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女從七個月斷奶開始,,到牙牙學語,,再到蹣跚學步,一直由我?guī)?。我們是本地人,,向孩子講的是石骨鐵硬的寧波——北侖方言,,因此孩子一開口說話自然就和我們大人一模一樣:“飯拗不其跌落,老天菩薩響雷要打煞格(飯不要掉地上,,天上菩薩打雷要打死的)”,;“倷嗚嚨介重阿啥啦?我不倷吵調(diào)覺類(你嗓門這樣響干嗎呢,,我被你吵醒了)”……這些很土很土的方言,,會很自然地從她嘴里蹦出來。 上了幼兒園后,,周圍的小朋友來自天南地北,,有山東、河南,、天津,、廣東……過了一段時間,孫女講的本地話變得不土不洋了,,取而代之的講普通話倒很純正了,。因為老師都說普通話,所以又一段時間后,,孩子在家里說出來是就是洋涇浜的北侖話了,。我兒子為此焦急,他很看重家鄉(xiāng)話,,認為走遍天下不如寧波江廈,,對孩子來說,普通話和方言一樣也不能缺少,。這樣,,以后無論去哪里讀書工作,只要聽到鄉(xiāng)音,,就會親如家人,。 為強化孫女的本地方言,我寫了一個方言快板,,讓她一字一句跟我學,。那年她虛歲七歲,還未上小學,。我這是一段對口快板,,我和她兩個人說,每人一段必須背會,。我倆打起竹板進行排練,,既有節(jié)奏又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容易記住。小孩記性好,,學得快,,而且因為是正宗的北侖方言,后來這個快板在社區(qū)演出也很受歡迎,。特別是里面說到,,“阿拉阿娘(奶奶)掏老古,下山老絨(老婆)交關苦,,頭戴手巾布,、腳踏黃泥路,一年到頭落泥涂……”還有“小小年紀養(yǎng)生(童養(yǎng)媳)做,,日打夜扭真罪過……”這些方言從一個少兒口出嘣出來,,讓人忍俊不禁! 此時,,北侖電視臺正好有一個欄目《我要上電視》,,我就帶著她去報了名演這個快板,后來播出效果還真不錯,。我想這下好了,,孫女在家總能用方言交流了。 可是,,雖然這方言快板她背得滾瓜爛熟,但沒想到幾年過去了,,她平時仍一直用普通話與我們交流,,叫她改說方言,只見她吃力又拗口,,說著說著,,一不小心又變成普通話了。唉,,讓她講方言怎么就那么難呢,!記得唐朝詩人賀知章曾寫道“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詩人直到老了都鄉(xiāng)音未改,,可我家孫女怎么還沒離家就改鄉(xiāng)音了?叫她不講普通話改講家鄉(xiāng)話,,簡直用了九牛二虎之力都難拉回,!真是環(huán)境改變?nèi)税?!于是我也就泄氣了,,看來,她的普通話是講定了,。 可是今年暑假,,孫女忽然又用方言與我交流了,,而且原本洋涇浜的北侖話不知不覺又回到正宗的韻味上來。我暗暗高興,,就問她為什么又變了,?孫女很認真的告訴我:“放假去看望外公外婆,我對他們說話,,可是見他們沒什么反應,,只是呵呵笑著,說是聽不懂,。外公外婆都80多歲了,,身體又不太好,外公耳聾外婆文盲,,他們聽我說話像是啞巴聽戲,,我忽然就覺得老人挺可憐。后來我通過寫字與外公交流,,再努力用拗口的方言對外婆說話,,看他們倆特別高興,我也高興極了,,甚至有小小的成就感,!我想,方言還是不能丟掉,!” 聽孫女這樣一說,,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她有那樣一片心呢!我很欣慰——孩子越來越懂事了,! 作者簡介:樂俊玉,,1947年12月生,老知青,,后招工到寧波北侖商業(yè)公司直到退休,。系《浙江省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寧波市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北侖戲曲家協(xié)會》會員,。曾在《浙江民俗故事》、《寧波文藝》,、《山海經(jīng)》等刋物發(fā)表過民間故事,。愛好音樂戲曲,曾獲省,、市,、區(qū)各級戲曲比賽二等、三等獎。2010年代表北侖參加上海世博會甬劇演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