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縈山川——夢石廬墨痕之一盧德平作品展”日前在臻致堂畫廊舉辦,,展出了47幅盧德平近二十年的精品力作。值庚子歲末之際,,繼去年“羊城九老作品展”之后,,臻致堂又推出名家系列——“夢縈山川”畫展,迎接2021年新春的到來,,深信佳作紛呈,,賞畫舒心,如醇酒品茗,,樂事也,。 出生于1944年的盧德平,,現(xiàn)任廣州山水畫研究學會名譽會長,廣東省中國畫學會理事,廣州市文史研究館館員,,《廣州美術研究》雜志編委,,廣州炎黃畫院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央文史館書畫院南方分院特聘畫家,,廣東省開明畫院畫家,,廣州市越秀區(qū)、天河區(qū)美協(xié),、天河區(qū)書畫院藝術顧問,,廣州繡品工藝廠有限公司藝術顧問。 云擁蒼山翠,,雨過新篁青,,江峽浮嵐氣,秋水日潺湲,?!谒珜懸馀c青綠山水于一爐,在云云霧霧里不經(jīng)意間寫出他心中的天地,,這是在盧德平近年畫作給人的印象,。 千禧年后,盧德平從九十年代的“小橋流水,,蒼榕古渡”題材轉(zhuǎn)向大山大嶺刻畫的探索,,從廣西桂林,湘西群山到福建武夷,,從五嶽之行到四川青城山,。本次展覽的作品,正是他步入新世紀之后的行跡所得的一小部分,。 盧德平生活低調(diào),,不喜張揚,常說“學到用時方恨少”,,作品少于示人,。 這次展覽,是他在新世紀以來的第一個個展,,同時也是臻致堂努力積極策劃下的成果,。借此展可一窺其“廬山面目”。 盧德平:簡論“寫生” “臨摹”與“寫生”是進入中國畫領域的不二法門,?!芭R摹”是師承傳統(tǒng),而“寫生”,,國畫大家陳子莊對它有很形象的描述:“初是描摹大自然,,然后生化,,“生化”的本領得自作者內(nèi)心的修養(yǎng)?!敝袊嫷膶懮皇菃渭兊拿枘ο螅窃趯懮刑岣咝摒B(yǎng),?!靶摒B(yǎng)” 一是性靈,二是學問,。于性靈中發(fā)揮筆墨,,于學問中培養(yǎng)意境,一內(nèi)一外方能寫出胸中逸氣,。因此,,我寫生總是意在筆先。登泰山則求其雄偉壯觀,、威嚴博大之神,;觀華山則看其華美之風骨,山嶺險峻飄逸之意,;至北岳恒山蒼巖懸古寺,,杳杳鐘聲晚,寫來滿懷滄桑極富詩情之感……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氣象,,記得數(shù)年前在京師寫生,,國子監(jiān)的百年古柏、戒臺寺的千年古松如龍騰虎躍,,潭拓寺銀杏直入云霄,,玉蘭飄香、紅墻綠瓦,,此等威嚴氣象使我震撼,。不由得寫下這龍盤虎踞之萬坤氣勢。如今翻開寫生本,,這寥寥幾筆依然喚起無限回憶,;青城“天下幽”,自別有一番氣象,,這里樹蔭下,,丹梯千級,溪水潺流,,蒼翠連綿……在云霧中動筆,,使我不禁想起那首古詩:“翠影籠煙樹,云深欲沾衣,;峰高擁危巒,,泉聲帶雨落,。”自是寫一個“幽”字了得,! 中國歷代繪畫大師都有源自“師法自然”談山說水的巨篇論述和名句,,為我們的寫生方向提供借鑒。清石濤提出“搜盡奇峰打草稿”,,更是精辟地概括了中國畫的寫生觀,。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師法自然又開創(chuàng)出心中的“自然”,,尋本質(zhì),,重意境,“山川予與神遇而跡化”,,帶著這樣的觀念去寫生,,興許將更能拓展我們的寫生高度和空間。 文/新快報記者 梁志欽 圖/受訪者供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