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陽廣播電視臺(tái)) 遼陽城最早的樣子我們今天已無法窺見歲月銷蝕了太多痕跡 不過 福利來了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一些拍攝于清末,、民初的老照片(有些你可能是第一次看到哦)透過這些歷史影像一起來尋一尋明清時(shí)期遼陽各個(gè)老城門的樣子吧!...... 明代洪武五年(1372),都指揮使葉旺,、馬云以元遼陽故城舊址為基礎(chǔ),,興工修建遼陽城,并以磚包砌城墻,。新建的遼陽城“墻高3.3丈,,周長(zhǎng)16里295步;城池深1.5丈,,周長(zhǎng)18里285步”,。城四周有角樓:東南為“籌邊”,東北為“鎮(zhèn)遠(yuǎn)”,,西北為“平胡”,,西南為“望京”。城內(nèi)街道東西南北對(duì)稱,,形成了若干個(gè)十字街,,中心大街交會(huì)處建有鐘樓、鼓樓各一座,,蔚為壯觀,。 城設(shè)六門 均設(shè)甕城 1、東門兩座:南為平夷門,,俗稱大東門,,后更名為綏遠(yuǎn)門,,位于東大街與東順城路交匯處東側(cè)。北為廣順門,,又稱小東門,,俗稱高麗門,后更名為普安門,,位于五道街以東與東城墻交匯處,。 大東門 小東門 2,、南門兩座:西為泰和門(后更名為豐樂門),,俗稱大南門,位于新華路與南順城街交匯處南側(cè),。東為安定門(后更名為文昌門),,俗稱小南門,位于文圣路與南順城街交匯處南側(cè),。 大南門 小南門 3,、西門一座:肅清門(后更名為順安門),,俗稱大西門或西門,位于西大街與西順城路交匯處西側(cè),。 大西門 4,、北門一座:鎮(zhèn)遠(yuǎn)門(后更名為拱極門)俗稱大北門或北門,是北城墻上唯一的城門,,位于今新華路與北順城街交匯口北,。 大北門 洪武十二年(1379),,為安置內(nèi)附少數(shù)民族,,都指揮使潘敬將遼陽城向北拓展,修建土城,,俗稱北城,。 明永樂十四年( 1416),都指揮使王真以磚砌遼陽北城,。新拓建的北城利用了南城的北城墻作為它的南城墻,,以鎮(zhèn)遠(yuǎn)門作為兩城互通的孔道?!氨背悄媳睂?里,,東西長(zhǎng)4里,城墻高3丈,,開設(shè)東,、西、北三座城門”,,東門名“永智”,,西門名“武靖”,北門名“無敵”,。 自此,,遼陽城布局由原來一城,擴(kuò)為南北二城,;由原來的“口”字形演變成了“日”字形,;城門由原來的6座,增加到9座,。城池之堅(jiān)固,,規(guī)模之宏大,為東北之最,! 萬歷四十八年( 1620),熊廷弼守遼東時(shí),,“大修遼陽城,, 高厚壯固,,屹然雄峙”。 天命六年( 1621 )努爾哈赤修建東京城時(shí),,拆毀部分北城墻及城內(nèi)建筑,,遼陽北城遂廢。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 )重修遼陽城,,并將城門更名:東門南曰綏遠(yuǎn),,北曰普安;南門西曰豐樂,東曰文昌;西門稱順安;北為拱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