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過年好,,忙忙碌碌的一年結束了,,新的一年也還會依然忙碌,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不要太辛苦,。其實,,大多數(shù)人都在過平平常常的日子,那些好聽的拜年話都是一種祝愿,,普通人的人生,,輕松些就好。 人生不要太辛苦,。 2. 整個冬天都沒有下雪,。 在給母親上墳的時候,天空飄起了雪花,。 老人們陸陸續(xù)續(xù)的故去了,,孩子們卻少,村莊的胡同里見不到孩子,,空空蕩蕩,,一個也沒有。 往昔的日子,,過年的時候是孩子們最輕松的時候,,孩子們無論怎么鬧,、怎么瘋跑,也都不會被長輩們訓斥,,那個時候的孩子,,除了有父母管教外,還有一大幫叔叔大爺,、姑姑大娘,、爺爺奶奶、太爺爺太奶奶,,甚至有的家里還有祖奶奶,。 四、五代同堂,,過日子難免有磕磕碰碰,,但這個時候,大家都滿面春風,,因為“這大過年的”,。 大過年的“大”,到底有多大,?并不是很多人都知道,。 大到驚動祖宗、神仙,。 父親屬虎,,八十二歲的虎。 一九七八年前后的時候,,我家過年貼了一幅對聯(lián),,因為在此前,,所有的一切年俗都被當做“四舊”而破掉,。當時,家在村莊的最前面,,村里每家都是黑乎乎的草房黑乎乎的門框,,一幅紅亮亮的對聯(lián)頓時讓整個家(村)都靈動了起來。 村里一個姐姐對我母親說:老嬸兒,,看你家的對聯(lián),,好像你家有喜事。 母親那個時候還年輕,,每天在生產(chǎn)隊里掙工分兒,,喜笑顏開的說:是呀,每天都有喜事兒,。 那個姐姐在水庫搬遷之前,,就嫁到樂亭去了,,那個時候村里人還很多。 很多人生都是擦肩而過,,因為這句話,,我還記得這個姐姐。 那個陽光燦爛的上午,。 第二年,,又到了過年的時候。 父親不但貼對聯(lián),,還貼了祖宗牌位,、灶王爺牌位、保家仙牌位…… “幾我楊氏祖宗之牌位” 到現(xiàn)在,,我也沒明白“楊氏“之前要有”幾我“兩個字的意思,。 每個牌位前,都要恭恭敬敬的上供品,、敬酒,,自己沒吃的,要讓祖宗和神仙們先吃,、先嘗,。 到了各個規(guī)定的時辰,還要到牌位前燒紙,,祈禱祖宗們,、神仙們保佑全家人平平安安。 吃飯的時候,,就會教育我們:我小時候,,到了發(fā)大紙的時候,我爺爺跪在前面燒紙,,他后面跪著一幫孫子…… 言外之意,,對我們不隨從他去下跪燒紙表示深深的遺憾。 好在,,父親母親都有文化,,知道我們在外面讀書、工作,,我們想的和他們不一樣,,在這件事上從來就沒有要求過我們。 4. 此時,,凌晨六點,,二踢腳的聲音又此起彼伏了,與午夜的聲音相差不到六個小時,,這是打了一宿麻將的中年人在搶早,,放完幾個二踢腳,,把別人炸醒,自己又回屋睡覺去了,。 誰家的炮放的最早,,誰家的日子會過的更好。 習俗在變,,而且沒有時間表和路線圖,,不但放炮搶早,吃飯也搶,。 過去的時候,,過年的正餐都在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炊煙裊裊,,孩子們都饑腸轆轆的時候,,八碟八碗上桌了…… 這是過年飯。 不知從誰家開始,,越來越提前,,現(xiàn)在已經(jīng)提前到了中午十二點,甚至更早一點,,每次聽到別人家吃飯的鞭炮響起,,父親就又會磨叨幾句: 越來越?jīng)]有規(guī)矩。 5. 這個山腳下原來有座廟,,有常年不斷的泉水,。 早年的時候,每年春節(jié),,周邊村莊里的花會都要來這里會演,,有高蹺、秧歌,、龍燈,、獅子、武會,,母親的舅舅是會首,,每年都要組織龍燈,,很受人尊重,。 姨夫的村里有武會,年輕人都會一些武術,,演《少林寺》的時候,,姨夫說起故事,讓人神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