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親子與教育 文/若英繽紛 圖/高英 作為一個到省城工作的外地人,,不可避免地要考慮讓孩子在哪里上學的問題,。當女兒接近學齡時,我也開始關(guān)注這方面的意見,。 家有孩童的同事常會在閑聊時八卦些孩子上學攀比的段子,,還有關(guān)于個別老師歧視學生的案例,。例如明明家離學校就幾步路,,孩子卻非鬧著家長開車接送,,不然就覺得沒臉面對由家長開車接送的同學,還有個別老師看待學生因車而異,,對被豪車接送的學生分外客氣,,對開廉價車和無車的學生則冷臉相待。 雖然這些傳言中的故事在現(xiàn)實中所占的比重極小,,但還是讓我們這些在這個城市沒有根基的家長們感到憂心忡忡,生怕孩子被攀比之風摧毀了弱小心靈,。 許多外地來的同事務實地選擇了在城邊兒或市區(qū)偏僻地段買房,,以減少自己的生存壓力,避免孩子上學時跟城市中心區(qū)域家境更富更強的同學被迫攀比,,變得虛榮起來或者自卑下去,。畢竟,生活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很大,,何況小孩子呢? 我和老公反復思考讓女兒去哪里上學的問題,。我倆屬于白手起家的人,,因我三十出頭才跑出來讀研要孩子晚,無論從經(jīng)濟方面還是就年齡而言,,都處于劣勢地位。顯然,,我們在市區(qū)拼不起,又不想退回老家去,,怎么辦? 一再考察和商議后,,我們決定選擇郊區(qū)讓孩子上學,那樣的話既可以接受省城文化氣息的熏陶又可以遠離市區(qū)的喧囂和壓力,。 大方向定下了,,去哪里又要斟酌。人們總喜歡到曾經(jīng)待過的地方落腳,。以前我工作過的民辦院校,,曾在南部山區(qū)租過校區(qū),我在那里工作過兩年,。 從農(nóng)村長大的我們,,對南部山區(qū)的環(huán)境和民風比較滿意,,就決定退到南部山區(qū)去,。在這里,,我找了一份小學生輔導工作,女兒的年齡一到,,就按照市教育局的文件規(guī)定上了小學,。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從來沒有后悔過到郊區(qū)上學的事情,,相反,,總是慶幸當初作出了這樣符合自家情況的明智抉擇。 作為外地人,,生活在南部山區(qū),,沒有人情來往的羈絆,享受著低成本的簡單生活,,我們的經(jīng)濟壓力縮小了好幾倍,,就毅然買了屬于自己的房子,給了女兒一個穩(wěn)定的居所,。 女兒所上的學校,,平日要求學生穿校服出入,學生以周邊普通百姓家的孩子為主,,攀比風氣相當?shù)?,滿足了我們讓孩子在現(xiàn)有家境下心平氣和地與同齡人一起成長的心愿。 如今我們住在山腳下,,即使不出門也能悠然望南山,。平時走出家門,常有清風襲人,,山野的風景盡情把四季的變幻展現(xiàn)在面前,,女兒不知不覺就愛上了大自然。 假期里,,我們不去外地旅游,,女兒會跟著我們在離家不遠的河邊散步,開開心心地學著爸爸撿石頭,;或者,,我們一家去爬附近的山,春天踏青,,秋日采山菊花,,女兒還喜歡采集各種葉子帶回家做粘貼畫。 在自然風光之外,步行不到十分鐘,,就可以到達附近的集市,。每當從那里經(jīng)過,女兒就能感受到濃濃的生活氣息,。各種蔬菜水果隨季節(jié)變換著主題曲,琳瑯滿目的農(nóng)產(chǎn)品和各類吃食充滿人間煙火的味道,,女兒從小目睹著著普通人的生存狀態(tài),,不至于脫離實際。 另外,,如果想去市區(qū)玩,,搭乘公交車非常方便。因交通便利,,我們與以前的朋友會面也不難,想見就見,。 郊區(qū)的慢生活,,令人擺脫了競爭壓力和經(jīng)濟焦慮,我也多了些閑情逸致,,有了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成長,,并從中學習到了許多東西。 英國著名哲學家羅素在他《人的理性》一書中曾經(jīng)說過: 一個小孩就像一株植物一樣,,讓他不受干擾,,在同一塊土地上生長時,才發(fā)育得最好,。太多的旅行,,太多的形形色色的感覺印象,對青少年并沒有好處,,會使得他們長大以后缺乏忍受寂寞生活的能力,,而唯有寂寞才能使人有所創(chuàng)造。我不是說寂寞本身有什么長處,,我只是說,,某些美好的事物,只有在伴以一定程度的單調(diào)時才有可能獲得,。 選擇在郊區(qū)讓孩子上學,,是我們?yōu)楹⒆拥某砷L所作出的符合家境的最為理性的選擇。我們只是希望孩子身心健康,,所以不去與人比拼任何東西,。 如今我們的生活與榮華富貴無關(guān),卻可以讓女兒無憂無慮地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成長。相信女兒長大后能夠耐得住寂寞,,可以自得其樂地享受真正屬于自己的生活,。
點擊本文題目下方的藍字,即可免費添加關(guān)注,,當有新文章發(fā)布時將會顯現(xiàn)紅點提示,。 |
|
來自: 泠風思語 > 《高英原創(chuàng)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