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人販子“梅姨”的圖片在各大網(wǎng)絡平臺上瘋轉(zhuǎn),盡管后來被官方辟謠,,還是讓很多家長感到后背發(fā)涼,。當年的9名孩子被拐后,家屬鍥而不舍地尋找孩子近15年,。 孩子被拐走后杳無音訊,,于是父母們開始了整年整月的尋找。而在尋找期間,,巨大的精神壓力沒日沒夜地折磨著他們,,最終不少父母在尋找孩子的路上精神崩潰:楊佳鑫的父親在尋子路上跳火車自殺;申聰?shù)哪赣H在孩子被搶后精神分裂,;李成青的父親再也不敢讓孩子進城里生活,,陳前進被警方找回后,相認時已經(jīng)聽不懂親生父母說話……“梅姨”到底長什么樣子,、現(xiàn)在又在哪里,,我們不得而知,但九個家庭被破壞的事實永遠無法改變,。 年終將至,,孩子的假期即將來臨,人販子出動的高峰時段到來,,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拿出比平時更高的警惕,關(guān)注孩子的人身安全,,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做呢,?在這個“特殊”時期,我們應該做好哪些準備保護我們的孩子呢,?
孩子面對的世界,, 遠比你想象的危險 有一個特別觸目驚心的數(shù)據(jù),民間尋子網(wǎng)站“寶貝回家”的創(chuàng)始人張寶艷在接受采訪時表示:90%的孩子被拐或失蹤情況都是因家長缺失監(jiān)管導致的,。 不少父母以為,平時對孩子千叮嚀萬囑咐,,教會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就足夠了,,但實際上,光是這一點,,遠遠不足以保護我們的孩子,,甚至,對孩子最錯誤的安全教育,,就是“不要跟陌生人說話”,。 為什么這樣說?我們來分析一下:如果一個孩子與父母走失,,“不和陌生人說話”就意味著,,孩子失去了求助的能力,只能靠站著不動或者亂走來解決問題,,其實增大了父母找尋孩子的難度,。而如果孩子不是走失而是遇見人販子,那就更加可怕了,,連大聲求助都不做,,那么百分之百被人販子帶走。 并且,,“不要和陌生人說話”這條指令,,本來就是相互矛盾的。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接觸的每一個人,,都是從陌生到熟悉。這條指令不僅會讓孩子對接觸這個世界感到恐慌,,更會切斷孩子鍛煉自己的社交能力,,對孩子的發(fā)展一定是弊大于利的。 我們真正應該教育孩子的是,,在沒有得到父母允許的情況下,,不要和任何人走,不管是熟人還是陌生人,。我們需要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告訴他這個原則,,這應該成為我們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的第一步,。 孩子畢竟只是孩子,這世界上的誘惑和危險,,遠比我們想象的更多,,而孩子的抵御能力,遠比我們想象的更加脆弱,。家長一定要意識到,,孩子處在的環(huán)境很危險! 央視新聞曾報道過江西省贛州市公安部模擬的一次防拐騙測試:工作人員在超市,、火車站等人流量較大的公共場合假扮成人販子,,對50名3-10歲兒童進行誘拐,讓人震驚的是,,其中42名孩子都被成功“拐走”,。這個階段的孩子心理發(fā)展都有一個共性——自控力薄弱,當面對誘惑的時候,,無法控制住自己,。 而且,一旦孩子被拐騙,,哪怕孩子反應過來,,孩子的力量和人數(shù)上的劣勢,幾乎不可能掙脫人販子的捆綁,。再者,,人販子普遍長相平凡不顯眼,穿著樸實低調(diào),,有的還會用衣物遮擋身體特征較為明顯的部位,。再加上他們看起來像個正直善良的“好人”,很少有人會仔細關(guān)注他們的面部特征,。想要通過幾個監(jiān)控,,幾個表達模糊的人證,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他們,,無異于大海撈針,。 所以,我們的防范和保護非常重要,,父母一定不要讓孩子離開自己的安全視線,,六歲以上的大孩子也不例外,不要給人販子任何可乘之機,!
誘騙孩子的招數(shù),, 遠比你想象的多 哪個年齡段的孩子最容易走失呢? 數(shù)據(jù)表明,,三歲以上,、五歲以內(nèi)的孩子最容易丟失,。其實仔細分析一下也不難理解,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大多已經(jīng)學會獨立行走,,父母已經(jīng)不需要像對待小寶寶一樣時刻緊跟在孩子身邊,甚至可能會放任孩子去附近熟悉的場所玩耍,,對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識會減弱,,這是非常好的拐騙孩子的機會。 其次,,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處于學齡前,,自控力還沒有得到系統(tǒng)的訓練,對于危險的認識還不明確,,自我防范意識也比較低,,加上愛亂跑也愛玩耍,,人販子非常好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下手,。 另外,10歲以上也是孩子丟失的一個小高峰,。這個階段的孩子獨立性比較強,,家長已經(jīng)不會也不能時刻跟隨在孩子身邊了,但這個年齡段正處于青春期,,這個階段的孩子往往有強烈的渴望成為大人的欲望,,探索欲望比較強烈,很容易忽略潛在危險,,比如成群結(jié)隊去偏僻的地方玩耍,、晚歸,當孩子經(jīng)常處在這種不安全,、無保障的狀態(tài),,遇到危險的幾率就迅速上升。 所以,,不管是在家長懷中的小孩還是能夠自理的大孩子,,“兒童誘拐”這個問題都不能被我們忽視。而隨著家長的防范意識越來越強,,人販子的招數(shù)也在不斷升級,,知己知彼才能取得主動權(quán),我們有必要了解,,人販子拐騙兒童都有哪些招數(shù),? 面對兩三歲以下還無法走穩(wěn)路的孩子
人販子會假裝喜歡孩子,,逗孩子玩耍,,換取家長的信任,,讓家長和孩子都放松警惕。一般他們會在附近停好車輛,,一旦家長的注意力偏離孩子身上,,立馬找機會把孩子抱走。
人流量大的公共場所,,給了人販子一個天然的躲避屏障,很難通過監(jiān)控抓住他們的具體特征實施抓捕,。一般情況下,,多人帶一個孩子時不容易被人販子盯上,人販子會把目光落在單獨帶孩子的女性或者老人身上,,趁其手忙腳亂的時候把孩子搶走,。
人販子會用“你的東西掉了”類似的話吸引家長,,又或者問路,、閑聊攀談等方式轉(zhuǎn)移家長的注意,趁此機會迅速帶走孩子,。 面對三歲以上能夠獨立行走的孩子
我們平時可能會教育孩子,“如果找不到爸爸媽媽了,,可以向穿制服的叔叔阿姨尋求幫助”,。這會給孩子穿制服的叔叔阿姨值得信賴的錯覺,近些年,,有的人販子便利用這一點漏洞,,故意假扮成制服人員,奪得孩子的信任,,把孩子騙離安全地點,。
一般出現(xiàn)在人流量大的情況下,,人販子會一直與孩子及家長同行,,等待家長和孩子有一小段距離,或者家長的注意力不在孩子身上時,,迅速牽走孩子,。
米媽看過一個真實案例,,一位媽媽帶著孩子走在路上,,一陌生男子突然搶走孩子,怒斥這位媽媽,假造出這位媽媽“搶孩子”的假象,。與此同時,,一群人沖上前幫助男子搶人,硬生生把孩子從這位媽媽面前搶走,。這種情況往往是在人流量比較少的地方,,家長獨自帶孩子的情況下發(fā)生。
讓孩子獨立一人在外面,,無論是選擇誘拐還是直接一把把孩子抱走,孩子都是毫無抵抗力的,,所以家長一定不要輕易讓孩子獨自出行,,以免發(fā)生意外。
及時預防,, 這幾招一定要知道 1.在日常生活里,,我們一定要加強對孩子的安全教育。安全教育不單單是說教,,可以多跟孩子進行情景演練,、看繪本,通過一些輕松的方式讓孩子主動的掌握相關(guān)的知識,。針對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需要記憶的信息也不一樣,。 4歲以下:
5歲以上:
2.千萬次的說教,,不如一次親身體驗。我們可以在確保安全的環(huán)境下,給孩子一次“防走丟演習”,。讓孩子演練一遍,,當與父母走失后,應該怎么處理,,等孩子做完后,,再告訴他正確與不足之處。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和孩子一起情景模擬一次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少年兒童犯罪預防專家王大偉博士研究出的“十人四追法”,具體操作是: ①1個人留在家里等待,。 ②1個人立即去報警,。(這一步做到模擬就可以) ③4人朝東西南北不同方向進行尋找,搜尋范圍一般在2公里以內(nèi),。 ④4人對附近的汽車站,、火車站等地方進行搜尋。 這一步可以讓孩子意識到,,自己走丟后家人會多么地擔心,,從而達教會孩子警惕人身安全的目的。另外,,也可以給孩子信心,,父母會努力積極地尋找自己,如果哪天不小心和父母走散,,不要哭也不要害怕,,爸爸媽媽一定可以找到自己。 3. 不要輕易在朋友圈等公開社交工具上發(fā)布孩子的相貌,、位置,、活動軌跡,。第一,,人販子很容易通過大量的蹤跡了解到你的家庭情況,很容易鉆空子誘拐孩子,,并且,,大量的照片可能成為人販子拐騙小孩的工具,“你看,,這是你媽媽是吧,,我認識你媽媽,和我一起去吧”,。 4.大多數(shù)防范人販子的手段,,人販子也會努力破解,所以我們可以和孩子設定一個只有彼此知道的秘密信息。如果有不認識的人說認識自己的爸爸媽媽,,只有說對了秘密信息的人才可以信任,。 5.給孩子使用防走失貼、防走失包,。米媽不建議給孩子使用電話手表,,第一,孩子很害怕電子儀器發(fā)出的警報聲,,第二,,電話手表帶在孩子的手腕上,如果孩子被人販子帶走,,人販子也會第一時間把手表卸下來隨意扔掉,,所以實際上根本沒有給孩子定位、保護孩子的作用,。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哪怕只有百分之一可能性發(fā)生危險,,我們也要盡力避免,,因為意外一旦發(fā)生,我們都無力承受,。既然不可能制造一個“真空環(huán)境”讓孩子成長,,我們就要提高警惕看好孩子,給孩子做好安全教育,,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在爸媽懷抱里平平安安長大。 推薦閱讀 “在外面不許哭!”別讓你的不理解,成為孩子努力勇敢的最大阻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