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火熱鬧的社火表演形式豐富多樣,緊隨平遙社火藝術(shù)節(jié)節(jié)高之后,,今天要說的是更為耳熟能詳?shù)囊环N表演形式,,踩高蹺,。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都有過模仿踩高蹺的經(jīng)歷吧,?看著紅火熱鬧的高蹺隊伍走過,比尋常人高出一大截的身影,、飄逸的戲服下細細的兩根木棍交錯著行走,,構(gòu)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讓人不由得想要嘗試,。 踩高蹺也是中國傳統(tǒng)民俗活動之一,,俗稱縛柴腳,亦稱“高蹺”,、“踏高蹺”,、“扎高腳”、“走高腿”,,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不過踩高蹺可不僅僅是一堆人踩著木棍走來走去的活動,而是有動作要求的一種舞蹈形式,,踩高蹺需要經(jīng)過嚴格的體態(tài)訓練與基本功訓練,,同時對表演者的身高體重都有所限制。 常見的高蹺表演隊列在街頭中行進,一般采用一字長蛇陣的單列,,在繁華擁擠地段采用雙人并列隊形,。步子變換為走八字。在表演時有小旋風,、花膀子,、鷂子翻身、大劈叉等高難度動作,,堪比雜技般刺激,。 獨特的高蹺藝術(shù)還有著非常有趣的民間傳聞,說是以滑稽著稱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晏嬰,,出使鄰國時,,人們嘲笑他身材矮小,于是他索性裝了一雙木腿,,讓自己顯得比誰都高大,,弄得那國君臣啼笑皆非,還把外國君臣挖苦一頓,,留下一段奇聞軼事,。從此,踩高蹺活動也開始流傳于民間,。
|
|
來自: 憶鄉(xiāng)憶客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