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說養(yǎng)雞 劉彥強 在雞鴨鵝三大家禽中,,坡劉村因水的缺乏,,很少有養(yǎng)鴨鵝的,但雞卻是家家都養(yǎng),。過去人窮,,養(yǎng)雞最主要的就是用雞蛋換錢補貼家用,自家是很少吃雞蛋的,,只有女人坐月子,、孩子過生日、老人患病時才會給吃的,。 過去坡劉村人養(yǎng)雞都是散養(yǎng),,最多也就是把雞放到后院里讓其自由刨食。一般家庭也就養(yǎng)個十來只雞,,最多的也就二十多只,。早期養(yǎng)的雞就是關中最多見的個子不大的柴雞和蘆花雞,每年能下100多個蛋,,后來引進了一種來航雞,,羽毛白色,,一年能下二百到三百多個蛋,很受婦女們喜愛,。無論是柴雞,、蘆花雞還是來航雞,下蛋時都會自動到固定的雞窩里下蛋,。這個雞窩,,比較簡單的是給擔籠里鋪上麥秸、松軟的棉絮套子,,放在合適的地方,。養(yǎng)雞多的人家是用胡墼沿著墻根盤個小房子,隔成一個個一個胡墼大小的長方形小間隔,,里面鋪上麥秸,、棉絮就成了供雞下蛋的雞窩。與其他禽鳥不同,,母雞下蛋后會“嘎嘎嘎”的叫著飛出雞窩,,好像告訴主人“我下蛋了”。主人聽到母雞叫聲就去收回雞蛋放在雞蛋籠子里,。人們有個“雞尻子底下等蛋”的說法,,嘲笑某些人在時機不到卻著急著辦事的人,其本意的出處就在這里,。需要說明的是,,這個雞窩就是母雞專門下蛋的地方,平時包括晚上雞都是不在里面臥的,。一般家庭會在廈子房和上房之間的陰溝墻角約一人高處平放木棍,,名叫雞架,一到傍晚,,雞就會自動飛上去一個挨著一個的臥在架上,。鴨、鵝是不會上架的,,你放在架子上它也站不住,,必須給蓋個有門的小房子,晚上待鴨,、鵝進去后關好窩門,,防止黃鼠狼偷吃。所以就有了讓某人去做他不會做的事為“趕著鴨子上架”的說法,。 一般家庭養(yǎng)雞固然是為了下蛋,,但也必須至少養(yǎng)一只公雞。一般來說,家里母雞不超過十只的就養(yǎng)一個公雞,,超過十個以上的養(yǎng)兩個公雞,。這是因為不養(yǎng)公雞的人家的母雞雖然也會下蛋,但這樣的蛋是不能孵出雞娃的,,因為不是受精卵,。但公雞也不能太多,因為雞群是“一夫多妻制”,,一個公雞要霸占十只左右的母雞,,公雞多了就會為爭奪妻子而互相嗛仗(嗛音qiān,土語,,意為叼,、啄)。公雞的功用除了配種之外就是“叫明”,,所謂“叫明”,,是指公雞在天快亮之前的“喔喔喔”的大聲啼鳴,勤勞的人們聽到雞鳴就會起床收拾準備下地干活,。此外,,小姑娘喜歡的是抓住公雞,從公雞脖子上拔下好看的雞毛做毽子踢,,而男孩子們則更喜歡把兩個公雞放在一起看它們嗛仗,,這還有個專有名詞叫“斗雞”。公雞性烈,,相互不容,,見面就嘴爪并用的掐架,并且非得斗出輸贏不可,,往往是互相嗛得雞毛亂飛,,頭破血流,高高的雞冠子也被啄破,。斗到最后,,認輸的一方就會自動放棄打斗,,把頭低下只是給獲勝的一方胸下和翅膀下鉆,,而勝的一方則會驕傲的仰頭咕咕叫,還會時不時的去啄一下對方身體,,而輸了的一方也不會再反抗,。這大約就是成語“趾高氣揚”的出處,而人們嘲笑某人經不起挫折和失敗,,也就說他“像斗敗了的公雞”,。 別看公雞之間爭奪妻子會大打出手,但公雞對母雞的態(tài)度可謂親熱異常。大家知道雞是刨食吃的,,哪怕你給院子里撒滿雞最愛吃的小米或玉米,,雞依然是在小米或玉米粒中邊刨邊吃。在松軟的草地里,,雞更是用尖利的爪子刨開土層雜物尋找蟲子吃,,蚯蚓,蠐螬,、蛆蟲甚至蝎子,、蜈蚣都是雞的美食。而在尋找蟲子上,,公雞的能力遠遠高于母雞,,人們經常會看到公雞找到一條蟲子,自己不吃,,而是叼起來送給母雞吃,,母雞不吃,公雞會將蟲子放到母雞面前,,低頭在蟲子旁做出啄食的樣子,,嗓子里發(fā)出“呴呴(音gòu)”的叫聲,好像在告訴母雞:“吃呀,,吃呀,,多香呀!”如果母雞還是不吃并且要走,,公雞還會用身體攔住母雞的去路繼續(xù)“呴呴”叫,,絲毫沒有煩惱或生氣的跡象,那種溫存體貼即使最愛妻子的男人都無法做到,。要不是它“花心”霸占很多“老婆”,,它一定是動物界最值得稱贊的“好丈夫”。 “雞抱雞,,二十一”,,這是說母雞孵小雞需要21天。母雞一般一年會孵一次小雞,,這是母雞的荷爾蒙決定的,。每到要孵小雞時,母雞的叫聲就變得低沉,,羽毛蓬起,,停止下蛋,如果不讓其孵小雞,,那么這種“發(fā)情”現象會長時間的過不去,。看到這種情況,主人就會搜集與公雞共同生活的母雞下的新鮮雞蛋放在雞窩里,,然后把母雞放進去讓它孵蛋,。一般的母雞一次可以孵十幾枚雞蛋。孵蛋期間,,母雞會一連好多天不吃不喝,,攤開翅膀和腹部羽毛把雞蛋蓋得嚴嚴實實,并且隔一定時間會用爪子把雞蛋翻個,,內外換一下位置,,然后接著再孵。實在餓的不行了,,它會嘎嘎的叫著飛出雞窩,,很快的吃飽后又立即飛回窩里接著孵蛋。每當這個時候,,細心的主人會在第一時間用套子或棉絮把雞蛋蓋住保溫,,并立即給母雞喂食飲水。大致21天,,孵化的小雞就會自己啄破蛋殼鉆出來,,細心的母雞也會從外部幫助啄開。21天后,,如果還有雞蛋沒有破殼,,有經驗的老太太就會逐個檢查,把雞蛋輕輕打破,,剝去一點蛋殼,,然后再放到雞肚子下讓小雞自己掙扎出來。因為老太太們知道,,人為的把蛋殼打碎讓小雞出來,,這對小雞沒有好處,出來的小雞身體弱,,很難存活,。 小雞一出蛋殼就會走路和用小爪子刨食吃,當母雞走出雞窩時,,這些毛茸茸的小家伙們會吱吱吱的叫著跟上走,,與老母雞一起覓食。但小雞太小,,大的蟲子和糧食顆粒是咽不下去的,,主人在這個時候就特別關照,,會專門用小米喂養(yǎng)它們,。上世紀六十年代前,關中上空經常會有老鷹飛旋,它們的主食是田野里的兔子和田鼠,、小鳥,,但有時也會飛撲下來抓走小雞。所以,,母雞一旦發(fā)現來自空中的威脅,,就會立即“呴呴”的召喚小雞,小雞們也會迅速的躲到老母雞的翅膀下,,而母雞也會張開翅膀臥下來蓋住小雞,,直到危險解除才會站起來收起翅膀,讓小雞出來玩鬧覓食,。由此,,還引出了小孩子們的一個有趣的游戲,叫“老鷹抓小雞”,,就是一個孩子當老鷹,,一個孩子當母雞,其余的孩子當小雞,,當小雞的孩子們依次拉著后衣襟站在當母雞的孩子身后,。游戲開始,當老鷹的孩子就去抓當小雞的孩子,,當母雞的孩子就張開雙臂去攔住“老鷹”,,后面的“小雞們”要看著“老鷹”的動向躲避,“老鷹”要抓“小雞”但又不許碰“母雞”的雙臂,,一撲一躲,,看誰靈活,既鍛煉孩子們的靈敏度,,也培養(yǎng)孩子的集體觀念,。 母雞帶著小雞覓食,如果時間長了,,母雞也會“呴呴”的招呼小雞到它的卵翼下休息,,小雞也樂意鉆到媽媽的翅膀下享受,但也有調皮且精力充沛的小家伙們不老實,,它們會從翅膀的一側把頭探出來扭著東張西望,,有的還會爬到媽媽的背上臥著。母雞對小雞照顧的無微不至常常成為人們歌頌母愛的象征,。但是,,母雞也有比人聰明的地方,那就是當小雞長大到一定時候,,母雞會堅決地讓它們去獨立生活,,如果那個小雞撒嬌不離開或者不敢離開,,母雞會啄疼它們,將它們堅決趕走,,所以小雞里絕對不會出現“啃老族”的,。 有趣的是,過去環(huán)境好,,大樹也多,,老哇(烏鴉)和喜鵲就在居民家里的大樹上銜柴壘窩,一些家庭就會在老哇,、喜鵲孵蛋時節(jié)把鳥蛋換成雞蛋,,待老哇或喜鵲把小雞孵出時再及時的把小雞逮下來。說來也怪,,這樣孵出來的雞性子烈,,善飛,尤其是公雞,,非常兇猛,,甚至會在受到人的干擾時向人進攻,飛撲著嗛人,。 那個時代,,雞的主要天敵是現在極少見的黃鼠狼,這家伙身材細長,,粗細與大老鼠差不多,,老鼠能鉆的墻洞它都能鉆,鉆進院子就是抓雞吃,,所以養(yǎng)雞的人家都恨這個家伙,,千方百計的撲捉它們和預防它們襲擊,但這家伙也相當狡猾,,讓人防不勝防,。據老人講,雞臥在雞架上,,這家伙上不去,,但它有個秘密武器,就是放出的屁特別難聞,,有如毒氣,,在雞架下一放,會把雞熏得掉下來或者不得不飛下架來,,結果就被這家伙叼走,。黃鼠狼的毛皮特別好,尤其是冬天,,黃鼠狼皮做的圍脖特別暖和,,可以與貂皮媲美,。還有就是黃鼠狼的尾毛是做毛筆的最好材料,用其做的毛筆稱之為“狼毫筆”,, 潤滑而富有彈性,,宜書宜畫,,以畫為主,。人們甚至用狼毫做毛筆的代稱,用毛筆寫字繪畫被說成是“揮動狼毫”,。所以人們也因此而大量撲殺黃鼠狼?,F在,在坡劉村一帶,,野生的黃鼠狼已經見不到了,,養(yǎng)雞戶也不會為它而犯愁了。 長期的養(yǎng)雞過程中,,人們也形成了一些與雞對話的口語,,如果要叫雞到自己跟前來,會喊“呴呴(gòu)”,,雞們聽到呴呴的叫聲就會跑到人的身邊,,所以“呴呴”又是雞的別名,人們常常親切的叫雞為“雞呴呴”,。人們如果要趕雞走,,就會喊“唔噓(音shī),雞聽到這樣的聲音,,也會聽話的離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