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shù)的西部片只是平庸之作,,只有詹姆斯·克魯茲的《篷車》和約翰·福特的《鐵騎》是兩個例外,前者把西部壯觀的自然風光搬上銀幕,,后者則描寫了在興建鐵路時資本家與印地安人的戰(zhàn)斗,。 馳騁縱橫的駿馬在荒漠上漸漸遠去,左輪手槍被悄悄地塞進冰冷的槍套里,,熱血的牛仔開始躲在酒館里喝著威士忌……當歷史的車輪嘎吱作響地駛?cè)?0年代,,又呼嘯而過地駛?cè)?0年代,西部片終于進入了全盛時期,。 對于美國人而言,,40,50年代是“垮掉的一代”,,面臨著價值混亂和理想失落的年輕人要的不是阿基里斯式的嗜血精神和冷酷力量,,而是一種嶄新的道義和信仰。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理想與自由又開始成為人們心中追求的目標,,西部片換發(fā)了生機。 1939年,,約翰·福特拍攝了里程碑式的西部片《關山飛渡》,。通過描寫一輛載著妓女、逃犯,、銀行家等不同職業(yè)的乘客,,穿越西部荒原的歷程,展示了激烈的馬車追逐,,小鎮(zhèn)上的決斗等西部片中的經(jīng)典場面,。這些經(jīng)典場面在后來的西部片中被一再重現(xiàn),成為影史最佳動作場面之一,。 從此,,約翰·福特和約翰·韋恩兩個“約翰”攜手共創(chuàng)了西部片30年的輝煌。 1948年,,由福特和韋恩合作的“騎兵隊三部曲”的第一部《要塞風云》上映,,這部西部黑白片,,講述了一位好戰(zhàn)的騎兵隊將領,因為求功心切而貿(mào)然侵入敵人的根據(jù)地,,結(jié)果遭到全軍覆滅的故事,,該片代表了當時西部片的最高水平。 “騎兵隊三部曲”的另外兩部《黃巾騎兵隊》和《邊疆鐵騎軍》也分別于1949年和1950年上映,。 另外,,霍華德·霍克斯的《大戰(zhàn)紅河邊》和《赤膽威龍》,亨利·金拍攝的《黑天鵝》,,喬治·史蒂文斯的《原野奇?zhèn)b》等影片也是同一時期西部片的經(jīng)典代表作,。 時間到了1952年,弗雷德·齊納曼導演的《正午》開創(chuàng)了“心理西部片”的先河,,既有較強的文學價值,,又有較深的象征意義。整部影片將復雜的敘事成分全部精簡省略,,只運用必要的要素構(gòu)成整個故事,,影片獲得第25屆奧斯卡最佳男演員、最佳剪輯,、最佳音樂和最佳歌曲4項大獎,。 1956年,由福特和韋恩搭檔的又一部經(jīng)典西部片《日落狂沙》(又名:搜索者)上映,,該片解構(gòu)了美國白人與印第安人之間傳統(tǒng)的對立關系,,這對于已有六十年歷史的西部片是一個驚人的突破,也是福特電影的又一次巨大進步,。 進入60年代,,西部片的地位發(fā)生了劇烈的變化。搖滾樂,、嬉皮士,、新左派、無政府主義,、反文化運動等相繼出現(xiàn),,美國人在祈盼著理想的重生,也在嘆息著社會的分崩離析,。 60年代也是美國電影和電視競爭最為激烈的年代,,大批的觀眾從電影熒幕轉(zhuǎn)到了窄小的電視機面前。 為了從電視機前搶回觀眾,,好萊塢制片商們想盡辦法,,各種規(guī)格的寬銀幕電影便相繼問世。 |
|
來自: 公司總裁 > 《美國/西部/好萊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