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旺國家公園并沒有明顯的邊界,,如果說有,在我們居住的薩瑞哈小鎮(zhèn)附近就是那條天然的那普娣河流了,,河流的南面是公園綠地,,北面是旅游觀光小鎮(zhèn)和村莊。在河的南面也就是國家公園的邊緣地帶,,有一個政府舉辦的EBC(小象繁殖撫育中心),,這是我們參觀的一個景點,也是原始森林徒步的出口,。與其相對應(yīng)的河流北岸,,有一個原始塔努村,也是我們參觀的景點,,連接這兩個景點的是一條土路和一座簡易橋梁,,橋梁的側(cè)面就是牛群涉水的天然渡口。 那兩天我們在這座簡易橋梁上來回走了四次,。除了游客通行那一刻,,這座橋似乎總是安安靜靜地橫在河流上無人理睬。因為游客并不多,,橋頭的兩個小攤點生意也很冷清,。橋身非常簡單,都是就地取材的樹枝木棍,,縱橫交錯地用繩子綁在一起,,上面鋪了一層裝滿土的廢舊編織袋,。這座橋的服務(wù)對象看來主要是游客,因為當(dāng)?shù)厝艘话悴恍枰^河,,如果需要似乎直接涉水更方便,,因為河水不深而村民普遍赤腳。那兩天看見了好幾撥村民趕著牛群涉水去南岸放牧或者回北岸家園的場景,,森林公園里的綠地應(yīng)該自古就是他們的牧場,。 那天上午十時許,看見一位形容枯槁的老者光腿赤足趕著幾頭牛過河,,老人動作緩慢但很堅定,,似乎已完全習(xí)慣了超慢節(jié)奏的生活。岸上的土著居民和游客有不少人都穿著薄羽絨服,,此刻河水應(yīng)該是比較涼的,,而這位老者根本就沒穿褲子和鞋,上身衣服也不厚,,說明他已習(xí)慣這樣的氣候與這樣的穿著,。地導(dǎo)告訴我們老人已經(jīng)89歲高齡后,大家再去看他的眼神都變了,,憐憫同情還是敬佩,?或許都有。 牛在信奉印度教的尼泊爾屬于神獸,,民眾是不可能宰殺黃牛吃牛肉的,,因為黃牛是印度教濕婆神的坐騎,大街上隨處可見自由漫步的黃牛,。而水牛的地位比較低,,任意屠宰都不會有人管。在那普娣河流兩岸的綠地上,,經(jīng)??梢钥匆娮杂煽惺车呐H海悬S牛也有水牛,,不知道那些黃牛是不是野生的,。根據(jù)地導(dǎo)的解說,我們在原始森林的邊緣地帶見過野生黃牛和大象,。那天下午四五點鐘,,看見兩個壯年男子趕著幾十頭牛涉水回村莊,看來是來自比較富裕的家庭,。 那普娣河靜靜地流淌,,從高聳入云喜馬拉雅之山巔的滴滴雪水,到匯入印度平原的恒河,從偉大到神圣,,千百年來走過的道路原本曲折艱險,,但是映入眼簾的卻是那么平緩溫柔。這溫柔的河水養(yǎng)育了兩岸質(zhì)樸善良的尼泊爾民眾,,也養(yǎng)育了看上去缺乏柔情的鱷魚和犀牛等猛獸,。因行程安排較為寬松,每次在村頭渡口都能停留半小時以上,,這讓我有機會靜下心來慢慢地欣賞眼前這幅美妙的田園風(fēng)光,。 原生態(tài)的景色、原生態(tài)的居民,、原生態(tài)的生活,。眼前的世界就是住膩了大城市的人們所羨慕的世外桃源,但卻不會有任何游客愿意留下來和村民同樣生活一年半載,,離開現(xiàn)代化設(shè)備很多人已經(jīng)活不下去了,所有的羨慕贊嘆都是對歷史的回味與致敬,。 |
|
來自: 天地沐春風(fēng)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