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桂松 深秋,,大別山的紅葉,紅得讓人心動,、讓人難忘,。 不久前,我隨《沈澤民》專題片攝制組去鄂豫皖三省尋訪革命先烈沈澤民的足跡,。在大別山的崇山峻嶺間穿行,,當年紅軍戰(zhàn)斗過的山上,紅葉漫山遍野,,層林盡染,。我想,這既是大別山紅色革命的象征,,也是當代老區(qū)人民辛勤奮斗的象征吧,? 我們在安徽金寨的新區(qū),看到了寬闊的馬路和充滿地域特色的居民區(qū),,到處是欣欣向榮的景象,。而當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走進金寨縣革命烈士紀念館時,又真切感受到金寨為中國革命所做的巨大貢獻,,無數(shù)烈士在這青山綠水間永垂不朽,。 在金寨縣革命烈士紀念館,我們看到了沈澤民的相關介紹,,沈澤民出生于浙江烏鎮(zhèn),,是沈雁冰(茅盾)的胞弟。在《新青年》和五四運動的影響下,,他投身革命,,于1921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1925年10月,,沈澤民赴莫斯科中山大學和紅色教授學院深造,,1930年冬回國,任中共中央委員,,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不久后,根據(jù)中共中央的安排,,沈澤民與夫人張琴秋秘赴鄂豫皖蘇區(qū),,擔任鄂豫皖中央分局委員、副書記,,鄂豫皖省委書記,,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高級領導,。1933年11月20日,沈澤民因病去世,,年僅三十四歲,,他把自己的青春都奉獻給了鄂豫皖蘇區(qū)的革命事業(yè)。 沈澤民雖然離開我們已八十多年了,,但他對革命的忠誠與執(zhí)著,,還在革命老區(qū)口口相傳。據(jù)說當年沈澤民到鄂豫皖蘇區(qū)任職后,,專程去金寨拜訪了一位同學的父親,,動員他參加紅軍。在出生入死,、炮火連天的戰(zhàn)爭年代,,此舉著實讓人動容。 數(shù)以萬計的紅軍戰(zhàn)士,,就這樣在戰(zhàn)爭年代拋頭顱,、灑熱血,不惜以自己的寶貴生命為代價,,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當年,時任中共鄂豫皖省委書記的沈澤民在鄂豫皖蘇區(qū)看到國民黨留下的滿目瘡痍,,為此義憤填膺,;與此同時,蘇區(qū)人民高漲的革命熱情,,讓他熱血沸騰,!老百姓告訴這位面相文弱但意志堅定的省委書記:“我們盼著紅軍來呀!白軍在蘇區(qū)搞得老百姓雞犬不寧,,苦不堪言……”沈澤民含淚聽完老百姓的訴說,,隨即下了一道命令:紅軍戰(zhàn)士和蘇維埃政府人員不準擾民,不準吃老百姓養(yǎng)的雞,!他是這樣要求大家的,,自己也是這樣做的。一次沈澤民病得很重,,身體虛弱,,警衛(wèi)員悄悄到老百姓家買了一只雞,準備給他補補身體,。沈澤民知道后,,狠狠地批評了警衛(wèi)員,讓警衛(wèi)員立刻把雞還回去。 我們繼續(xù)行走在大別山深處,,燕子河鎮(zhèn)——這是一個在鄂豫皖革命史上繞不過去的地方,。1932年9月下旬,大別山區(qū)的氣溫很低,,紅葉開始星星點點出現(xiàn)在山坡上,,紅四方面軍的領導在燕子河的一個村子里開會,,討論下一階段的軍事行動計劃,。沈澤民磕掉煙斗里的煙灰,表明自己對當前以及未來形勢的判斷,,得到了與會人員的認可……燕子河鎮(zhèn)年輕的黨委書記,,如數(shù)家珍一般向我們講述沈澤民在這里戰(zhàn)斗的故事。在一塊平地上,,群眾自發(fā)立起一組紅軍在燕子河的群像雕塑,,還在老房子里開辦了一座紅軍紀念館,那里陳列著一些紅軍用過的武器,,還有曾在這里戰(zhàn)斗的紅軍先烈的照片,;沈澤民的照片就在其中,可見老區(qū)人民對他的深厚感情,。 離開燕子河鎮(zhèn),,我們去河南新縣尋訪沈澤民的足跡。在新縣鄂豫皖中央分局,、鄂豫皖省委舊址的大院里,,我們找到了沈澤民當年工作、生活的地方,??粗@些陳舊、簡陋的房間,,硝煙彌漫的歲月雖已漸行漸遠,,但從房間里傳遞出來的革命精神永不過時。沈澤民房間的天井對面,,是時任鄂豫皖省委宣傳部長成仿吾的房間,,沈澤民臨終前,曾派成仿吾到上海向黨中央?yún)R報鄂豫皖省委的工作,,并在成仿吾的襯衣上密寫“派成仿吾同志向黨中央?yún)R報工作”的字樣,,還簽上了自己的名字。而成仿吾在沈澤民犧牲后星夜兼程,,赴上海尋找黨中央,,后來他通過魯迅先生與上海的地下黨組織取得聯(lián)絡,輾轉到達江西中央蘇區(qū),黨中央才知道沈澤民在鄂豫皖革命根據(jù)地去世的消息,。1934年1月,,中央蘇區(qū)的《紅色中華》專門發(fā)表了《追悼沈澤民同志》一文,對沈澤民同志的革命犧牲精神給予充分肯定,,指出“自從紅四方面軍向四川遠征后,,沈澤民同志任職鄂豫皖蘇區(qū)艱苦的環(huán)境中,帶領廣大工農群眾與強大的敵人進行血戰(zhàn),,為保衛(wèi)鄂豫皖蘇區(qū)而斗爭,,直到他停止最后一口呼吸的時候”,認為“沈澤民同志的死,,對于革命是一個很大的損失,,尤其在我們黨內,他是一個最堅定的忠實的布爾什維克,。為紀念他的偉大,,我們不僅要表示無限的哀悼,而且要在實際的工作中,,繼續(xù)他的精神,,為蘇維埃的勝利而奮斗”。不久后,,蘇維埃大學即更名為“國立沈澤民蘇維埃大學”,,由瞿秋白任校長。1982年,,年邁的成仿吾回到新縣鄂豫皖省委舊址,,他這個房間看看,那個房間瞧瞧,,不由得回憶起故人,、故事,感慨萬千,。 而后,,我們去紅安與新縣交界的湖北天臺山劉家灣,重溫沈澤民的最后歲月,。車子在群山中穿梭,,半山腰一個小山村的村口,有幾棵百年銀杏一片金黃,,格外顯眼,。當?shù)攸h史部門的朋友告訴我們,這里就是劉家灣,。1933年10月,,鄂豫皖省委悄悄進駐劉家灣,,當時沈澤民已病得無法走路,是由紅軍戰(zhàn)士抬著擔架摸黑進村的,。第二天,,沈澤民問身邊的同志,我們的紅軍隊伍在哪里,?我們的戰(zhàn)士在哪里,?省委的同志讓紅軍戰(zhàn)士從沈澤民面前走過,看著與自己同甘共苦的紅軍戰(zhàn)士,,躺在擔架上的沈澤民露出久違的笑容…… 當?shù)厝罕姙榫拺焉驖擅?,弘揚紅軍精神,正在修葺沈澤民彌留之際住過的老屋,,那里還是沈澤民抱病向黨中央撰寫報告的地方,。一萬多字的長篇報告,,字里行間洋溢著沈澤民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堅定和對黨的革命事業(yè)的忠心,;他嚴格剖析自己在工作中的錯誤,勇于承擔責任,,向黨中央表示“今后惟有萬死的決心來轉變”,,一個光明磊落的共產黨人形象在這份報告里逐漸清晰。當年,,盡管白軍多次血洗劉家灣,,但劉家灣的群眾依然冒著生命危險保護沈澤民。白天,,老百姓和警衛(wèi)員一起背沈澤民上山,,躲到半山腰的一個山洞里;白軍走了,,他們再把沈澤民背回村,。幾十天后的1933年11月20日,沈澤民在劉家灣去世,,永遠與大別山的紅葉相依,。當我們走到半山腰沈澤民藏身的山洞時,洞口的紅楓如血…… 大別山的秋天,,很美,。那遠近的紅葉仿佛在告訴我們,鄂豫皖老區(qū)寶貴的革命精神,,正代代相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