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典繪本導讀】系列-第218號 愛的理解和承諾——《親愛的小魚》導讀 閱讀推廣人 石頭
一,、內容簡介 《親愛的小魚》是一本非常溫馨又略帶感傷的繪本故事,,里邊講述了一只虎皮花斑貓和一條小金魚的故事。小花貓養(yǎng)了一條小魚,,它每天用面包和親吻向小魚表達愛意,,告訴小魚:“親愛的小魚,我永遠愛你”,。在小魚長大的時候,,忍痛把它送到寬闊的大海里,。而當小魚真正離去的時候,它還是天天在盼望著小魚的回來,,并幻想著小魚有一天終于回來了,自己給了小魚自由,,小魚還是愿意回到它這里,。 二、繪本信息 書名:親愛的小魚 文圖:[法]安德烈·德昂 譯者:余治瑩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適讀年齡:3-6歲 出版日期:2007年出版 三,、繪本導讀 【封面】 解析: 《親愛的小魚》有一個很好聽的書名,、有一個十分別致的封面,卻沒有五彩繽紛的喧嘩,。背景只是相接的水與天,,靜瑟、清涼的粉藍色調,,刷成深淺不一朦朦朧朧的一片,,讓我們覺得太過于冷清,朦朦朧朧的月光,,讓這情景像是在夢中,,難道這真的只是貓咪的夢境嗎? 在這個背景上,,襯了一枚淺紫色,、圓滾滾的月亮,散出柔和的光,,使整幅畫顯露出一種和平,、溫馨的感覺;一只貓蹲坐在水平線上,,閉著眼睛,,十分虔誠,好似沉浸在這美好的時刻,,低頭深情地吻著水面,,透過水面那一團團的漣漪,我們看到水里有一條泛著淡紅色的大魚,,這條魚大約有那一只貓的兩倍大,,睜著天真的大眼,也吻著水平線上的那只貓,。 貓和魚如此溫柔的接吻,,小貓的臉上還掛著淡淡的微笑,我們感到了好奇卻又很自然地接受了這樣的甜蜜場景,,因為那畫面太寧靜太和諧了,!讓故事從一開始就被一抹溫柔籠罩著,,叫人深深淪陷。相信所有人都會被它的封面所吸引,,因為它是那樣別致與動人,。 這只貓有如一般貓常有的蹲坐姿勢,保留我們對貓和魚的關系的自然印象,,它們的關系應該是敵對的,。當看到貓和魚如情人般接吻的畫面時,當然會覺得很奇怪,,接著便產(chǎn)生好奇心,,想要探索這到底是什么樣的故事!或許這就是作者選擇這一幅畫當封面的目的吧,! 在圖畫的愛意中,,文字也做了最好的詮釋?!队H愛的小魚》幾個字就像剛剛學會寫字的孩子的作品,,即幼稚又可愛。 不乏在閱讀中,,親子相互求證它們的關系,,在封面中你看到了什么?貓咪看到小魚,,會想到什么,?想吃魚?貓咪親小魚,,為什么呢,? 【前環(huán)】 解析: 環(huán)襯中小貓孤單的背影讓人觸目難忘,藍色的基調依然讓人壓抑,。這究竟是個怎樣的故事呢,? 前后環(huán)襯出自于內頁的一個鏡頭,小貓把長大后的小魚放回大海后,,日夜等候在那,,希望早點看見小魚回來的鏡頭。純樸的愛,,透著一種淡淡的傷感,,同時也讓人為這只花貓的愛所感動——我給了你自由,你卻還是愿意回到我這里,。 其實,,整個故事染上了一層說不出的感傷氣氛,而當我們看到在夜的淡藍和靜謐中,小貓與它的帽子一道背對我們,,面朝大海,,孤獨地等待著小魚歸來的畫面時,我想每一個人都會被深深地感動,,不管他認同自己是故事中的小貓,,還是那條被愛的小魚。 《親愛的小魚》那淡藍的色調,、平和而又略帶傷感的文字深深吸引了我們時,,繪本打動的何止是兒童的心?一本優(yōu)秀的繪本其實是為所有的善感的心靈準備的,。 貓愛小魚,,就像狼愛上羊,,他們的愛那么無私,、那么真切,他們的愛那么純真,、那么強烈,。貓讓小魚自由地游來游去,就像狼讓羊兒在草原上盡情地奔跑,! 【扉頁】 解析: 扉頁里貓和魚快樂對視,,周圍泛起的朦朧的淡淡的藍綠色,也顯得很溫馨,。養(yǎng)魚顯然是人類愛和依戀的需求,,這條小魚是貓的主人收養(yǎng)的嗎?作為貓和魚都是人類的飼養(yǎng)的小動物,,但好像他們卻成為朋友,。此時的小魚很小,但已經(jīng)通靈性,,視小貓為自己的主人,。貓和魚本是一對生死冤家,但在這個故事中卻彼此互為朋友,??梢娫┘乙彩强山獾模灿谜蔚牧隹矗簺]有永久的敵人和朋友,,也適合其它方面,。 貓和魚的組合其實可以變奏出多樣可能,冤家,、路人等,,但作者卻選擇繪出一則愛的故事。另外,故事間魚的身形大小變化,,對照它和貓的關系,,以及貓在等待時天色的轉換等,都帶來活潑的趣味,??此曝堖洫毎椎墓适拢詈蠡韶埮c魚深厚的感情共譜的組曲,,個中甜美卻開闊的心境,,要讀者從翻頁之間一一咀嚼。 【第1畫面】 原文:親愛的小魚,,我好愛你,。我喂你面包,你要快快長大,。 解析: 第一頁,,貓站起來了,還抱著一條面包,,并且撕下一塊給魚缸里的小紅魚,。這幅畫讓主角漸漸地進入擬人化的狀態(tài)。 在小貓和小魚的身旁滿是溫暖的橘色,,小貓快樂地在給小魚喂食,。對著魚缸喂食面包的貓,在慷慨拋進大塊大塊面包粒的同時,,一面微笑望著小魚,,一面傾訴他對小魚的深深喜愛,他溫柔地說著:“親愛的小魚,,我好愛你,。我喂你面包,你要快快長大,。”貓咪這么想,。 此時,擬人化的小貓就像年輕父母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盼望其快快長大,。可一旦孩子長大了,,回味起來為什么要盼望孩子長大了呢,!父母越來越和孩子逐漸分離,甚至長大有了自己的主張也盼望自己的自由,,到頭來還是兒時的親子關系更快樂,。此時的小貓扮演的正式人類的心態(tài)。 【第2畫面】 原文:每天,我都會送你一個甜蜜的吻,,而且我保證永遠也不會忘記,。可是,,總有一天,,我親愛的小魚,你會大得沒法再呆在小小的魚缸里,。 解析: 左頁,,畫面橘色的部分減少了,,可還是一副溫馨的畫面:小貓趴在魚缸上,上半個身子探到魚缸上方在和長大一些的小魚親吻,,小貓的腳,,懸空掛著,,這是小朋友常有的姿勢,,天真,、純樸的感覺油然而生。他是多么愛這條小魚:“每天,,我都會送你一個甜蜜的吻,,而且我保證永遠也不會忘記,?!?/span>親子看到這,是否不約而同的也把嘴湊在了一起呢,!好像我們就是那只小貓,,而我們的孩子就是那只小魚。 右頁,,小貓的沉思狀就更加人擬人樣了,,席地端坐、雙手抱胸,,專注地看著魚缸中的長大的小魚,,動作簡單而不夸張。貓咪每天就這么細心呵護小魚,,可是小魚一天天長大,,魚缸總有一天住不下,到時候該怎么辦,?故事由此轉折,,貓咪開始想象尚未發(fā)生的事。 這時在小魚的上方浮現(xiàn)出它內心的聯(lián)想,,小魚到了大海中,,歡樂地自由的馳騁,整個身體露出水面,是讓小貓看到它歡樂的樣子嗎,?那個棕櫚樹小島就是給自己的棲息地,,這樣好隨時守候著自己喜歡的小魚。 他想讓小魚到更為廣闊的天地,,自由的成長,,他在發(fā)愁、在猶豫,,畫面已經(jīng)沒有一點橘色,,全變成了淡藍色,該怎么辦呢,?如果小魚走了,,小貓怎么辦呢?小魚是他的最愛,,他每天生活的全部呀,!要不要小魚走呢,我們都不敢往下看了,。 熟悉德昂的作品的讀者自然會很容易地認出,,這部作品的主角花斑貓也同樣出現(xiàn)在了他的另外一部作品《貓與狗》中,而且也在那里認真地想象了一場與小狗的快樂嬉戲,。當作者把原本對立的動物放在一起,,用溫馨別致的故事和畫面來詮釋愛與被愛這樣的主題時,我們除了體會到作者的幽默之外,,也會為展現(xiàn)于其中的明亮而溫暖的和諧所感動吧,! 【第3畫面】 原文:我會把你帶到大海邊,看著你自由地離去,。 解析: 這是一個亦真亦幻的故事,,隨著貓咪的沉思,從本頁開始進入一個虛幻的空間,。 那是一個多么美麗的早晨,,朝霞給淡藍的天空披上了一件多彩的衣裳,貓咪抱著他那大魚缸,,把長大的小魚毫不猶豫地倒入海中:“我會把你帶到大海邊,,看著你自由地離去。”畫面中的小貓比以往任何一頁都高大自信的多,。 貓咪并非想到找來更大的魚缸讓小魚住,,而是告訴小魚:他會把小魚放回遼闊的大海,讓他在海里暢快呼吸,。放手,,沒有一絲猶豫,。就像我們的孩子長大了,智慧的父母毫不猶豫的把孩子推向社會,,讓孩子去錘煉,,很少想到自己的安危病痛。 作者在繪畫技法上,,采用開闊的雙頁單幀畫面和朦朧變幻的大面積背景色彩鋪繪,,配以速寫般簡約的角色和場景勾勒,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單純,、快樂,,又帶有一絲說不出的感傷的故事:“我”在魚缸里養(yǎng)了一條小魚;“我”用面包和吻向小魚表達愛意,,還會在小魚長大的時候,,忍痛把它送到開闊的水里。小魚自由地離去還能回來和小貓彼此的注視和玩耍嗎,? 【第4畫面】 原文:你是那么的快活,!可是,親愛的小魚,,我好想你…… 解析: 小魚快樂得跳出海面,,游向遠方。貓咪揮手向小魚告別:“你是那么的快活,!可是,,親愛的小魚,我好想你……” 貓咪戴著草帽,,在岸邊親切地對小魚揮手,,沒有悲傷,、愁苦的表情,,而是高興的、從容的,。因為他想讓小魚到更廣闊的空間去自由成長,,而不是繼續(xù)被困于魚缸中。 畫面中突出地表現(xiàn)出小魚在水中快樂,、撒歡的形態(tài),。有一句俗語說的好:有水就有魚。魚水是密不可分的,,但身處魚缸中和出入大海中,,就像坐穿囚牢與馳騁大草原之分。小魚一個猛子從水中跳躍而出就是代表無比的情懷,,當然還有自己的朋友貓咪,。 貓怎么可能會愛上魚呢,?這一定是我們成人的視角和思考。孩子看這個故事時,,一定不會像大人一樣從“實際情況”出發(fā)來考慮這些問題的,,孩子會一下子就進入到故事情景中。在孩子的小腦袋里,,貓是完全有可能愛上一條魚的,。并且也可以成為好朋友的。 這只貓就像我們的父母或者是不久也會為人父母的我們,,做父母的把孩子撫養(yǎng)成人不是為了把他鎖在身邊,,而是為了讓他離開后能夠找到屬于自己的幸福,盡管會在兒女離開后日思夜想,,朝夕牽掛,,但作為父母最最期盼的卻是來自兒女那邊生活幸福的消息!這抹溫柔的愛也可能是一份友情,。 而貓咪對小魚的這份愛猶如一條隱形的絲線牽引她最終回到他身邊,!愛是與自由相伴的;真正的愛是“我”愿意把自由送給所愛的小魚,,而小魚也愿意在自由的選擇中仍然回到“我”的身邊,。然而當“我”把愛與自由一道送給小魚時,“我”又是那么深切地盼望著來自它的自由的“愛”,。 【第5畫面】 原文:我會一整天在這兒等你,,看你會不會游回來。 解析: 在黃昏落日的余輝下,,貓咪的背影被涂上了一層赭石色,,顯得多少有些凝重、孤單與落寞:我會一整天在這兒等你,,看你會不會游回來,。作家在設置的獨白的敘述語氣中,給整個故事染上了一層說不出的感傷氣氛,,“我”是那樣溫柔又憂傷,。我鼻子一酸,留下了眼淚,,你呢,! 小貓獨自坐在海邊,等待小魚的歸來,。面對大海,,孤獨的背影。我想會讓每個讀者,,內心為之而感動,。真正的愛是與自由相伴的,,真正的愛是我愿意把自由送給那條小魚。 除了封底,,書中每一個畫面都有這只貓,。仔細觀察,它是一只虎斑貓,,但它身上的色彩前后都不一樣,。畫家在技法上采用漫畫般夸張的造形,但沒有用固定的色彩使角色的形與色過度“符號化”,。而隨著環(huán)境,、時間、光影的變化,,或由于主角心情的不同,,而呈現(xiàn)不同的色彩,甚至于如封面那幅畫,,只看到貓的藍色身影,,根本看不到斑紋,可以說是相當重視“氣氛”的畫法,。 我們看到在夜的淡藍和靜謐中,,貓咪拿著帽子一道背對讀者,面朝大海,,孤獨地等待著小魚歸來的畫面時,,我想每一個人都會被深深地感動,不管是認同自己是故事中的“我”,,還是那條被愛的小魚,。 孩子兩歲后開始進入自我意識敏感期。我們是用無形的罩子禁錮他的心靈,?還是給他自由,,讓他成為他自己呢?除了表現(xiàn)眺望遠方,,而畫出貓的背影外,,其他的畫面,小貓不是向左就是向右,,都是側面圖,沒有出現(xiàn)過正面的圖像,。這樣的處理,,也造成整本書一種特殊的氣氛。 【第6畫面】 原文:我也會在晚上繼續(xù)等待,,看你會不會回到我的視線里,。 解析: 一片圓月升起,,小貓咪還紋絲不動地坐在突兀的石頭上,背影由虎斑紋變成了墨綠色,。天空由紅日的光輝變成淡淡的幽藍,,不免讓讀者產(chǎn)生了一絲憂愁。 一本小小的繪本,,寥寥不過近百字,,卻深深的打動著我們,他讓我們明白什么是愛:溫柔的呵護是愛,,勇敢的放手更是愛,。他讓孩子明白:他總會長大,總會有獨自面對社會的那一天,。一定要有信心,,要勇敢面對。 我喜歡《親愛的小魚》里的詩意,、唯美和安詳寧靜,,也喜歡那獨特的油彩畫面,大片的藍,,承載著這只貓對他親愛的小魚無限的愛和想念,。還有那簡單的話語,短短的十四句話,,似在喃喃自語,,卻讓好多人的心都變的柔軟起來了。 這本書表達了一個主題“愛你就是給你自由,,如果你也愛我,,終究會回來來看我 書中海上這個孤獨的小島,上面長著椰子樹,,這個小島有時候好遠,,有時候又很近,對照劇情,,似乎反映出貓咪的心情:寂寞孤單或快樂自在,。 【第7畫面】 原文:哦,,我會把我唯一的帽子扔進大海,看你會不會把它帶回來,。 解析: 等待了一個夜晚沒有等到小魚的出現(xiàn),,海天交界處已經(jīng)泛起暖暖的光潤,也預示著希望就在眼前,。貓咪站起身把手中的帽子用力拋向空中,,喃喃地說:“哦,我會把我唯一的帽子扔進大海,,看你會不會把它帶回來,。” 貓咪把深度想念的橄欖枝拋向空中,這既夾雜著想念中的愛,,也是對小魚愛的一種釋放,。愛要說出去,愛也要討個說法,。 帽子飛騰在空中,,隨即落入大海中留下一個光環(huán),是在召喚著小魚和岸上的貓咪,。 【第8畫面】 原文:如果你帶著它回到我這里,,我將是怎樣的驚喜! 解析: 我們再來回顧他們離別的過程:我會把你帶到大海邊,,看著你自由地離去,。可是,,親愛的小魚,,我好想你……我會一整天在這兒等你,看你會不會游回來,。我也會在晚上繼續(xù)等待,,看你會不會回到我的視線里。我會把我唯一的帽子扔進大海,,看你會不會把它帶回來,。 貓咪說:他會日日夜夜,端坐海濱,,等著小魚回來,。我們從這種種情意鋪陳可以讀出作者對愛的完整詮釋:貓咪先是付出、期盼,,繼之松手,、等待。而小魚呢,?最終的確由亮燦燦的海岸一角現(xiàn)身,。 重逢,終于有一天小魚帶著帽子回來了,小貓開心地咧著大嘴合攏不上! 你們看小貓就像一位母親而小魚就是它的孩子,是孩子就會長大,會長大就會遠走高飛,但他永遠不會忘記在那遙遠的家鄉(xiāng)中,有撫養(yǎng)它長大的親人,。 整個故事的發(fā)展,,情感的表達都是從“我”一只小虎斑貓的角度出發(fā)的:“我”在魚缸里養(yǎng)了一條小魚,“我”用面包和吻向小魚表達愛意,,我會在小魚長大忍痛把它送到開闊的水里,,而當獲得自由的小魚在“我”的期盼中仍然游回到“我”的身邊時,“我”也將因此得到最好的愛的回報,。 【第9畫面】 原文:你會成為我最愛的小船,,和我一起去遠航。 解析: 貓咪隨即歡快地跳到小魚身上,,小魚瞇著眼睛,、靜臥在水面上,就像是一條大船,,也享受著這份相聚的幸福中,。這個鏡頭被水面倒映在水中,使故事內涵更加豐富,,水中有你也有我,。 真正適合幼兒的圖畫書,其實文字很少,,更多用獨特的繪畫語言描繪著孩子百看不厭的畫面,,孩子天生就是一個最好的欣賞者、發(fā)現(xiàn)者,,他能敏感地感受到畫家傳遞給他的信息,,捕捉到大人不易察覺的精彩畫面。 繪本的主要讀者是孩子,,以及陪伴孩子共讀的成年人,,當演繹故事的角色具備了與孩子貼近的氣質和神情時,孩子便對角色產(chǎn)生認同感,。 正確閱讀繪本的方法要從封面讀起,,而不是從故事的開始讀起,因為繪本是一個整體,,無論封面,,蝴蝶頁,還是扉頁,,它們的缺失必然會有損于故事的完整性,;同時應該讀出作者,畫者和譯者的姓名及出版社,因為通過閱讀讓孩子感受到一本圖畫書,,是很多人的共同勞動凝聚成的,,是具有專業(yè)性的。 在引導兒童閱讀繪本時,,不應急著說教,,不斷地提問、說明,,而應把看書,、思考的空間留給兒童,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來品味故事,,讓他們的體驗和感受經(jīng)過時間沉淀,,再慢慢地轉化為知識和智能。繪本快樂閱讀課的基本原則是:自主,、開放,、互動、發(fā)展,。 【第10畫面】 原文:穿過河流和大海,,來到長著青青棕櫚樹的小島。 解析: 甜蜜,,他們愉快嬉戲,,已長大的小魚甚至可以載著貓咪遠游,奔向遠方的小島,。 書中除了表現(xiàn)眺望遠方,,而畫出貓的背影。其他的畫面,,小貓不是向左就是向右,,都是側面圖,而沒有出現(xiàn)過正面的圖像,,這樣的處理,,也造成整本書一種特殊的氣氛。 在許多漫畫或圖畫書里,,擬人化的動物都穿著整套的衣服和鞋子,。這一只貓卻只有在外出的時候,加上一頂帽子,,這樣的打扮有一種特別的喜感,,對故事的趣味性有加分的效果。特別是在故事的最后,,帽子逐漸發(fā)揮它特別的功能,,帶來故事的高潮,,也讓故事有更完整的結構。 【第11畫面】 原文:我們就住在那里,,一直玩“接帽子”的游戲,。 解析: 它們穿過小河,越過大海,,來到有棕澗樹的小島上,,你看它們玩兒的多開心呀! 貓咪坐在搖籃中是輕松愜意,,小魚騰出水面是快樂逍遙,,來往穿梭的帽子傳遞這愛意和幸福。 畫里的月亮的輪廓線,,不是很工整的由一條線圍成一個圓圈,,而是連幾條畫錯了的線條也被留在紙上,結果,,這個看起來不工整的月亮反而“活”了起來,,類似這樣的線條,在貓的身上,,魚的身上和魚缸等其他東西和背景上都看得到,,因此這本書的圖畫,就顯得不太“安定”了,,好像有心跳,,會呼吸,也好像正在風中飄動,。這是這本書特殊的畫風,,以一種不刻意修飾的筆觸,畫出“順手拈來”的瀟灑感,。 文字很少,,圖片簡潔,卻仿佛繪畫藝術中的留白給人以深思,,在愛與自由的世界里,,你真的懂得了嗎?你真的學會了嗎,?愛與自由,,給予與放手,恐怕是我們每個人窮盡一生都在思考的難題,,也都期望找到一個合適的度以達到真正愛的境界,。 岸邊的那條小船暗示分離也是一種必然的選擇,但推動小船緩緩前行的動力來自哪里呢,! 【第12畫面】 原文:我明白你對我的愛——我給了你自由,,你卻還是愿意回到我這里,。 解析: 直到夜幕低垂,他們傍著月光親吻,、互道晚安,。而最后那個甜蜜特別的吻,既是一種愛的回報和證明,。也是表達了對愛的一種理解和希望,。心靈的聯(lián)結,分別而不會分離…… 結尾的語句最讓我們動容:我明白你對我的愛—我給了你自由,,你卻還是愿意回到我這里,。 這不是媽媽對孩子最深情的寫照嗎?用愛心和細心撫養(yǎng)孩子長大,,等他足夠大了可以出去闖蕩的時候,,戀戀不舍地放他去拼搏去闖蕩,會為了孩子的成就而自豪,、驕傲,,可是抹不去的是那份濃濃的牽掛和思念。每個孩子的爸媽似乎都很矛盾,,既期望孩子能闖出一片天,,也期待孩子能在自己的身邊承歡膝下,共聚天倫,。 寫到這里,,一滴顫巍巍欲墜的眼淚在眼眶里打墜,更不自覺的對號入座,,希望我身邊的這條懵懂的小魚兒,,若干年后也能明爸爸媽媽的深深眷戀。 整個故事都是貓的內心獨白,,魚一句話也沒有說,,讀起來感覺整個人都漸漸沉靜下來,也許把一段深愛,、一份成長濃縮在一本短短的童書里,,確實一定要放慢腳步,放慢心靈去體味,。但每頁畫卻都是動作,,很多畫都充滿動感,第一頁是貓正在喂魚,,第二頁是貓和小魚在親吻,,第三頁是貓和魚互相凝視,貓一邊在設想魚到了大海,,第四頁是貓將魚放進大海,,第五頁是長大的魚開心地在海里騰躍,,第六頁是貓在白天等待魚的背影,第七頁是貓在月光下等待魚的背影,,第八頁是貓扔出他的帽子,,第九頁是貓高興地看見魚叼著帽子回來了,第十頁是貓?zhí)ど萧~背,,第十一頁是魚載著貓來到了小島,,第十二頁是貓在島上和海里的魚玩耍,最后一頁,,貓和水里的小魚親吻,。 這樣來看,整個故事其實全是“我”對于小魚的愛的承諾與獨白,,而最后那個甜蜜特別的吻,,既是一種愛的回報和證明,也表達了“我”對于愛的一種理解和希翼,。 話說回來,這是一本靜靜的睡前故事書,。但只有理解了故事的內涵,,把自己融進故事中,才能體驗到繪本的價值,。 所以,,我們提倡親子閱讀,還需要家長的親子閱讀水平,,這是影響幼兒閱讀水平的關鍵,。在一個書香的家庭最能帶出一個愛書的孩子。一個會閱讀的父母就是孩子的財富,,因此,,親子閱讀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提高家長親子閱讀水平、做一個閱讀的媽媽,、爸爸,。 一般的牧羊人牧羊時是把羊帶到草灘上讓它們自個兒去吃青草,但真正的牧羊人,,還要吹起牧羊笛,。他是想讓詩一樣的心情掠過草灘,溫柔的蓋在羊兒們身上,。于是山坡上的陽光真的就格外燦爛,,風把羊兒身上的毛撫摸成了一塊暖和的毯子,而我們親自閱讀過程中的牧羊笛就是朗讀圖畫書,,吹起牧羊笛,,讓孩子幸福長大,。 【后環(huán)】 解析: 最后環(huán)襯是大開頁的畫面,沒有文字,。左頁是遠處淡藍的海面上隱約可見的有棕櫚樹的小島,,一輪圓月靜靜地掛在空中,右頁是小貓蹲在一塊大石頭上,,手里拿著那頂帽子,,背對我們,往遠處凝視,。整幅畫面意境悠遠,、寧靜。此處無聲勝有聲,,構成了一種詩的空間,,思考與想象奔馳的空間。透過小貓的背影,,似乎看到了他深情期盼的目光,,還有內心無限的留戀與愛意…… 前后環(huán)襯貓咪和小島的位置進行了反轉,先前貓咪一直期待小魚能回來看自己,,最后果然小魚沒有忘記貓咪,,頂著帽子浮出水面,載著貓咪一起玩耍,,做“接帽子”的游戲,,最后,圓月下相互吻別,。自然貓咪等待的位置要作調整,,他又開始愛的期待了。 對于這則故事,,這樣的亦真亦幻的情節(jié)你認為如何呢,?盡管作者把小魚出游和回來的場景描繪得具體而生動,但事實上,,從“我”的敘述語態(tài)來判斷,,全部情節(jié)不過是“我”坐在魚缸前想象的結果。從第一頁到最末一頁,,現(xiàn)實時間幾乎沒有發(fā)生什么變化,,小魚仍然是魚缸里的小魚,不過“我”的思想?yún)s已經(jīng)在很遙遠的時間和空間里走了一圈,。這樣來看,,整個故事其實全是“我”對于小魚的愛的承諾與獨白,而最后那個甜蜜特別的吻,,既是一種愛的回報和證明,,也表達了“我”對于愛的一種理解和希翼,。不妨開動你的心扉也來馳騁一番吧! 【封&底】 解析: 這是一個關于愛與承諾和自由的故事,,非常適合在安靜的晚上,,爸爸媽媽和孩子一起分享。貓咪很愛他的小魚,,但是他也知道相對于小小的魚缸,,小魚更向往廣闊的大海。于是貓咪開始遐想,,長大的小魚被放歸海洋,,貓咪日夜思念小魚,想她的時候,,海岸變得很遠,,很想很想她的時候,海岸變得更遠更遠,。但是貓咪答應過小魚:“我每天都會親親你,,我答應你,永遠不會忘記,?!庇谑撬咳帐睾颍K于向鯨魚一樣大的小魚回來了,,他們快樂地游戲,雖然水岸相隔,,但貓咪知道,,小魚也像他一樣愛著他:“我知道你也愛我,我給你自由,,你卻回來了,。”書中文字不是很多,,只有短短14句,,卻足夠引人無限遐想。畫面溫暖而舒服,、明亮而和諧,,所有的關愛都在舉手投足之間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感覺整本書都充滿著濃濃的愛,,貓對魚的深深地愛,,魚對貓的愛的回饋;而愛的另一個主題就是自由,。有時候,,太深的愛會束縛對方,,太緊密的愛會讓人感到窒息。而真正的深愛,,就是愛他的本來面目,,魚長大了,必須回歸大海,,魚要去海里過屬于魚的生活,,所以貓給了魚需要的自由,帶魚去了海邊,。但他們的愛并未就此結束,,貓的等待沒有落空,魚回來了,,叼著貓的帽子,,而且這樣的愛發(fā)展得更遠,魚帶貓到了貓未曾到過的海洋和小島,。有了自由的愛才能持久,,持久的愛才能彌久而更香甜。朦朧的意境,樸實的情感,誠摯的語言,道出了愛的真諦,。 這本書是兒童繪本,,但我覺得更加適合成人看,因為我們會有更多的體悟與理解,,最喜歡的是最后那句“我知道你也愛我,,我讓你自由,你卻回來了”,。這是點睛之筆,,心中無愛,咫尺天涯,。 《親愛的小魚》是如同《逃家小兔》般的充滿詩意的繪本,,但不用擔心,善解的孩子定能領會此書的深意,,給父母一個的溫暖的心,。 四、作者信息 安德烈·德昂(AndréDahan)于1935年出生于阿爾及利亞,,日后到巴黎留學,,從國立巴黎藝大學畢業(yè)后,在巴黎裝飾美術學校教書,,與妻子與女兒居住于巴黎,。德翰很晚才開始他的繪本創(chuàng)作生涯,于五十二歲才推出第一部繪本作品《月亮你好嗎?》,,他已發(fā)表的二十多冊作品在全世界廣受歡迎,,已于十幾國推出譯本。但其作品一向以故事情節(jié),、色彩,、構圖以及情境設計的獨樹一幟為人稱道和贊嘆。強烈吸引了讀者的目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