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都封為親王,全部予以善待,,為什么清朝只有康熙帝這樣做,?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從清軍入關(guān)到宣統(tǒng)退位,,共歷時二百六十八年,,共傳十二帝。 在這么多皇帝里面,真正做到跟兄弟們親密相處,,且剛剛即位就把兄弟們?nèi)糠鉃橛H王的,,只有一個皇帝,他就是康熙帝,。 熟悉楊角風(fēng)文章的朋友都知道,,我們講得最多的就是《雍正王朝》,而雍正帝可以說是清朝歷任皇帝中,,奪得皇位最難的一個,,也是對兄弟們最刻薄的一個。 奪位之難可想而知,,如果不是當(dāng)了幾十年太子的胤礽被廢,,四阿哥胤禛打死也不會想到自己也有機(jī)會爭奪皇位。同樣有此想法的,,還有另外幾個兄弟,,史稱“九子奪嫡”,實際上真正參與奪嫡的就大阿哥,、三阿哥,、八阿哥,、十四阿哥這么幾位,。 關(guān)于雍正帝如何當(dāng)上皇帝的猜測幾百年來一直爭論不休,無外乎兩種結(jié)論,,一種是正常即位說,,一種是篡位說。在找不出足夠的證據(jù)之前,,我們還是采信正常即位說,。 雍正帝即位后,除了幾個尚年幼的弟弟沒有涉及外,,其余的兄弟們大都遭遇了刻薄待遇,。其中大阿哥、廢太子,、三阿哥,、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都下場凄慘,。尤其是八阿哥和九阿哥,,甚至給其起名“阿其那”、“塞思黑”這兩個侮辱性綽號,據(jù)傳,,二人或死于暗殺,,或死于牢獄凌辱。 甚至于乾隆帝也不例外,,他算是即位比較順利的皇帝,,早在康熙帝在位時,就明里暗里立為繼承人了,。即使這樣,,乾隆帝即位之后,也是對僅有的兩個兄弟大肆打壓,。弘晝因為給皇太后請安姿勢不對,,就被罰俸三年,后來又幾次打壓,,弄得弘晝開始瘋瘋癲癲,,裝瘋賣傻過完一生。弘瞻也是一樣,,因為給太后請安跪錯了地方,,大錯小錯一起處理,被革去了親王,,降為貝勒,,停發(fā)俸祿,導(dǎo)致弘瞻郁郁寡歡,,三十二歲就病死了,。 正所謂“成王敗寇”,歷任皇帝上臺,,都是一番打壓與清算,,直到咸豐帝之后這種情況才消失。之所以會消失,,并不是講皇帝有多仁慈,,而是因為不管是同治帝、光緒帝,、宣統(tǒng)帝,,他們當(dāng)皇帝,連個競爭對手都沒有,,找誰去刻薄對待呢,? 但是同樣是兄弟眾多,康熙帝就跟后面的幾個皇帝如何對待兄弟截然不同: 康熙帝的生父是順治帝,,順治帝也是清朝入關(guān)后的第一任皇帝,,在位時間不長,,六歲登基,二十四歲便英年早逝,。也有民間傳說是他出家當(dāng)了和尚,,不過順治帝有四個皇后、七名正妃,、九名庶妃,,還有十七位格格,這…… 但不管是哪種結(jié)局,,順治帝從十三四歲開始,,接連“御駕親征”眾位后妃,為大清的未來貢獻(xiàn)自己的力量,,也算是子女眾多,。 《清史稿》中記載:
順治帝不僅生了八個皇子,,還有五個公主,其中第三子,,便是大名鼎鼎的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帝即位后,對還活著的兄弟們都不錯,,他們分別是裕憲親王福全,、恭親王常寧、純靖親王隆禧,。 三位親王都沒有活過康熙帝,,也都是患病去世,康熙帝為此痛苦萬分,,比如康熙四十二年自己的兄長福全患病身亡:
其他兩位弟弟去世,,康熙帝也是多次“臨其喪”,悲痛萬分,,由此可見,,兄弟幾個的感情還是相當(dāng)深厚的,那么為什么康熙帝對自己的兄弟這么仁慈呢,? 一,、首先,康熙帝的即位是一個偶然現(xiàn)象,,誰也沒有想到順治帝會二十四歲英年早逝,,他臨終之時才考慮傳位之事。有兩件事讓他決定傳位給三皇子玄燁,,一件事是當(dāng)初順治帝考察二皇子福全和三皇子玄燁,,問你們以后想做什么? 結(jié)果福全回答是做一個賢王足矣,,而玄燁卻回答希望以后效仿父皇,,這讓順治帝很高興。 第二件事則是最重要的,,那就是玄燁出過天花,,臉上有幾個小麻子,等于自帶天花免疫,,這才是順治帝選他為皇帝的最重要原因,。 康熙帝即位時,他的哥哥福全也才九歲,,都是小孩子,,根本還沒學(xué)會權(quán)謀,更不會爭奪皇位,。他的上位完全不受他控制,,不像后來的雍正帝啊、嘉慶帝啊,、道光帝啊等等,,都是成年人上位,幾個兄弟之間明爭暗斗,,所以即位后的心態(tài)不一樣,。 二,、其次,康熙帝八歲喪父,、十歲喪母,,尤其是喪母之后,他是晝夜守靈,、水米不進(jìn),、哀哭不停,用他自己的話講,,他的命運實在悲慘:
由于怕感染天花,,玄燁從小就被送出宮外撫養(yǎng),,剛回來沒多久順治帝就駕崩了,小小年紀(jì)就被推上了皇帝寶座,,所以他對親情很看重,。 而且哥哥福全早就跟先帝講過,自己就想做一個賢王,,根本沒有非分之想,。而兩個弟弟,是自己當(dāng)上皇帝之后,,眼看著一點點長大的,,眼中只有愛戴和疼愛,哪里舍得責(zé)備,? 三,、再次,康熙帝即位之后,,最大的威脅不是兄弟們,,而是那些大臣,也足可見康熙帝的雄才大略,,小小年紀(jì)就施計除掉鰲拜,,獨掌大權(quán)。 康熙帝大權(quán)在握,,幾個兄弟要想爭奪權(quán)力也是從他手里拿去的,根本沒有反抗的能力,,而康熙帝也沒有打壓他們的意愿,,畢竟就構(gòu)不成威脅。 甚至于后來噶爾丹叛變,,康熙帝封福全為撫遠(yuǎn)大將軍,,跟恭親王常寧一起出兵進(jìn)攻,,康熙帝也是御駕親征,保持足夠的威懾力和控制力,。 畢竟康熙帝即位之后,,戰(zhàn)爭不斷,除三藩,、收臺灣,、戰(zhàn)沙俄、三征噶爾丹,,這種狀況下,,反而有利于兄弟們團(tuán)結(jié)。 四,、再有就是對康熙帝本人來講,,他號稱以仁慈得天下,也是他首創(chuàng)千叟宴,,籠絡(luò)天下人心,。 一方面,他雖然從小沒有在父母膝下承歡,,但是他有一個好奶奶,,也就是孝莊太后??催^《康熙王朝》的人都知道,,孝莊皇太后對康熙帝那叫一個用心,教他做人做事的道理,,教他怎么治國,。 孝莊皇太后活到了康熙二十六年,這期間一直教育教導(dǎo)康熙帝,,鍛煉了他的品性和后來的執(zhí)政方針,。也是受此影響,康熙帝晚期執(zhí)政松懈,,對貪官污吏過于仁慈,,如果不是后繼者雍正帝的殫精竭慮扭轉(zhuǎn),清朝也就無法延續(xù)這么多年,。 也正是康熙帝過于仁慈,,才會在自己立太子一事上再三糾結(jié)和猶豫,因此也給了其他皇子們希望,。由于二廢太子之后遲遲沒有立儲,,讓自己的兒子們明爭暗斗,也積攢了太多矛盾,。這也為后來雍正帝即位之后,,清算自己的兄弟們埋下了禍根,。 所以,康熙帝雖然沒有虧待自己的兄弟們,,但也是因為他,,導(dǎo)致了雍正帝即位后的大肆清算??滴醯廴绻叵掠兄?,估計也會懊惱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