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坤濮 做過雜志編輯記者、網站編輯和廣告公司新媒體人員,。 47歲,,目前賦閑。 鄧云鄉(xiāng)《魯迅與北京風土》書中有一個記載:1924年魯迅先生搬到阜成門內宮門口西三條的住宅后,,于次年和第三年的春天,,先后兩次出阜成門西去三里多外的“釣魚臺”游玩。第一次是陪母親去的,第二次是和九個朋友騎著小驢去的,。(當時城里的交通工具有人力車,、馬車和少量汽車,而出城行走的交通工具之一是騎驢,。在阜成門外不遠與城墻平行就有一條路叫做“驢市路”,,后改為文雅的“禮士路”。) 一 我在2000年時,,曾在阜成門外不遠的一棟寫字樓上班,。每天走上過街天橋時,都能望見阜成門內的白塔,,還能腦補一下已經不存在的阜成門城樓,。當讀到鄧云鄉(xiāng)先生書中的記載,我頓時又仿佛回到城門口,,看見70多年前魯迅和朋友們自阜成門出發(fā),,騎著小驢沿著當時城外的黃土路一溜煙地跑去那個如今叫做“玉淵潭公園”的地方踏青。 我也十分熟悉玉淵潭公園,。如今從地圖上看,,它距離阜成門大概2.5公里,這片風景區(qū)靠近阜成門方向的東北部分,,現在圍起來是釣魚臺國賓館,,剩下更往西往南的部分就都留給了玉淵潭公園。小時候,,我家住在從玉淵潭公園再往西4公里的金溝河附近,,爸爸在周末會騎著自行車馱著我和弟弟,沿著永定河引水渠的南岸向東騎行,,一路來到玉淵潭公園,,然后我們從公園西門進入(玉淵潭公園的西門就開在如今西三環(huán)公主墳往北一站)。那時是1980年代,。轉眼三十多年過去了,,爸爸家圍繞著金溝河五棵松永定路一帶方圓兩公里的范圍搬了幾次,而這一帶景物的大的格局變化始終其實沒有發(fā)生,。原因之一是從公主墳往西,,沿長安街排列的全是軍隊大院、軍事科研院所和它們的家屬區(qū),,各部門割據格局既定,,難有大改。從公主墳到玉泉路,,自東向西數過來是四站地鐵:公主墳,、萬壽路,、五棵松、玉泉路,,排列著空軍大院,、海軍大院、總后勤學院,、工程兵大院,、裝甲兵大院、二炮大院,、解放軍總醫(yī)院,、軍事醫(yī)學科學院、航天部大院,、鐵道兵大院和解放軍政治學院,。我曾經遺憾為什么2015年北京建設新行政中心不選西邊而是去了通州,現在想想恐怕也是一樣的道理,,在既定居住地盤上拆改建無比艱難,,不如選擇一片相對地廣人稀的區(qū)域。我直到1991年上大學之前,,出公主墳往東的次數都寥寥可數,,小學時學校曾組織去中山公園春游,至今記得清楚,。一年中可能會逢年過節(jié)去一趟西單,,或者王府井,始終對“城里”不太熟悉,。上小學和中學時,,班上同學全是來自周邊各大院的,最多的是和我一樣來自航天部大院的子弟,,還有來自解放軍政治學院的,,有總后勤學院的,有鐵道兵大院的,,還有的來自位于玉泉路的中科院高能所大院,。我們這些在軍隊大院或航天或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家屬院長大的孩子,家長通常是來自五湖四海的,,地道北京人很少,,家長多帶有口音,我們則主要說不帶北京腔的標準普通話,。我爸爸1960年從河北石家莊報考大學時,,只需要填考哪所大學,,并不需要選專業(yè),,他填寫了“中國科技大學”,,當時這所大學就坐落在北京玉泉路(即現在中科院研究生院和高能所所在地)。那時候分專業(yè)看國家需要,,估計我爸是因為數學成績好,,所以被分到了力學系空氣動力學專業(yè)。畢業(yè)后就分配到往東一站地位于永定路的航天部二院,,參與研究計算導彈飛行軌跡,。航天部二院家屬院由分布在附近的幾十棟四到六層不等的蘇式灰色或普通紅磚樓房組成,若干個街坊區(qū)域,,分布在以永定路為中心,、東到五棵松路和金溝河、西到玉泉路,。封閉的大院生活缺少街頭巷里市民文化,,還由于是保密單位的緣故,同一個家屬區(qū)的人可能也交往淡薄,,至少我是這種感覺,。雖然沒有都市街坊市集的熱鬧,不過大院里種植有幾十年的雪松,、泡桐,、欒樹、槐樹,,還有法國梧桐,、銀杏、核桃,、棗,、杏樹、梨樹,,連桑樹都有,。樹多,鳥就多,,每天嘰嘰喳喳叫個不停,。前些年還有現在已不多見的老榆樹,合歡樹,,可惜不知為什么,,春天能結榆錢的老榆樹和開粉色絨花的老合歡樹陸續(xù)被砍了。這幾個圍繞著研究院的家屬區(qū)里,,最早一批建于六十年代的斜坡屋頂的四層蘇式樓房,,如今只剩幾棟,多數是陸續(xù)建于七八十年代的六層樓房,,而新千年后逐步拆舊再建的都已經是15層的小高層了,。京西京北,,上風上水。我們大院的地面海拔有70多米,。我查過資料,,北京平原平均海拔20-60米,天安門廣場海拔44米,。坐在位于六層的家里,,海拔高度有90多米,朝北的窗能看見延綿的西山,,天氣晴朗的時候,,甚至能望見山路彎彎。我看地圖,,發(fā)我家往西北直線距離11公里是香山,,8公里向北是頤和園南門,往西南7公里多是盧溝橋,,往東11.5公里是天安門,。初中時學校曾經組織徒步走到盧溝橋的活動。高中時我也曾和同學騎自行車去香山,,然后再騎到頤和園,,最后再騎回家,也不覺得累,。1984~1993年我家住在五棵松路與永定河引水渠交叉的金溝河附近時,,出家屬院的門往東過五棵松路對面,有一趟公交車可以一路向北直接坐到頤和園,。當時這條寬闊的大路兩旁樹蔭蔽日,,如今它已經變成了終日熙攘呼嘯的西四環(huán)北路。天氣好時當我走上跨越西四環(huán)過街天橋往北看,,還是能清晰地看到萬壽山上的佛香閣,。后來我才知道,這條五棵松路設計之初就是引頤和園佛香閣向南的一條直線劃過來的,,是1939~1945年日據時期日本人規(guī)劃和初建的,。日本人當時想在距北京西城墻以西四公里大約今天公主墳的地方開始,往西建設一個面積相當于四九舊城的新市區(qū),,新市區(qū)的西部邊界大約在玉泉路,,北部在今天西郊機場以南,南部到京漢鐵路(今天的京廣線),,最終只完成了核心部分,,建設了五縱三橫的幾條路:翠微路、萬壽路,、五棵松路,、永定路,、玉泉路,東西向最重要的就是長安街西延線——復興路,。其中,五棵松路是縱向中心大道,,當時叫興亞大路,。在五棵松路的東邊1.5公里平行規(guī)劃了萬壽路,西邊1.5公里規(guī)劃了玉泉路,,在五棵松路和玉泉路之間還開有一條永定路,。這些路鋪瀝青碎石,在當時以黃土路為主的西郊是少見的,。玉泉路的命名是因為這條路正北指向玉泉山,。萬壽路的得名據說是因為在它北邊不遠慈壽寺的永安萬壽塔。永定路得名因它北端有永定河引水渠,。至于翠微路,,那是一條先向北延伸到了永定河引水渠就沿渠一路向西北拐去,最終指向了西山八大處附近的翠微山,。幾條道路圍成的區(qū)域,,陸續(xù)建起580多座日式平瓦屋。1942年,,西郊新市街住進了日本人800戶,,集中在萬壽路和永定路附近。直到六十年代有人還管永定路一帶叫新北京,,如今這個稱呼早已淹沒在歷史中,。如果把歷史再往前翻,五棵松這里真的曾經有過五棵松樹,,在清朝時,,從這里再往西是荒涼的遠郊了,世道不好時盜匪橫行,,行人從城里過來即將往西遠行,,都愿意在這樹下歇腳,等待幾個同路的一同上路,,以便壯膽,。五棵松往東3公里,是著名的京西公主墳,,因這里曾經有嘉慶帝的兩個公主的陵墓而得名,。1980~90年代住在西郊的我們,如果從公主墳往東,,就自稱進城,。1990年代,,在公主墳以西才建了“城鄉(xiāng)貿易中心”西郊第一家大商場,從這名字你可以看出當時公主墳以西就算作郊區(qū),,公主墳是“城鄉(xiāng)結合部”,。再說回西二環(huán)上的阜成門,從阜成門向西一條筆直的大路阜成路,,往西4公里經過魯迅先生騎驢踏青的玉淵潭后即是西三環(huán)的航天橋,,自此再往西5公里,就和南北走向的玉泉路交叉了,。在這個交叉路口的東南,,有一片社區(qū)叫“玉海園”(此處距離我爸家直線距離1.2公里),2000年我在此買了套小公寓,。而交叉路口的西南,,有一座小山叫“田村山”,山坡以南坐落著樓房,,山坡以北開了個門稱為“田村山體育公園”,。有一天我爬上那座小山丘,發(fā)現這里立著刻有駝隊圖案的紀念石碑,。原來此處自元代已成村,,不但是門頭溝至阜成門的京西古煤道上重要的村落,也是往京城運煤,、運石歇腳的路站,。包括山西內蒙來的走京西古道進京的貿易駝隊,都會在此歇腳,。時代變遷,,如今人們行駛在阜成門直通向門頭溝區(qū)的快速高架路阜石路上,,只能腦補當年黃土飛揚的運煤古道了。北京是一張巨大的拼圖,,我只最熟悉其中西郊的這一塊,。如今的北京是一個東西寬160公里、南北長120公里的存在,,而我最熟悉的,,只是上述這西郊的一塊長寬十數公里計的區(qū)域。這面積里有山有水有橋,,有園林,,有我閉著眼睛都能摸回去的家屬院,這里有我的記憶和成長。后來,,上大學我去了南京,,后來又去了上海。再回到北京西郊,,我還是覺得它的故事很特別,,作為我讀城寫作練筆的第一篇,先記錄在這里吧,。希望大家看完了,,覺得不錯的, 能順手點個“在看”,,感恩,。 再有個“轉發(fā)”,, 讓更多人看到,,就更好了,愛你們,。 都是勤快人,,一起加油吧。 還原教育部科員周樹人的上下班路況 | 沈從文的鳳凰,,我的北京 | 我知道的不多,,“胡同就是fashion” | 假如北京是一顆洋蔥 | 別了,廣和居,;別了,,安樂居! | 東交民巷走一走 | 在北京破殼的痕跡 | 夜晚,,北京地下的噪音 | 樹人哥,北京不是你的家|胡同里一朵外來的蘑菇 | 大風吹好了青春期抑郁|北京哪兒哪兒都挺好,,為什么不去,?|病治好了回哪兒啊,?回北京嗎,?|是何等熱愛 讓我從南追到北| 歡迎大家
如果您也有興趣一起來講故事,或是聊聊關于閱讀,、關于書籍的事情,,歡迎把文字稿和音頻發(fā)給我們。 讀不孤,必有鄰,。 要求: 1·稿件以1500字左右為宜 2·手機錄音即可 聯系郵箱: [email protected] 早|茶|夜|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