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所處的春秋時期,,被稱之為禮崩樂壞的時代,因為那時周王室已經(jīng)衰微,,周禮也漸漸不被人尊崇,,諸侯之間相互征戰(zhàn),社會秩序混亂,。面對此況,,孔子提出了克己復禮的觀念,他所要復之禮指的就是周禮,。 孔子為什么不推崇比周禮更早的商禮或者夏禮呢,?這乃是因為周禮與前兩代的禮比起來,更為完善,。當年周朝滅掉商朝后,,周公在殷禮的基礎之上創(chuàng)造出了周禮,錢穆在《周公與中國文化》中說:“今論周公在史上之主要活動,,及其對傳統(tǒng)文化之主要貢獻,,則厥為其制禮作樂之一端?!薄抖Y記》中有《樂記》,,故樂乃禮之一部分,周公制定和推行的禮樂對中國文化影響至深,,所以錢穆認為:“若論人物個性之在歷史活動中,,明顯居于主動地位,而此等歷史,,又確可視為信史者,,就中國古史言,,其人其事,皆當自周公始,?!?/p> 駛入垂楊村 這段話講述的是周公在中國歷史上極其重要的地位,而周公制定的周禮為什么那么有價值呢,?李澤厚在《尋求中國現(xiàn)代性之路》中寫道:“其特征確是將以祭神(祖先)為核心的原始禮儀,,加以改造制作,予以系統(tǒng)化,、擴展化,,成為一整套宗法制的習慣統(tǒng)治法規(guī)(‘儀制’)?!?/p> 因此,,周禮乃是孔子所能看到的最為完備的禮儀,并且他十分了解周禮是如何衍化而成者,?!墩撜Z·為政》中載: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span> 窄窄的小巷 子張問:今后十代的禮制能夠提前預知嗎,?孔子說:商代承襲夏代的禮制,夏禮中廢除和增加的內容通過商禮可以了解到,,周代繼承的是商代的禮制,,同樣商禮中廢除和增加的內容也可以通過周禮了解到。以此類推,,今后若繼承周代的禮制,,即使過一百代,也同樣能夠預知當時的狀況,。 在孔子看來,,夏商周三代的禮制是在繼承和修訂的基礎上逐步完善起來的,因此說,,在他那個時代,,周禮是最為完備的,。孔子是魯國人,,而魯國乃是周朝的屬國,,當年周公旦長子伯禽初次封到魯國時,就開始推行周禮,。故而魯國乃是傳承周禮最完備的國家,,《太平御覽》載:“晉韓宣子聘魯,觀書于太史氏,,見《易·象》與《魯春秋》曰:‘周禮盡在魯矣,。’”為此,,孔子說過這樣一句著名的話“周監(jiān)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保ā墩撜Z·八佾》) 猜測這里是垂楊書院舊址 孔子在幼年之時,就對周禮十分感興趣,,《史記·孔子世家》載:“孔子為兒嬉戲,,常陳俎豆,設禮容,?!彼麧u漸長大之后,對于社會秩序的混亂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使得他更加強調禮的重要性,。但他所處的那個時代,諸侯,、卿大夫中很多人僭越禮制,,周天子式微,無法制止諸侯們的僭越行為,。而諸侯國之間互相征伐,,當時的社會已是君不君臣不臣的狀況??鬃诱f:“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zhí)國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論語·季氏》) 沒有找到季札長子墓 孔子感慨道:天下有道的時候,制作禮樂和出兵打仗都是由天子來作決定;天下無道時,,這兩件重要的事情則下移到由諸侯來作決定了,。但是由諸侯來作這樣的決定,,過不了十代就會垮臺的,如果由大夫來作決定,很少有經(jīng)過五代不垮臺的,由陪臣來掌握國家政權,,很少有三代不垮臺的。如果天下有道的話,,國家政權就不會落在大夫手中,,而老百姓也就不會整天討論國家大事。 在孔子看來,,如果要使社會安定祥和,,就不因發(fā)生這種僭越禮制的行為。應該把最重要事情的決定權歸還于天子,,只有這樣才是有道的社會,。如果能達到這個理想,那首先要恢復周代的禮制,,而這正是他強調復周禮的原因所在,。 村名 雖然孔子所處的時代已經(jīng)少有人堅持周禮,但那時并沒有完全斷絕,,為此,,孔子特別在意重要人物按照周禮來做事。魯昭公二十七年,,因為一件事,得以讓孔子觀看到了周禮中的喪禮,。 這一年,,季札從齊國返回吳地時,他的長子去世了,季札決定就在去世地安葬其子,??鬃釉缇吐犅勥^季札的大名,于是他就帶著弟子們前去觀禮,。此事記載于《禮記·檀弓下》: 延陵季子適齊,,于其反也,其長子死,,葬于嬴博之間,。孔子曰:“延陵季子,,吳之習于禮者也,。”往而觀其葬焉,。其坎深不至于泉,,其斂以時服。既葬而封,,廣輪掩坎,,其高可隱也。既封,,左袒,,右還其封且號者三,曰:“骨肉歸復于土,,命也,。若魂氣則無不之也,無不之也,?!倍煨小,?鬃釉唬骸把恿昙咀又诙Y也,,其合矣乎!” 布告欄 延陵季子就是季札,,他是吳王的第四子,,因其是諸子中最具才干的一位,吳王想讓他繼承王位,,三個兄長也同意這一點,,但季札堅決不接受。后來又發(fā)生了一系列問題,,在此過程中,,季札始終堅持自己的觀點。為了避免父子、兄弟殘殺,,他“去之延陵,,終身不入?yún)菄薄#ā豆騻鳌罚榇?,他被稱為延陵季子,。 孔子聽說季札的長子要葬在嬴、博之間,,他跟弟子說,,季札乃是吳國講求周禮的人,我們應當前去觀看他如何按照周禮的規(guī)定來葬其子,。 孔子觀察得很仔細,,他看到季札葬子時所挖的地穴并不深,因為穴內沒有泉水涌上來,。季札長子入葬時身上也沒有穿著華麗的服裝,,其僅穿當時時節(jié)的衣服,當埋葬時,,僅是把地穴邊上的土填了回來,,其所填之土剛剛把墓穴掩蓋起來,而其高度可以用手來憑靠,。墓穴封好之后,,季札袒露著左肩,圍著墓轉了三圈,,哀嚎三聲,,他說人的肉體終究有一天會回歸大地,這就是人的命,,但人的靈魂并不會因此而消失,。儀式舉行完畢后,季札又繼續(xù)著他的行程,??鬃涌赐旰蟾锌f:延陵季子的做法,完全符合周禮的規(guī)定啊,。 難以正面拍攝文保牌 可見孔子對周禮中的喪禮十分稔熟,,他此次前來的目的,就是要看看周禮中的喪禮是如何具體操作的,。通過這樣的觀摩,,以此來印證歷史資料所載。 因為這件事記載在《禮記》中,,故后世對孔子觀禮處最為重視,,此觀禮處處在季札長子墓旁,,對于此墓的位置,,酈道元在《水經(jīng)注》中稱: 奉高縣,,漢武帝元封元年立,以奉泰山之祀,。泰山郡治也,。縣北有吳季札子墓,,在汶水南曲中,。季札之聘上國也,喪子于贏,、博之問,,即此外也?!稄恼饔洝吩唬黑A縣西六十里,,有季札兒冢,冢圓,,其高可隱也,。前有石銘一所,漢末奉高令所立,。無所述敘,,標志而已。自昔恒蠲民戶灑掃之,,今不能,。然碑石糜碎,靡有遺矣,,惟故趺存焉,。 一塊窄長之地 但是,此墓在明代中期被水所淹,,嘉靖版《萊蕪縣志》載:“延陵季子長子墓,,在縣北三十里。吳季札使齊,,其子死,,葬于贏、博之間,,即此,。前有碑可考,近年間為水所沒,?!?/p> 當時的萊蕪縣令陳甘雨經(jīng)過調查考證,,得以確認季札長子墓處在口鎮(zhèn)垂楊村,他找到之后在此立了“使齊傷感碑”,。 對面街景 明代隆慶年間,,知縣傅國璧在垂楊村建立了垂楊書院,他于此立有孔子觀禮碑和孔子觀禮處碑,。而今這些原碑不知去了哪里,,但傅國璧所撰觀禮碑原文見載于《萊蕪縣志》中。傅國璧在此碑文中首先寫道:“天下不可一日無禮,,猶不可一日無孔子,,夫孔子者,禮之宗也,??诤斡杏谟^入太廟,每事問,,觀禮問札皆禮也,。季札,吳之文人而習禮者,?!?/p> 石敢當?shù)奈恢眠@么高 傅國璧認為孔子是禮之宗主,而吳國的季札乃是習禮之人,,正因這個原因,,孔子前來此地觀禮。接下來,,該文中引用了《禮記·檀弓》中的那段話,,之后又寫道他是如何找到和建設觀禮處的:“仿古禮者記之,斷碑古跡填沒水涯,,年紀無考,。余近搜萊志,訪耆碩,,得茲地隸邑西北三十里許集名吐子口,,則知為延陵季子葬子之地。吾孔子于斯焉觀之,,嘆曰:延陵季子之于禮,,其合矣乎!孟止有亭,,安仙有寺,,賢哲芳跡,猶托以不朽,。矧吾孔子于昭之神,,配天參地,,靈澤暢溢,實系后思,。乃即其所觀之地,,捐俸旁易,接舊申明亭址新構堂三間,,東西房各三間,,廚,、井,、磨各一。其所門匾‘垂楊書院’四字,,外樹‘孔子觀禮處’五字石碑,,周圍垣以磚甓?!?/p> 外有護欄 因為季札長子墓沒于水中,,相應的刻石也難以覓得,傅國璧先是從《萊蕪縣志》上搜集史料,,之后又找當?shù)氐娘枌W之士進行印證,,終于找到了季札長子葬地,由此也就確定出了孔子觀禮之處,。在傅國璧看來,,這處遺跡太重要了,于是他就捐出一筆錢把處在觀禮處的寺觀移走,,而后新建了三間房及其他設施,,院內就是垂楊書院,院外立有孔子觀禮處碑,。落成之日,,上千人前來觀摩,傅國璧十分高興,,于是他特地寫下此文來記錄這件盛事,。 后有影壁 對于該墓后來的情況,宋繼榮在《孔子觀禮處遺址》一文中寫道:“6季札子長子墓位于村西南的高臺地上,,西臨萊明路,,西南隔路為港里村,南臨港里河,,黃沙土地,。原此地北、西兩面有烏江泉水,,形成大池塘(百姓叫烏江),,南匯入港里河,。塘北是春秋時齊國至魯國之間的大道,村中和塘兩岸生長著較多的楊柳樹,,風景十分秀麗,。墓封土原高約6米,下方上圓,,周有大柏樹林,。1967年,村民將封土運到南邊的港里河岸邊造子地,。在距地表幾米深的地方,,挖到了墓道。據(jù)目擊者回憶,,墓呈甲字形,,南為墓室,北為墓道,。墓有前后兩室,,每間東西長約3.5米,寬約2.5米,,深約4米,。墓壁用磚砌成,頂發(fā)碹,,底鋪大方磚,。墓室地板上存著較厚的淤泥,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隨葬品,。墓道高約2.8米,,寬約0.6米,長約10米,。墓道和墓室保存基本完好,,后用土掩埋。墓磚有四出頭紋,,應該是漢代重修墓,。” 唯一一塊古碑 不知道此文撰于何時,,亦不知該墓是否還有痕跡在,,但我卻查得垂楊村確實有孔子觀禮處碑,于是在2020年12月14日在劉玉林先生的帶領下,,我們前往此處探看該遺址,。此程由李洪武開車,我們先駛入山區(qū),,探看了青羊關,,而后轉到山的另一側一路下行,,駛入一片平原地帶時看到了垂楊村。 剛駛入該村的一條小街,,在街邊就看到了這處遺址,。沒費任何周折找到目的地,出門在外節(jié)約了不少時間,,令我心中頗為驚喜,,只是文保牌前僅貼著一輛車,我們三個試了試也沒推動此車,,只能側著拍攝文保牌,。劉玉林則到后方去探看,他轉了一圈,,回來告訴我說垂楊書院沒有復建,,也沒有找到季札長子之墓。 流芳百代 側觀 而今的觀禮處大概占地一百余平米,,沿著小街辟出了一塊窄長條,正中立著孔子像,,像的右側則是那塊孔子觀禮處碑,。然我感覺碑額為后配,碑座的赑屃是新刻之物,。 補配的赑屃略顯粗糙 殘存赑屃 石碑和孔子像背后的墻上有兩幅壁畫和一幅書法,,其中右側一幅像是孔子周游列國圖,但那幅圖上僅畫著孔子坐在牛車中,,有一位童子在趕牛,,沒有一個弟子陪伴左右,他僅是在一片曠野中,,這份執(zhí)著令人感慨,。畫的前方已經(jīng)有了幾間房屋,想來那就是春秋時的垂楊村,。 孤獨之旅 垂楊一株 孔子背后的墻上書寫著上千字的文章,,其落款是“孔子經(jīng)典名句,丁酉年秋月,,垂楊居士周廣濤書”,。這些名句雖然朗朗上口,但我覺得如果能摘錄一些孔子對于禮的論述,,或者摘錄《周禮》或《禮記》上的原文,,似乎比摘錄這些名句更與此地相伏貼。 孔子講學 像是在講版本 這段文字左側還有一幅壁畫,,上書“孔子講學”,。其繪制的圖案是孔子坐在松樹下,,拿著一卷竹簡,正跟弟子們比劃,,看來他是在講書對文化的傳承重要作用,,應該講的是形式而非內容。如果是這樣的話,,孔子應當算是版本學家的鼻祖,,如果不是這樣的話,他應該打開竹簡,,給弟子們講內容,。 芳名碑 在這塊空地上還有一塊“重立孔子觀禮碑記”,上面刻有多個捐款芳名,,這說明本村人至今仍以孔子在此觀禮為榮,。 |
|
來自: 真友書屋 > 《閱讀 藏書 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