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位于湖北武漢蛇山之巔,瀕臨長江,。是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亦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崔顥,、李白等歷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唱,,使得黃鶴樓自古以來聞名遐邇,。
黃鶴樓屢建屢廢,,最后一座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毀于清光緒十年(1884年),。
1957年建武漢長江大橋武昌引橋時,,占用了黃鶴樓舊址,1981年重建黃鶴樓時,,選址在距舊址約1000米的蛇山峰嶺上,。
主樓以清同治樓為版本,但更高大雄偉。1981年10月,,重修工程破土開工,,1985年6月落成。
2018年4月3日于湖北武漢黃鶴樓
黃鶴樓始建于三國時代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
三國時期該樓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軍事樓”,,晉滅東吳以后,三國歸于一統(tǒng),,該樓也就失去了軍事價值,。
隨著江夏城地發(fā)展,黃鶴樓逐步演變成為官商旅行“比游于是”“比宴于是”的觀賞樓,。
黃鶴樓坐落在海拔61.7米的蛇山頂,,以清代“同治樓”為原形,京廣鐵路的列車從樓下呼嘯而過,。
樓高五層,,總高度51.4米,建筑面積3219平方米,。黃鶴樓內(nèi)部由72根圓柱支撐,,外部有60個翹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多萬塊黃色琉璃瓦覆蓋,,構建而成,。
黃鶴樓樓外鑄黃鶴造型、勝像寶塔,、牌坊,、軒廊、亭閣等一批輔助建筑,。
唐代詩人崔顥在此提下《黃鶴樓》一詩,,李白在此寫下《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歷代文人在此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唱,,使得黃鶴樓自古以來聞名遐邇,。
第一層大廳正面墻壁是一幅表現(xiàn)“白云黃鶴”為主題的巨大陶瓷壁畫。
二層大廳正面墻上,,有用大理石鐫刻的唐代閻伯理撰寫的《黃鶴樓記》,。記述了黃鶴樓的興廢沿革及名人軼事。
二層大廳,,展示各時期黃鶴樓模型
三層大廳壁畫為唐宋名人的繡像畫,。
吟詠黃鶴樓的詩詞
頂層有《長江萬里圖》
黃鶴
藻井
白云閣遠觀黃鶴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