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見多發(fā)病,亦為臨床疑難病,。是在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的基礎上,,受應力(包括急性損傷、慢性勞損的壓力與張力)的作用,,發(fā)生椎體及其附件的骨質增生和肌肉,、肌腱、韌帶,、關節(jié)囊等軟組織的病理改變,,引起頸神經根、頸段脊髓,、椎動脈,、頸交感神經等受刺激或“和'壓迫,以至發(fā)生損傷及繼發(fā)性改變,,出現(xiàn)一系列復雜的臨床綜合征,。其臨床依據(jù)病變部位、受壓組織及壓迫輕重的不同,,常分為頸型,、神經根型、椎動脈型、脊髓型,、交感型,、混合型6型。本病一般屬中醫(yī)學“痹證”,、“痿證”,、“頸肩痛”、“頭痛”,、“眩暈”等范疇,。 [病因病理] 1.病因 (1)內因:椎間盤退行性改變是本病的普遍內因,是其發(fā)生的基礎,;頸椎的各種先天性畸形是本病特殊的內因,。 (2)外因:①急性頸椎外傷臨床上5%-15%的頸椎病患者有急性外傷史,常見有頭頸外傷,,揮鞭損傷,,頸部擊打、扭挫傷,,醫(yī)源性頸部損傷,;②慢性頸椎損傷,長期低頭或低頭伏案工作是其主要原因,,高枕與不良的睡姿,、生活習慣亦為常見因素;③咽部及頸部感染頸項部有豐富的淋巴系統(tǒng),,咽喉部炎癥很易擴散到后部,,發(fā)生頸肌炎性浸潤、肌肉痙攣,,隨之張力降低,,其余軟組織亦發(fā)炎、水腫,,內部張力升高,,壓迫神經根、脊髓,,椎間關節(jié)發(fā)炎,、水腫,關節(jié)囊疏松,,關節(jié)不穩(wěn),,頸椎失衡,當諸炎癥消退后頸椎病亦得以緩解,;④氣候環(huán)境影響寒冷可使機體的疼痛閾降低,,使人體對痛覺敏感度增加,,同時可刺激局部的血管和肌肉,,使之收縮,,風、潮濕可使疼痛加劇,,空氣中的有效元素對骨質有影響,。 2.病理 (1)頸椎間盤變性:其退變大多從發(fā)育成熟后開始,由軟骨板逐漸骨化,,其通透性逐漸降低,,而造成髓核逐漸脫水,以致纖維化,,椎間盤厚度減小,,椎間隙變窄,脊柱穩(wěn)定性下降,。 (2)小關節(jié)及韌帶的改變:因椎間盤的退行性改變而致后關節(jié)囊及鉤椎關節(jié)松弛,,關節(jié)腔減小,關節(jié)面易發(fā)生磨損而增生,;前后縱韌帶松弛及項韌帶肥厚,、鈣化、骨化等,,使椎體穩(wěn)定性下降,,促使代償性改變;黃韌帶皺疊壓迫或肥厚,、鈣化壓迫脊髓,。 (3)椎體骨刺形成:由于椎問盤退行性改變、小關節(jié)及韌帶的改變而致椎體代償性改變,,形成骨贅,,或直接或間接壓迫神經、血管,。 (4)椎動脈改變:多種病理改變刺激擠壓椎動脈出現(xiàn)痙攣,、塌陷、遷曲,、管腔狹窄,,久之管壁纖維化,血栓形成,,血管閉塞,,導致血流動力學改變,椎一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出現(xiàn)腦及顱神經癥狀,。 (5)頸脊神經根改變:椎問孔狹窄,,初期根袖滲出、水腫,、無菌性炎變,;后期根袖纖維化,加劇對神經根壓迫,,使之缺血,、退變,甚至出現(xiàn)華氏變性,。 (6)脊髓改變:因其直接壓迫,、間接刺激擠壓、血運障礙等而致脊髓出現(xiàn)功能障礙,,甚至脊髓變性,、軟化及空洞形成。 [診斷要點] 診斷頸椎病主要從臨床表現(xiàn)與頸部X線片兩方面綜合分析,,一般原則有以下4點:①臨床表現(xiàn)與x線片所見均符合頸椎病者,,可以確診;②具有典型頸椎病的臨床表現(xiàn),,而頸部x線片上尚未出現(xiàn)明顯異常者,,應在除外其他疾病的前提下,方可診斷為頸椎??;③對臨床上無主訴與體征,而在頸部X線片上出現(xiàn)異常者,,不應診斷為頸椎病,,但可對頸部X線片上所見的陽性征在病歷上加以描述;④對頸椎病的診斷一定要注明屬于哪一類型,。 除上述原則外,,各型頸椎病的診斷標準如下: 1.頸型 (1)主訴為頭、頸,、肩,、臂疼痛等異常感覺,并伴有相應的壓痛點,。 (2)X線片示:頸椎生理弧度改變,,或椎間關節(jié)不穩(wěn),具有“雙邊”,、“雙突”,、 “切凹”、“增生”等征,。 (3)除外頸部扭傷(落枕),、肩周炎,、風濕性肌纖維織炎、神經衰弱及其他非因椎問盤退行性改變所致的肩頸部疼痛,。 2.神經根型 (1)具有典型的根性癥狀(一側上肢麻木,、疼痛),且其范圍與頸脊神經所支配的 區(qū)域相一致,。 (2)椎間孔擠壓試驗,、神經根牽拉試驗陽性,,棘突旁側壓痛伴患側上肢放射痛,。 (3)X線片示:頸椎生理弧度改變,病變椎體節(jié)段骨贅形成,,失穩(wěn),,椎間隙狹窄, 椎間孔縮小,。 (4)痛點封閉無明顯效果(診斷明確者可不做此試驗),。 (5)臨床表現(xiàn)與x線片上的異常所見在節(jié)段上相一致。 (6)除外頸椎結核,、腫瘤等頸椎骨實質性病變,、胸廓出口綜合征、肩周炎,、網球 肘,、肱二頭肌腱鞘炎等以上肢疼痛為主要癥狀的疾患。 3.椎動脈型 (1)曾有猝倒發(fā)作,,并伴有頸性眩暈,。 (2)旋頸試驗陽性。 (3)X線片示: 椎間關節(jié)失穩(wěn)或鉤椎關節(jié)骨質增生,。 (4)除外耳源性和眼源性眩暈,。 (5)除外椎動脈1段(進入C6橫突孔以前的椎動脈段)和椎動脈皿段(出頸椎進人顱內以前的椎動脈段)受壓所導致的基底動脈供血不全。 (6)除外神經官能癥,、顱內腫瘤等,。 (7)椎動脈血流圖及腦電圖僅有參考價值。 (8)確診本型頸椎病,,尤其是手術之前的定位,,應根據(jù)椎動脈造影檢查結果。 4.脊髓型 (1)臨床上有脊髓受壓表現(xiàn),,分為中央及周圍兩型,。癥狀從上肢開始,波及全身的 稱中央型,;癥狀從下肢開始,,波及全身的稱周圍型,。各型又分輕、中,、重3°. (2)X線片示:椎體后緣多有骨質增生,,椎管矢狀徑出現(xiàn)狹窄。 (3)除外肌萎縮型脊髓側索硬化癥,、脊髓腫瘤,、脊髓損傷、繼發(fā)性粘連性蛛網膜 炎,、多發(fā)性末梢神經炎,。 (4)對個別鑒別診斷有困難者,可作脊髓造影檢查,。 (5)CT,、MRI檢查對確診本病意義重大。 5.交感型 (1)臨床表現(xiàn)有頭暈,、眼花,、耳鳴、手麻,、心動過速,、心前區(qū)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 經方面的癥狀。 (2)X線片示:椎節(jié)有失穩(wěn)或退變跡象,。 (3)椎動脈造影陽性,。 6.其他型 (1)有吞咽困難及聲音嘶啞癥狀。 (2)X線片示:頸椎椎體前緣有鳥嘴樣增生,。 (3)食管鋇劑檢查有利于證實,。 未完待續(x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