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察哈爾和綏遠地區(qū)的歷史變遷 第十一節(jié) 撤鑲藍鑲紅聯(lián)合旗 新中國成立前夕,,1949年6月13日,華北人民政府將駐豐鎮(zhèn)市的綏蒙政府改稱為“綏遠省人民政府”,,同年將省人民政府移駐歸綏市,。綏遠省人民政府管轄兩個市22個縣18個蒙旗,兩個市是歸綏市和包頭市,;22個縣分別是:陶林縣、歸綏縣,、包頭縣(歸綏和包頭當時既有市又有縣)、豐鎮(zhèn)縣,、集寧縣、涼城縣,、興和縣,、龍勝縣(駐卓資山,由豐鎮(zhèn),、集寧、涼城,、陶林4縣各一部分劃成),、武東縣(1948年設,1958年4月撤銷,,縣政府駐今天的察右中旗大灘鄉(xiāng),,撤銷后的行政區(qū)域分別劃歸卓資縣、武川縣,、察哈爾右翼中旗,、四子王旗),、武西縣(今天武川縣的大部分地區(qū)),、和林格爾縣、清水河縣、托克托縣,、薩縣、固陽縣,、五原縣、臨河縣,、東勝縣、安北縣(1958年并入烏拉特前旗),、狼山縣(1958年并入杭錦后旗和臨河縣)、米倉縣(1953年改名杭錦后旗),、晏江縣(1953年改名達拉特旗),;18個蒙旗分別是:正黃旗、正紅旗,、鑲紅旗,、鑲藍旗、土默特獨立旗(土左旗和土右旗的前身),、東公旗(1950年4月更名為烏拉特后旗),、中公旗(1950年4月更名為烏拉特中旗)、西公旗(1950年4月更名為烏拉特前旗),、達爾罕旗、茂明安旗(1952年達爾罕旗和茂明安旗合并為達爾罕茂明安聯(lián)合旗),、四子王旗,、準格爾旗、達拉特旗,、烏審旗,、札薩克旗(今庫倫旗及其附近地區(qū))、鄂托克旗,、郡王旗(1959年與札薩克旗的一部分合并為伊金霍洛旗),、杭錦旗,。 1950年1月,綏遠省人民政府決定設立綏東專區(qū),,專署駐集寧縣,轄陶林,、集寧、興和,、豐鎮(zhèn)、涼城,、龍勝、武東7個縣和平地泉鎮(zhèn),。同時撤銷綏東蒙旗辦事處,,建立中心旗制,,撤銷鑲藍旗和鑲紅旗,合并設立鑲藍鑲紅聯(lián)合旗(當時旗政府駐卓資山鎮(zhèn)),,以察哈爾右翼正紅旗為中心旗,,同時領導鑲藍鑲紅聯(lián)合旗和正黃旗。 集寧縣火車站 1954年3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決定撤銷綏遠省,合并成立內蒙古自治區(qū),,歸綏市確定為內蒙古自治區(qū)首府。1954年4月25日,,“歸綏”由日偽時期的“厚和浩特”恢復原名為“呼和浩特”,。 厚和浩特市中央鼓樓 1954年5月撤銷中心旗,,鑲藍鑲紅聯(lián)合旗的一部分與陶林縣合并為察哈爾右翼中旗,,旗政府遷到科布爾。旗政府駐地科布爾1958年成立科布爾人民公社,,1980年改為科布爾鎮(zhèn)。同時中心旗改為察哈爾右翼后旗,,正黃旗改為察哈爾右翼前旗。察右中旗是由原鑲藍鑲紅聯(lián)合旗第一區(qū),,第三區(qū)的轉山子、大南溝兩個鄉(xiāng)和十一蘇木的東西營子村,,卓資縣北部的金盆、轉經召,、三道溝三個鄉(xiāng)和東勝鄉(xiāng)的半個鄉(xiāng),,原陶林縣西半部的五個區(qū)組成。原鑲藍鑲紅聯(lián)合旗第二區(qū)劃歸涼城縣,,第三區(qū)阿貴溝,、河子兩個鄉(xiāng)及十一蘇木的大部和北山灣村劃歸卓資縣。 陶林縣最東部的紅格爾圖,、土牧爾臺兩個區(qū)劃歸察哈爾右翼后旗管轄,。1955年9月25日,察哈爾右翼后旗旗政府由集寧遷到土牧爾臺,,這里便成了察右后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從民國八年(1919年)平綏鐵路修成通車后,,集寧便逐步地繁榮起來了。察右中旗等十八個旗縣市歸入烏蘭察布盟管轄,,盟行署駐地由固陽縣遷至繁華的集寧市,。 街市一瞥 家鄉(xiāng)察哈爾右翼中旗地處陰山山脈北麓,地勢南高北低,,西部為大青山山地,,南部為輝騰梁山系,北部為灘地,,東部和中部為灘川相間的丘陵區(qū),,地勢平坦,。科布爾在蒙語中的意思為洼地,??撇紶柕南热藗儞竦囟?,在三個圪蛋中間的一片洼地上建立了自己的家園,。三個圪蛋是制高點,,居高臨下,,能夠保護小城里人的安全,。過去的陶林縣城筑有城墻,城墻全部用土夯成,。民國二十年(1931年),,陶林縣長盧國卿與駐軍騎兵團長史維民為了防務的需要督修了科布爾的城墻,、街道和戰(zhàn)壕等軍事設施(也有資料說民國十九年督修),,8月份開工,,10月份完工,,共投入資金14600元,。城墻周長1265.2丈,,高1.3丈,厚8尺,,在東南西北四面墻上各開了一個城門,城墻下有一條護城河,,北門的位置正對北街橋頭,。每面城墻拐角處建有一個碉堡,城墻上分布有許多垛口,??撇紶栨?zhèn)在辛亥革命以前屬當時的寧遠廳管轄,是寧遠廳的一個街,,叫“科布爾街”,??撇紶柦衷小吧浇帧?,就是后來的東街,,長一華里,東至東閣,,西至西閣,是主街,,商鋪較多,,門市主要集中在這條街的兩側,,西街次之,。當時經營的雜貨比較全,,可以說是上至綢緞,,下至蔥蒜,,商人們什么有利就經營什么,因而到現(xiàn)在鄉(xiāng)下人去科布爾辦事或買賣東西仍然習慣叫做“去街上”,。后來城內逐步建有四條街,南北街是不設欄柜的買賣,,商鋪較少,,多為農戶。在東街有新開路,、公安局路、奶奶廟巷,、乙字街,、東閣街,西街有五道廟巷,,南街有教育局巷,,縣政府駐東街路南,國民黨統(tǒng)治時期的縣黨部駐在北街,。 城墻與護城河橋 村鎮(zhèn)街道 從清初察哈爾八旗設立到1954年3月察哈爾右翼中旗等蒙旗的建立經歷了279年的歷史演進。 且待下節(jié)分解: 嘎拉森全力援八路 宣巴僧愛國助抗日 文中圖片由作者提供 該文作者1966年出生于察右中旗元山子鄉(xiāng),1984年參軍,,轉業(yè)前為陸軍某裝甲旅副政委,,現(xiàn)在大同稅務局工作,。 【本期幕后】 策劃:小娟 編輯:王丹 校對:安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