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吳昌碩晚年的親授弟子 29歲時來到上海 向吳昌碩習藝問道 并在吳家擔任了家庭教師 為昌碩孫兒授業(yè) 王個簃(1897—1988),,江蘇海門三星鎮(zhèn)人,。幼年喪父,其母含辛茹苦將其撫養(yǎng)成人,。祖父,、父親皆愛好書畫,,收藏甚多,王個簃遂受之熏陶,,為后來走上書畫藝術之道奠定基礎,。 王個簃早期人物畫作 《個簃印集》(吳昌碩題詩) 王個簃潤格(吳昌碩訂) 與吳昌碩在西泠印社 吳昌碩為王個簃題聯 (南通市個簃藝術館藏) 與王一亭、張大千等訪問日本 (南通市個簃藝術館藏) 王個簃夫婦 上海中國畫院成立合影 西泠印社建社六十周年紀念大會 在南京藝術學院 “西湖旅社”七言聯 1978年王個簃為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 《唐孫過庭書譜墨跡》 及《吳昌碩篆刻選集》題字 《王個簃隨想錄》上海書畫出版社 1982年 王個簃年譜 魏武 姚沐 編著 定價:188.00元 自鴉片戰(zhàn)爭以后,,彼時各地書畫家相繼匯聚滬上,,使得這座城市逐步成為中國文化藝術中心,亦發(fā)展為近代中國書畫藝術無可替代之重鎮(zhèn),。在此時代背景下,,諸多書畫大家及藝苑名流承襲了傳統(tǒng)文人雅集之風,書畫團體組織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而出,,為他們提供了切磋技藝,、共相研討的藝術平臺。 年輕有為,、抱負遠大的王個簃即為其中重要一員,,他毅然棄職赴滬,藉由在藝壇巨擘吳昌碩府上擔任其孫西席之機緣,,投師缶廬之門,,并在恩師的悉心教誨及耳濡目染之下,馳騁耕耘,、矻矻終日,,矢志苦學且不教一日閑過,同時并與眾多藝文名士和書畫家密切交游往還,,促使他在承繼吳昌碩藝術精髓及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勇于創(chuàng)新、風格凸顯,、日新月異,、老而彌堅,逐漸確定了在近現代書畫領域的卓特地位,。 譜主自民國十三年(1924 年,,時年二十八歲)起直至 1988 年(時年九十二歲)去世,其間就地域范疇而論,,主要活躍在上海藝壇,,其它活動區(qū)域,諸如在北京,、杭州,、蘇州等地亦有交游見聞。因其時間跨度長遠,、交游廣闊,,故編撰此年譜是一項材料繁瑣而任務巨大之工程。何況歷年以來,,書畫界及學術界對譜主的研究多浮于表面,,未有深入的系統(tǒng)性論述,且研究尚不夠嚴謹、多有訛誤 ,;再者,,迄今為止,我們尚未發(fā)現譜主日記等相關的文獻資料,,這也為年譜的編寫帶來了極大困難。 受限于此,,我們首先以曹用平先生所撰《王個簃大事年表簡編》為原始軸線 ,;然后,在《王個簃八十年隨想錄》和南通市個簃藝術館藏譜主所著《霜荼閣詩》稿本八冊之近千首詩作中,,逐一披閱梳理并細加考證闡釋,,作出合理推斷 ;其他則分別采自譜主金石書畫作品及其師友詩文集,、傳記,、年譜、日記,、書札,、題跋,兼及早期的地方文獻,、期刊,、報紙、作品集,、工具書等,,最終,譜主一生行止與人文事跡清晰可見,。 本年譜中,,譜主生平軌跡以《王個簃隨想錄》《霜荼閣詩稿全集》為主要線索。為了搜集更多詳實的資料,,去年12月,,我和魏武館長先后奔赴譜主生前活動最多的地方——上海中國畫院和杭州西泠印社。在上海中國畫院查閱了院藏王個簃珍貴檔案,,并順道至王個簃入室弟子曹用平寓所,,接受家屬所捐珍貴文獻。在杭州西泠印社印學圖書館,,查閱了《西泠印社百年史料長編》《西泠印社九十年》《西泠印社百年圖史》等大量資料,。在編寫過程中,為核實譜主生前重要事件的相關資訊,,我們前往南通市圖書館古籍部等部門查閱《申報》《時報》,。 魏武,1959年7月生,江蘇省南通市人?,F為南通市個簃藝術館館長,。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江蘇省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南通市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 姚沐,,1990年生,,江蘇南通人。南通市個簃藝術館辦公室主任,、專職書法家,。2017年畢業(yè)于南京藝術學院書法系,獲碩士學位,,師承著名書法家徐利明教授,。江蘇省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上海吳昌碩藝術研究會理事,,南通市崇川區(qū)青年書協(xié)副秘書長,。 書影 《王個簃年譜》中國近現代美術和海派藝術 研究的可靠佐證文獻資料 |
|
來自: 曠世緣q33hh84b > 《書法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