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可謂是我們國家歷史上最為出名的皇帝之一,,因為他以極為驚人的能力和魄力統(tǒng)一了七國,,實現(xiàn)了中原的大一統(tǒng),為中國后世的發(fā)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chǔ),。我們都知道秦始皇的名字叫做嬴政,,但“贏”并不是一個常見的姓氏,特別是在現(xiàn)代社會之中,。
而且還有一點非常奇怪,,那就是我們經(jīng)常能夠聽到孔子后人姓甚名誰,但卻很少聽說誰是秦始皇的后代,。這對于秦始皇這樣的偉大皇帝而言,,著實是令人疑惑至極。
孔子
一,、找不到后人的皇族說起那些中國歷史上最為有名的皇帝秦始皇必然是提名率最高的一位,。在距離今天的兩千多年之前,始皇帝嬴政的出現(xiàn)可謂是讓中國的歷史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位文韜武略都非常出眾的皇帝橫空出世,,一舉吞并了當時存在著的其他六個國家,實現(xiàn)了中原大地的統(tǒng)一,。在此之后,,秦始皇還采取了諸多政策使這種統(tǒng)一越發(fā)緊密,同時也讓皇帝制度流傳了下來,。
雖然說后世對于秦始皇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些人認為他做出了如此成就、實現(xiàn)了中原統(tǒng)一的大業(yè),,但也有些人認為他過于殘暴,、不近人情。但不可否認的是,,秦王嬴政的出現(xiàn),,對于中國歷史而言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而且對于歷史人物的評價,,我們不能從幾千年后的上帝視角出發(fā),。
畢竟對于那個時候的秦始皇而言,,只有制定嚴格的法律、苛刻的制度,,才有可能實現(xiàn)國家的統(tǒng)一和政權(quán)的穩(wěn)定,。
嬴政
6park.com歷史上每一位皇帝都會擁三宮六院的嬪妃,這也就意味著他們大部分都擁有數(shù)量眾多的子嗣,。即便是經(jīng)歷了更朝換代的改變,,也仍舊會有上一個朝代的皇族后人爭存在新的朝代之中。秦始皇作為一位如此偉大的皇帝,,他的自私數(shù)量自然也不可能少,。但非常奇怪的卻是,我們很難在史書的記載中發(fā)現(xiàn)秦始皇后代存在的痕跡,,這究竟是因為什么呢,?
秦始皇在建立秦朝的時候,曾經(jīng)許下這樣的愿望,,那就是“世世代代無窮盡”,,這和他選擇稱自己為“皇帝”有同樣的原因。秦始皇認為自己的功績極其偉大,,甚至超越了傳說中存在著的三皇五帝,,因此才選取了“皇帝”二字作為自己的稱呼。
與此同時秦始皇也認為,,自己所創(chuàng)下的江山必定要由后人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不僅秦始皇是這么想的,歷史上每一位帝王可別是開國皇帝,,他們的心愿之中必定都會有這樣一條,。
但是事事總有變遷,不可能會有永恒存在著的王朝,,沒有一位皇帝真正實現(xiàn)了自己的這個心愿,。只不過在這之中,秦始皇顯得尤為狼狽,。那是因為僅僅到了他的兒子,,也就是秦二世胡亥之時,秦朝便完全覆滅了,,原因就在于胡亥的荒淫無度、暴政酷刑等惡劣行徑,。
胡亥
胡亥為了坐上皇帝的位置,,還設(shè)計陷害了自己的哥哥扶蘇公子。不僅如此,,胡亥還殺害了眾多的秦朝皇室,,目的都是穩(wěn)定自己的皇帝之位,。但如此一來,也使得皇族后人人丁凋零,。
與此同時,,也正是因為胡亥的這些行為造成起義頻發(f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陳勝與吳廣帶領(lǐng)的大澤鄉(xiāng)起義,。對于那個時代來說武裝起義是想要推翻秦朝最有效的方法,,事實證明也的確如此。經(jīng)歷了數(shù)量眾多的起義之后,,秦朝氣數(shù)已盡,,不再像以前一樣輝煌和強大。再加上后來項羽攻入阿房宮時“盡屠秦宗室”,,秦始皇的后代在這一場又一場的浩劫之中也損失了極多,。
除了上面講到的兩個原因之外還有一種說法,那就是因為秦始皇及秦二世殘暴荒淫的行徑,,使得一部分幸存下來的皇族后人以自己的身世維持,,因此改名換姓遠走他鄉(xiāng)。雖然這個原因并沒有得到史書的證明,,畢竟這種事實人很難找到憑證,,只能說存在這種情況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正是由于胡亥大肆殘害秦朝皇室,,頻發(fā)的起義和項羽焚燒阿房宮,、屠殺秦宗室以及秦朝后人的改名換姓,是我們無法尋找到秦始皇后人存在的痕跡,。作為開創(chuàng)了中原大一統(tǒng),、創(chuàng)下諸多豐功偉績的皇帝,秦始皇本來應(yīng)當擁有數(shù)量眾多的后人,,但如今只能落得這樣一副凋零的局面,,著實令人唏噓。
胡亥
二,、存疑的秦朝國姓在中國的歷史之上,,皇帝是至高無上的存在,皇帝的名字自然也倍顯尊貴,。自古以來都有這樣的傳統(tǒng),,那就是平民需要忌諱皇帝的名字,哪怕不是同一個字,,只要讀音相近,,也需要避開。所以皇帝們也都會很貼心地給自己的孩子用生僻的字起名,,盡量避免讓百姓為難,。
但是,,與之完全相反的則是皇族的姓氏。不管是在哪一個朝代,,我們都能夠看到皇帝給那些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功臣賜予皇姓作為至高無上的獎勵,。但是在秦始皇這里,不僅沒有出現(xiàn)過給功臣賜“贏”姓的情況,,就連秦始皇自己的姓氏也存在諸多謎團,。
雖然后代的封建王朝是以君父為尊,女性不得干政,。但追溯到遠古時期卻并非如此,,特別是對于姓氏而言。中國人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那個時候每一個部落都是以女性為尊的,。盡管關(guān)于上古八大姓的說法有兩種,分別是“姬,、姜,、姒、嬴,、妘,、媯、姚,、姞”以及“姬,、姜、姒,、嬴,、妘、媯,、姚,、妊”,但無一例外的是這些姓氏之中都帶著一個“女”字,,足以見得女性地位之高,。
秦始皇
說起秦始皇嬴政姓氏的來源,還有著很古老的故事,。對于原始社會的統(tǒng)治者來說,,這八個姓氏實際上是一種無上的賞賜,只有創(chuàng)造了極大功績的人才能夠被賜予,。歷史上有一人名為伯益,,因為協(xié)助大禹治水有功,所以得到了舜的賞賜,被賜予了“贏”姓,。等到了西周后期,伯益的后人中又有人立了大功,,周穆王就把趙城賜給了他,。
雖然我們現(xiàn)在經(jīng)常會將姓氏放到一起用,共同代指一個人的姓,。但事實上在古代的時候,,姓是用來區(qū)分血緣的,而氏則是用來區(qū)分身份貴賤的,,并不擁有同樣的含義,。因此對于獲“贏”姓的伯益后人得到趙城賞賜一事,按照古代的傳統(tǒng)則應(yīng)該是“贏”為姓,、“趙”為氏,。
秦王嬴政正是伯益的后人,所以他也應(yīng)當是“贏姓趙氏”,。而隨著男子身份越發(fā)尊貴,,越來越多的贏姓趙氏男子會以“趙”當做自己的姓,而“贏”姓則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所以準確而言,,嬴政的名字應(yīng)當是“趙政”。
秦始皇的性命,,也并非我們傳統(tǒng)觀念中的“贏”,。也就是為什么我們在現(xiàn)代社會之中基本上不會見到姓贏的人,因為贏姓的后裔基本上都改姓為了百家姓中排行第一的大姓名“趙”,。
秦始皇
三,、時間長河中的變遷進入漢朝之后,“姓氏”合二為一不再劃分,,同時根據(jù)《史記》的記載,,由“贏”派生出來的姓還包括“馬”、“姜”,、“徐”,、“秦”等十四個姓。
因此可以說“贏”為后來百家姓的發(fā)展奠定了最關(guān)鍵的基礎(chǔ),、為中國姓氏的多樣化做出了貢獻,,這也是歷史發(fā)展過程中不可逆的變遷。
而盡管現(xiàn)代社會中幾乎沒有姓贏的人,,但事實上“贏姓”的后人可以說遍布整個中國,。唯一讓人感到無比唏噓的,即便是像秦始皇這樣一位偉大的皇帝,都沒能讓自己的豐功偉績流傳下來,,而他的后人也大多未得善終,,正是應(yīng)了那句話“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