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植物在植物界中是一個相當(dāng)特殊的群體,,它們確實有很多不同于其他植物的古怪之處。我先嘗試列舉幾個,,有經(jīng)驗的花友也可以在留言區(qū)提一提,,我們一起來完善這個帖子吧,。 事實1:多肉植物不耐旱 耐旱幾乎是作為多肉植物的標(biāo)簽來存在的。很多人把多肉植物當(dāng)作沙漠植物來看待,。 很多植物園都把養(yǎng)植多肉植物的地方叫做沙漠植物館或者叫做沙生植物館,,這也讓更多人誤以為多肉植物真的就是沙漠植物,極其耐旱,。 但是,真實的情況是,,多肉植物生存的地方其實都不是沙漠,,那都是一些降水非常有規(guī)律的地方,即便兩次降雨之間有幾個月的間隔期,,但雨季和旱季的規(guī)律是極為準(zhǔn)確的,。 在一些臨海的地區(qū),海風(fēng)還會送來潮濕的空氣,,晝夜的大溫差會讓海風(fēng)中夾帶的水分以晨露的形式留在土壤中,。這些晨露的澆灌幾乎占了某些多肉植物70%的水分供應(yīng)。如此說來,,這類多肉植物其實是天天澆水的,。 事實2:用根系呼吸 地球上的其他生命都是需要進行呼吸的,多肉植物當(dāng)然也不例外,。 但是,,很多人都直接忽視了植物呼吸的需求,這可能是因為我們對于綠色植物光合作用這件事兒強調(diào)的太多導(dǎo)致的,。陽光提供的能量能夠幫助植物合成出自身生長需要的有機物,,但陽光能量并不能被細胞的生命活動所利用。所以,,所有的植物都需要呼吸,。 我們可以吧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看作是兩個不同的工廠。光合作用這個工廠的功能就是利用太陽能合成有機物,,但光合作用的工廠要想開動起來,,是需要呼吸作用這個工廠來提供能量的。 更重要的是,,多肉植物為了減少水分散失,,白天是用根系來呼吸的,所以土壤的透氣對于多肉來說才會顯得格外重要,。 事實3:多肉都是淺根系 很多人都相信根深葉茂這個詞,,我們養(yǎng)肉的時候,也會反復(fù)的強調(diào)養(yǎng)根,。 很多人相信,,沙漠中的多肉植物是把根系深深扎入土壤,,從土壤深處吸收水分的。但是,,事實上并非如此,。 絕大多數(shù)的多肉植物都是淺根系植物。它們的根系并不會卯足了勁兒的往土壤深處鉆,。它們的根系更傾向于貼著淺層的土壤生長,,覆蓋掉更大的面積。這樣,,當(dāng)有降雨的時候,,它們就有機會吸收到更多的水分。 如果我們給多肉澆水的時候總是澆少量水潤濕土表,,就會看到多肉的根須全部生長到土壤表面來了,,這其實不是你的錯,而是多肉的本能,。 事實4:景天酸代謝 對于日常生活來說,,景天酸代謝絕對是一個生僻詞。這是多肉植物們用數(shù)千萬年進化出的非常精妙的固定碳的方法,。 一個植物,,如果想要長大,就必須把空氣中的碳原子固定下來,,制造成自己身體可以利用的有機物,。光合作用就是固定碳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 但是多肉植物遇到一個問題,,就是吸入二氧化碳是需要打開氣孔的,,而打開氣孔的同時身體中珍貴的水分也會隨之散發(fā)掉,這對于生活在干旱地區(qū)的自己顯得極為不利,。 于是,,多肉植物發(fā)明了一種新方法,它們在夜晚將二氧化碳吸入,,經(jīng)過羧化反應(yīng)形成蘋果酸,,然后把這些蘋果酸儲存在它們的大液泡中。等到白天有陽光的時候,,它們就無需打開氣孔來吸收二氧化碳,,只要把夜晚儲存在蘋果酸中的二氧化碳提取出來使用就可以了。 景天酸代謝讓多肉植物的晝夜有著完全不同的分工,,我們甚至應(yīng)該在白天和晚上用兩種不同的方法來照顧它們,。 事實5:多肉喝水很積極 多肉植物給人們常見的印象,就是生長速度慢,,反應(yīng)也很慢,。但這一切都是假象而已,。有一件事情,多肉植物的反應(yīng)是相當(dāng)快的,,這就是喝水,。 有一項關(guān)于植物根系吸水效率的實驗,實驗對象中有擬南芥,、燕麥,、鼠尾草和仙人掌,實驗人員通過在定量澆水前后分別稱重的方法來了解不同的植物吸水效率的高低,。 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在實驗前不被看好的仙人掌竟然有著超高的吸水效率。在20盆受試的仙人掌中,,吸水效率最高的一盆,竟然喝掉了澆入土壤總水量的51.2%,,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澆100毫升水在花盆里,它們就能將其中的一半(50ml)全部吸入體內(nèi)保存起來,。很顯然,,擬南芥這樣的植物只能通過長出幾片新葉子來用掉更多的水分,而仙人掌則可以通過把水先吸進來存起來的方法先留住這些水分,。 不僅是仙人掌,,大部分多肉植物都有同樣的本事。它們的原生地降雨量較低,,有些地區(qū)甚至只有晨霧滋潤土表,。快速的吸收掉土壤中的水分是它們的必備技能,。 所以,,喝水速度快,也是衡量多肉植物健康與否的重要指標(biāo),。 事實6:多肉植物并不耐曬 我們總以為多肉植物生長在干旱地區(qū),,就應(yīng)該有能力抵御超強的陽光。其實事實并非如此,。 生長在原生地的多肉植物,,總是傾向于把自己藏起來,避免烈日的長時間直射,。那些小個子的多肉植物,,總是生長在山地的北坡,或者借助石頭縫隙來遮擋陽光,。 只要仔細觀察就能發(fā)現(xiàn),,我們用于城市綠化的花草樹木,,大多都是能在露天狀態(tài)下接受烈日直曬的。但是,,耐旱能力強于它們的多肉植物,,同等條件下卻很容易曬傷。 這是因為多肉植物在防曬方面,,天生就有一個缺陷,,就是它們沒辦法通過打開氣孔散發(fā)水分來降低葉片表面的溫度。所以同等條件下,,摸一摸多肉植物的葉片和其他花草的葉片,,就會發(fā)現(xiàn)多肉的葉片總是溫度比較高。 多肉植物有很多防曬的手段,,比如長出厚厚的白粉,,比如長出遮擋陽光的絨毛。 但是,,太弱的光線也是不行的,,因為它們需要強光透射進入葉片深處,才能順利的光合作用,。 又需要強光,,又不會散熱,這真的是一對超級矛盾的習(xí)性,。這也是多肉植物對涼爽通風(fēng)有較高要求的原因,。 寫完6條之后,突然覺得自己詞窮了,,大家也開動腦筋想一想,,那些多肉植物的怪異習(xí)性,曾經(jīng)顛覆了你的認知呢,?在留言區(qū)一起聊聊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