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臺百里鎮(zhèn)的密須國密須為殷代方國,。《括地志》說:“陰密故城在涇州鶉觚縣西,,其東接縣城,,即古密國?!薄瓣幟堋?,為西漢之縣,,隋初并入鶉觚縣,,治地在靈臺百里鎮(zhèn);“鶉觚”,,為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年)所置之縣,,唐代天寶元年(742年)更名靈臺,治地在靈臺邵寨鎮(zhèn),,西魏大統(tǒng)年間遷到今靈臺縣城,;“密國”,即密須國,,治地在靈臺百里鎮(zhèn)西南達溪河與南川河交匯處,。據(jù)《竹書紀年》記載,殷代帝辛三十二年(前1058年),,其國被周文王所滅,。 密須為姞姓之國?!稘摲蛘摗ぶ臼闲铡氛f:“姞氏之女為后稷之妃,,繁育周先?!币蟠茼殗?,實力較強,影響較大,?!蹲髠鳌氛f:“密須之鼓與其大路,文所以大蒐也,?!薄按舐贰?,為一種豪華的馬車;“文”,,指周文王,;“大蒐(sou)”,為君主田獵時檢閱部隊的儀式,。就是說,,在兼并密須國之后,周文王是拿著密須國的戰(zhàn)鼓和馬車來檢閱其部眾的,。由此可見,,密人工匠技藝之一斑。西周時代,,密須再度封國,,后來又被周共王(約前922——900年在位)所滅。 崆峒安國鎮(zhèn)的盧國盧國為殷周方國,?!陡蕦幥嗍仿浴氛f:“盧,古盧戎國,,今平?jīng)鋈A亭縣都盧山古城縣是”,。“都盧山”,,今稱六盤山,;“古城縣”,為晉武帝太康四年(283年)所置,。盧國領(lǐng)地為都盧峽(今彈箏峽),,它以平?jīng)鍪嗅轻紖^(qū)安國鎮(zhèn)為中心,西至三關(guān)口,,東至八里橋,,為一狹長地帶。 盧國極其古老,。從甲骨文“盧”字推斷,,它是一個以“帶鬲的爐子而燉虎頭或獸骨”的部落,是一個以“盧”為社稷祭祀禮器的方國,,其首領(lǐng)多為女性,。殷商卜辭,有“盧戎”之稱,;有商王殺盧伯,,以其頭蓋骨作刻辭的記載。由此可知,,盧國在殷代為邊域之國——方伯,。也許是因商王對盧人太苛刻的緣故,,當周武王率“西戎八國”伐紂時,盧人義無反顧地參與了牧野之戰(zhàn),。東周初,,其國被義渠兼并。 莊浪桃木山的奚國奚國為殷周方國,。其國因奚山而得名,,“奚”與“雞”通假,故而奚山即雞山,,也就是雞頭山,。其山以涇水之源為標志,先后稱龍首山,、峣山,、幵(jian)頭山、薄落山,、笄頭山,、牽屯山、湫頭山和桃木山,。如靈臺百草坡有西周奚伯墓,,據(jù)《甘肅通史·先秦卷》記載,,此“奚伯”為奚地封邑之主,。由此而言,奚國在西周為方伯,。 據(jù)殷墟牛骨文《小城墻刻辭》記載,,在某次周軍征伐西部方國時,小臣墻俘獲“內(nèi)人五百七十,,奚女百六十,。”其“內(nèi)”即華亭芮國,,“奚”即莊浪奚國,。此外,周原甲骨文中有“奚子來降”之辭,,寶雞竹園溝出土青銅器“奚父乙壺”,,均當與奚國有關(guān)。而《山海經(jīng)》說龍首山“其陽多黃金,,其陰多鐵”,,又恰好與此青銅器相印證。 莊浪朝那湫的朝那國朝那國為東周方國,。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說:“那,,西夷國,。從邑,冄聲,。安定有朝那縣”,。“西夷”,,西周時專指隴山西部的少數(shù)民族,;“安定”,為郡名,,治所在涇川水泉寺,;“朝那縣”,為“秦肇縣”,,治地在華亭西北,。 《隴右名物大觀·古今地名篇》說:“盧國,商,、西周時國……治地原在今甘肅平?jīng)鑫骺了{山下,。后移于今湖北襄陽縣西南”;明代《平?jīng)龈尽とA亭卷》說:“華亭西北境,,天文營室,,古盧國地。有都盧山……盧人傳曰:盧彭在西北,,后為戎那”,。由此而言,東周初,,當義渠兼并“西戎八國”時,,盧人一支遠徙湖北襄陽;另一支移居甘肅莊浪朝那湫,。而這支移居莊浪的那人,,當為盧人后裔。其國在秦穆公三十七年(前623年)被先秦兼并,。 朝那國之名,,當由方位加部落之名組成?!俺?,由桃木山東部的皛然山演變而來,它是一座山的名稱,,也是一個方位的名稱,,意為晨曦初露的地方;“那”,為族名,、部落名和方國名,。莊浪朝那湫之名,當因東周朝那國而得,。從秦漢到隋唐,,有朝那縣之名,亦當因朝那國而得,。 華亭五臺山的虞國關(guān)山之巔,,依次有六盤山、米缸山,、桃木山和五臺山四峰并峙,。此四峰古稱“四岳”,為中華民族的地標,。如當今的“五岳”之名,,均由“四岳”演化而來。而四岳長所居地,,就在華亭五臺山,。 《詩·大雅·綿》說:“虞、芮質(zhì)其成,,文王蹶其生,。”就是說,,虞國與芮國發(fā)生爭執(zhí),,因周文王調(diào)解而重歸于好。由此可見,,虞國與芮國毗鄰,。 虞國為殷周方國,,治地在華亭五臺山,。其國之名,因虞山而得,。其山以汧水之源為標志,,古稱吳山、吳岳,、岳山,、汧山、岍山,,今稱五臺山,。 五臺山,黃帝時代稱吳山,首建武畤以祭天神,。從唐堯到夏禹時代稱吳岳,,為四岳長所居地。殷代稱虞山,,為虞國所在地,。西周時,秦靈公在“吳陽”——吳岳之南(今華亭蓮花山),,建上畤,,祀黃帝;建下畤,,祀炎帝,。由此可見,虞國在秦靈公時已被先秦兼并,。 華亭馬峽鎮(zhèn)的芮國芮國為殷周方國,,其名因芮水而得。芮水即汭水,,據(jù)《山海經(jīng)·海內(nèi)西經(jīng)》記載,,其水導源于龍首山東麓,“沿東南流,,入涇水”,。而汭水之源就在華亭馬峽(新編《甘肅通志》稱崇信黑河為汭水有誤),所以芮國治地當在馬峽,?!陡拭C通史·先秦卷》說:“春秋時秦穆公所滅的芮國,肯定不在古芮水流域,,而應(yīng)在秦,、晉交界地區(qū)”。其實,,秦穆公三十七年(前623年)所滅的芮國,,正是此芮國。因為此芮國為“西戎十二國”之一,。倘若在秦晉之交,,那就不是“西戎”了。 涇川縣城東南的阮國《詩·大雅·皇矣》說,,因密須國“侵阮徂共”,,周文王伐之。由此可見,,阮國和共國是與密須國毗鄰的兩個小國,。 阮國為殷代方國,,治地在涇川縣城東南。清人朱右曾《詩地理征》說:“張氏曰:阮,,國名,,在今涇州。右曾按:《地理志》安定郡有爰得縣,,爰重言之為阮,。故城在今涇州東南,于密須為東北也,?!?/p> 涇川水泉寺的共國共國為殷代方國,與阮國毗鄰,,治地在涇川縣水泉寺,。《詩地理征》說:“張氏曰:涇州今有共池,,即共也,。右曾按:共池在今涇州北五里?!蹦綁垤鳌陡蕦幥嗍仿浴氛f:“共,,池名,在涇川縣北五里兼山下水泉寺”,。 |
|
來自: 新用戶67382712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