疊彩山位于桂林市區(qū)東北部,濱臨漓江,,占地面積約2平方公里,,由明月峰、仙鶴峰和四望山,、于越山組成,,因山石層層橫斷,像彩綢錦緞相疊,,因而得名,。相傳過去山上多桂樹,所以亦名桂山,。又因山麓有奇特的風洞,,人們稱它為風洞山。疊彩山橫亙市區(qū),,景色優(yōu)美,,又易于攀登,為桂林山景中的一個熱點,。山中佳景甚多,,有疊彩亭、于越閣,、瞿張二公成仁碑,、仰止堂、仙鶴洞,、風洞,、疊彩樓、望江亭和拿云亭等名勝,。山上歷代名人的摩崖石刻尤多,,乃文物精華。若登上明月峰,,駐足拿云亭,,全城景色盡收眼底。正是“一面晴風四面山,,望疑仙境在人間”,。
江山會景處 在市區(qū)疊彩山疊彩亭旁。摩崖,,高233厘米,,寬77厘米,楷書,,字經(jīng)43厘米,,年月名款字經(jīng)13厘米,。據(jù)明嘉靖18年田汝成《游廣西諸山征》所載,這里的疊彩亭明代為"聚景亭",,"江山會景處"當是為該處風景點題而作,。"江山會景處"經(jīng)羽卿留在疊彩山的第三作品,字形端莊嚴,、健勁有力,。
瞿張成仁處碑。南明永歷朝文淵閣大學士兼吏兵二部尚書瞿式耜和兵部右侍郎張同敞率兵抗清,,于三年多時間中擊退清兵3次,,第4次不幸兵敗,1650年11月28日桂林城破之時,,放棄逃生,,坐待清兵,以求成仁,。明朝降將,,清定南王孔有德屢加勸誘,他們堅決不投降,,至死不屈,。1651年1月8號,,瞿,、張二公于疊彩山就義成仁。
風洞
洞內(nèi)有很多摩崖石刻
風洞內(nèi)最寬闊之處供奉有一尊彌勒佛
明月峰
站在明月峰頂,,桂林城盡收眼底
漓江彎彎斜斜,,如微風中舞動的藍色飄帶從山的左側(cè)悠然而去。
俯視山腳下的木龍湖 ——原文發(fā)表于2010.7.29.微衛(wèi)星新浪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