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好馬配好鞍,,好船配好帆”,。對于神仙們而言,坐騎往往也是一種臉面,!就說元始天尊吧,,弄了九條五爪金龍來拉車。同樣的,,坐騎的實力,,有時候也是主人能力的體現(xiàn)。姜太公,,即我們所說的姜子牙,,自從在《封神演義》中大放光彩后,也成為了被人們敬仰的神仙,。而他的坐騎,便是著名的“四不像”,。我們先來看看這尊“四不像”:書中記載,,稱其具備“龍之威、虎之猛,、狗之忠,、鹿之靈”。后來姜子牙要下山伐紂滅商,,所以元始天尊就把這個坐騎賞給了他,。而在《封神演義》里,凡是“四不像”出現(xiàn)的地方,,其它的坐騎那是相當(dāng)懼怕,。就連九龍島四圣的坐騎見到了,也是嚇得立馬掉頭就跑,。 姜太公的坐騎——四不像 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 以上這段文字是封神演義中對姜子牙的坐騎四不像的描述,,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則是現(xiàn)如今生活在濕地中的一種珍稀鹿科動物——麋鹿 Elaphurus davidianus ,。 著名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麋鹿 汪闐攝 麋鹿,,俗稱“四不像”。在歷史上麋鹿屬共有5個物種,,即雙叉種 E. bifurcatus ,、藍(lán)田種 E. lantianensis 、臺灣種 E. formosanus ,、晉南種 E. chinanensis 和達(dá)氏種 E. davidianus davidiuans ,。我們地球上目前的現(xiàn)存者為達(dá)氏種。麋鹿隸屬于偶蹄目,,鹿科,,麋鹿屬,,是中國一級保護動物。 有著“四不像”之稱的麋鹿 劉田攝 它們原產(chǎn)于我國東南部,,曾廣泛分布于長江流域,。但隨著人口增長和農(nóng)耕范圍的增大,其數(shù)量銳減,,至清朝末期中國境內(nèi)僅存一個種群,。其間,部分個體運往歐洲,。1900年前后,,由于洪水的侵襲和八國聯(lián)軍的掠殺,使得麋鹿在中國本土滅絕,。 麋鹿實際上早已在中國本土滅絕 汪闐攝 在1985年和1987年,,中國分別在北京麋鹿苑和江蘇大豐開展麋鹿的遷地保護工作。1993年又在湖北石首天鵝洲建立了麋鹿保護區(qū),。目前,,遷地保護種群多達(dá)90多處,數(shù)量2000余頭。麋鹿在中國本土滅絕之后,,國內(nèi)對麋鹿的研究幾乎為空白,。隨著1985年麋鹿重新引入的項目實施,它們才又回到了久違的故鄉(xiāng)——南海子麋鹿苑,。 麋鹿的故鄉(xiāng)——南海子麋鹿苑 劉田攝 麋鹿,,作為鹿科動物的一員,同其它鹿科動物有許多共同的形態(tài)和生理特征,。其體型較大,,四肢強健,善于奔跑,,反應(yīng)敏捷,,食譜廣泛,雄性麋鹿長有鹿角,。生活于沼澤,、濕地等環(huán)境。麋鹿是世界第四大的鹿,,身體大約有1.7米長,,肩高約1.2米。成年的雄性麋鹿體型會大于成年的雌性麋鹿,。大雄鹿體重最重可達(dá)300公斤,,而雌鹿成年后體重一般在200公斤左右。 打斗中的雄性麋鹿 劉田攝 麋鹿在我國也被俗稱為“四不像”。但和姜太公的坐騎不同,,它們得名是因其臉?biāo)岂R非馬,、角似鹿非鹿、蹄似牛非牛,、尾似驢非驢,。沒錯!麋鹿的臉頰很長,,形似馬臉,,這其實是為了方便采食水中的水草等濕地植物而演化出的。 和麋鹿一起養(yǎng)在麋鹿苑的普氏野馬 劉田攝 說到麋鹿的角似鹿而非鹿,,這其實是說它們的鹿角極具特點,。其它鹿科動物的鹿角都是枝杈、角尖向前,,這樣更方便打斗,;而麋鹿的鹿角卻是枝杈向后的。這樣一來,,麋鹿行走在濕地中就不會被草將鹿角纏住了,。而對于它們角的特征,其實我們只需要記住一條就可以了:麋鹿的鹿角是鹿科中,,唯一一種脫落后單角不依靠物體便能立起的。 麋鹿苑中的麋鹿角雕像 劉田攝 說到蹄似牛非牛:麋鹿的蹄子是四瓣且非常寬大,,相比于鹿,,確實更像是牛的蹄子。但是和牛不同的是,,麋鹿的蹄子之間是有蹼的,。這些蹼是為了便于在濕地、沼澤當(dāng)中行走而不被陷進去,。不僅如此,,其實我們已經(jīng)可以猜到,麋鹿是會游泳的,!1998年湖北省石首國家級麋鹿保護區(qū)的圍欄被洪水沖垮,,部分麋鹿就是靠著游泳絕技而跨過長江游到了洞庭湖,并且在那安家繁衍棲息,。 麋鹿的蹄子具蹼 劉田攝 至于麋鹿的尾巴,,大家都說它們像是驢的尾巴。其實這是因為麋鹿的尾巴是所有鹿科動物當(dāng)中尾巴最長的一種,,可達(dá)60多厘米,!它獨特的長尾也是為了驅(qū)趕蚊蠅——想想在濕地中,那些蚊啊蠅啊的昆蟲還是相當(dāng)多的! 麋鹿具有鹿科最長的尾巴 劉田攝 麋鹿,,這種被大家叫做“四不像”的動物,,是國家保護動物,更是演化的奇跡,!當(dāng)我們以后再看到它們時,,可以好好地觀察一下這些靈獸的特征,你會發(fā)現(xiàn),,它們其實絲毫不比姜太公的坐騎平凡,! 讓我們來一起愛護麋鹿吧! “地球記憶工作室”創(chuàng)建于2014年7月,。秉承“延續(xù)地球記憶,,保護自然環(huán)境”的理念,與國內(nèi)多家博物館,、學(xué)校及企業(yè)廣泛開展自然博物教育,。著重培養(yǎng)青少年對自然的興趣,啟迪科學(xué)智慧,。工作室常年系統(tǒng)收集各類標(biāo)本萬余件,;以及幾萬幅動植物生態(tài)圖片服務(wù)于典藏研究及教學(xué)活動。
|
|
來自: 新用戶1810K7NH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