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因外界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白晝時時汗出,動輒益甚者為自汗,睡中汗出,、醒來即止者為盜汗,亦稱為寢汗,臨床上也有自汗、盜汗同時出現者 漢代張仲景把觀察汗液作為辨證的重要依據之一.和藥后效應的預測,。加《金匱要略·痙濕暍病篇》云: “汗出惡風者,防己黃芪湯主之,。''風濕相搏,一身疼痛,法當汗出而解?!彼未悷o擇對自汗,、盜汗作了明確區(qū)分。其在《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中云: '浸浸自出者,名曰自汗;或睡著汗出,即名盜汗,或云寢汗,?!痹斓は獙ψ院埂⒈I汗的病理屬性作了概括,?!兜は姆ā氛f: “自汗屬氣虛、血虛,濕,、陽虛,、痰……盜汗屬血虛、陰虛,?!庇帧毒霸廊珪分赋? “自汗者屬陽虛”, “盛汗者屬陰虛';又指出“自汗盜汗亦各有陰陽之證”,臨證時不可概而論之。 [辨證論治】 (一)辯證要領 自汗與盜汗的辨證,首先應區(qū)別陰陽虛實,同時尚須注意陰陽虛實錯雜的情況,。一般來說自汗盜汗均屬虛多實少的病證,。其中自汗多屬氣虛、陽虛;盜汗多屬陰虛內熱,。但自汗,,盜汗亦各有陰陽之證,須結合全身情況辨析,。因肝火、濕熱等邪熱而汗出的,則屬實證,。病程久者,或病情重者,則會出現陰陽虛實錯雜的情況,。自汗久則可以傷陰,盜汗久則可以傷陽,出現氣陰兩虛,或陰陽兩虛之證。邪熱郁蒸,病久傷陰耗氣,則見虛實兼夾之證,。盜汗以虛熱為多見,但氣虛,、陽虛、濕熱亦間或有之,。久病難愈之汗病,應考慮濕,、痰、瘀血,、氣滯為患,應細審辨察,。 (二)治療要點 本病的治療要點,應分清虛實陰陽而確立。虛證當予益氣養(yǎng)陰,固表斂汗法;實證宜清肝泄熱,化濕和營法,。如有虛實夾雜,還應分辨虛實之主次,適當進行兼顧治療,。自汗多因營衛(wèi)不和,肺脾氣虛,,熱淫于內等引起,,治療上上宜分別給以調和營衛(wèi)、益氣固表,、清里泄熱,。盜汗多由于心血不足、陰虛火旺所致,治療應予補血養(yǎng)心,滋陰降火,。 無論虛實,本病均有膝理不固,津液外泄的特點,故可以酌情加用固澀斂汗的藥物,如麻黃根,、糯稻根、浮小麥,、煅牡蠣,、煅龍骨、五味子,、癟桃干,、烏梅等。以增強止汗作用,。 肺脾氣(陽)虛 [癥狀] 汗出惡風,容易感冒,倦怠乏力,面色眺白,氣短,活動后汗出較甚,舌苔淡白,脈細軟,。 [證候分析] 氣虛陽弱,腠理不密,表衛(wèi)失固,故汗出惡風,容易感冒;肺氣不足,動則氣耗,故而氣短,活動后汗出更甚;脾氣虧虛,不主四肢,則倦怠乏力;氣不上榮于面,其面色晄白無華;舌苔談白,脈細軟,均為氣陽不足之象,。 [治法]益氣固表,。 [方藥] 玉屏風散、桂枝加黃芪湯加減。兩方均有補氣因表止汗作用,但玉屏風激功撞益肺氣,實衛(wèi)表而止汗,用于表虛自汗;桂枝加黃芪湯補氣固表,調和營衛(wèi),用于表虛衛(wèi)弱,營衛(wèi)不和之自汗,。 藥用生黃芪30g,、防風10g、白術10g,、黨參10g,、紅棗5枚益氣固表,麻黃根15g.得小麥15g、牡蠣30g以斂汗止汗,。 加減:若伴陽虛而見肢冷怯寒者,可加桂枝5g,、白芍10g、生姜4g,、大棗5枚調和營衛(wèi):陽虛甚者,再配加附子3-6g溫陽祛寒;如汗出過多而亡津傷陰,癥見口干舌紅少消者,宜加麥冬10g,、五味子10g以養(yǎng)陰斂汗;如半身或局部出汗者,可配合甘麥大棗湯之甘潤緩急;營衛(wèi)不和而又表現倦怠乏力,汗出多,少氣懶言,舌淡,脈弱等氣虛癥狀者,可改用黃芪建中湯益氣建中,調和營衛(wèi);由瘀血阻滯導致者,兼見心胸不適,舌質紫暗或有漲點、瘀斑,脈弦或澀等癥者,可改用血府逐瘀湯理氣活血,疏通經絡營衛(wèi),。 |
|
來自: liuqingxun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