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文1183字,,閱讀約需5分鐘 濰城區(qū)西南關(guān)的新巷子,這條長不足百米,、寬不逾三米的巷子,在清光緒年間不到30年的時間里竟走出了兩位狀元,實為世所罕見。更為稀罕的是,科舉制度從隋朝建立到清光緒年間濰縣人曹鴻勛高中狀元之前的1200多年間,濰縣竟從未出過狀元,。 第一個高中狀元的曹鴻勛,不但勤奮好學,還寫得一手好字,。正是因為他為縣城文昌閣書寫的一幅春聯(lián),使他得識了致仕歸里專心金石硏究的陳介祺。陳介祺愛才心切,遂收曹鴻勛為義子,。曹鴻勛從此有了到陳家讀書和學習的機會,學業(yè)大進,于光緒二年高中狀元,后累官至陜西巡撫,。在陜西,曹鴻勛還成立油礦,并打出了中國第一口油井,邁出了“實業(yè)救國”的步伐。 第二個中狀元的王壽彭就沒有巧認“干爹”的幸運了,但這并不妨礙他一步一個腳印,過關(guān)斬將,于光緒二十九年一舉奪魁得中狀元。在翰林院待了兩年的王壽彭適逢清政府“預備立憲”,他奉命赴日本考察政治,、教育和實業(yè),并寫成《考察錄》一書,。張宗昌主政山東時,王壽彭任山東教育廳長。此任上,他最大的貢獻是創(chuàng)辦了山東大學,并自任校長,。 在今濰坊市濰城區(qū)愛國路東,,黨家灣小區(qū)西,柳樹行子北,,原來叫新巷子,,東西方向,清末民初,,就是這條短短的長不過百米、寬不過三米的小巷,,先后出過曹鴻勛,、王壽彭兩位狀元。現(xiàn)在的新巷子舊址之處,,拆遷改造后的西南關(guān)小區(qū),,早已是舊貌換新顏。歷史不再,,新建的園林石刻上記載了兩狀元的軌跡,。社區(qū)還以狀元的元素命名了幼兒園的名字以及敬老院等。繼續(xù)傳承著那悠久的滄桑故事,。 關(guān)注濰坊五好青年 欣賞更多原創(chuàng)老濰坊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