跑馬燈一般劃過。 賈玲把褲子穿破了,,她媽給她補褲子,,她嫌補丁不好看,于是她媽努力去學,。 我想到我爸出差了沒辦法給家里做飯,,我媽不會做飯,于是我們一起研究菜譜,,在我爸的指導下終于燒出了好吃的糖醋排骨,。 賈玲很胖,坐在李煥英自行車后座,,她媽騎起來很吃力但還是努力在騎,。 我想到小時候放學我媽騎車來接我,我嫌她自行車后座坐著硌得慌以及我媽車技不太好,,所以總是拒絕... 總之沒什么邏輯,,也不一定是對應的關系,就是一點一滴的細節(jié)回憶在眼前閃過,。閃著閃著眼眶就濕潤了,。 倒也不是我過得多慘,也不是有多傷心多感人的東西,。純粹是當時光從你眼前流過時,,對比年輕的父母和現(xiàn)在的父母,想起過去的時光一去不復返,,你自然而然會被觸動,。 也許,這就是真情實感的力量吧,。 這是一種深入骨髓的滲透力,,加上一種物是人非的恍惚感。 看完電影恍若隔世,,然而珍重的人卻又在身邊,。 于是多種滋味縈繞在心頭,終究沒說出那句: “爸爸媽媽辛苦了” 03 說到底,,這部電影討論的內(nèi)核主要有兩個,。 一個是“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這是從賈玲自身故事出發(fā),。 她媽媽叫李煥英,,是湖北襄陽的一個化工廠中的普通工人。 同樣也是在化工廠,,李煥英結(jié)識了賈玲爸爸,,兩人在一起后,,1982年,生下了賈玲:
第二重內(nèi)核,,則是我們該如何理解我們的父母,如何與我們的父母達成和解,。 對很多人來說,,和父母的關系并不如我們回憶地那樣美好。親子之間互相不理解乃至反目為仇的故事,,古皆有之,。 人和人之間的仇恨,往往來自于不理解,。人和人之間巨大的仇恨,,則往往來自于不了解還必須離得很近。而父母和孩子,,就是這樣一種關系,。 那我們該如何理解我們的父母呢? 賈玲在電影中的做法,,是去父母的過去中尋找答案,。 認識年輕的母親前,賈玲認為母親是不幸的,,認為母親這一輩子都被自己拖累,,自己從沒做過一件讓母親開心的事情,所以她有責任讓母親改變命運,,過上更好更幸福的生活,。 但在穿越以及和母親做上朋友之后,賈玲才發(fā)現(xiàn)自己雖然這么多年同母親朝夕相處,,卻從沒真的理解過母親,,想過母親要的是什么。于是在影片的最后,,終于明白母親一生所追求之物的賈玲,,和母親以及她自己,,達成了和解。 當然,,穿越是戲劇化的處理,,我們不可能達到。但我們可以通過其它一些方式,,了解自己出生前的父母是什么樣的,。以一個相對平等的身份,去思考,,父母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觀察旁人、觀察父母,、觀察我們自己,然后再和這個世界和解,。 最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