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遞進式”,,是指以四句為一個意段把詩分作前后兩節(jié)或三節(jié)。這種章法多用于詠物,、酬唱,、詠史、感事的律詩,,先是進行描寫,,如所詠對象的特征、所詠史實,、唱酬主賓之間的交往,,或者交代所感事物等等,這是第一節(jié),,杜甫寫了不少詠物作品,,在這類作品中,每每使用遞進式法的布局,,前節(jié)的筆墨重在描寫物的形態(tài)特征,。后節(jié)的筆墨不能停留再停留在所詠的物、事,、史上面,,而是遞進,重在由此及彼的聯(lián)想,,我們有時也把這種方式叫“兩部法”,,用這種格局寫出的作品不僅逼真地再現(xiàn)了物、事,、史的形態(tài)和精神,,而且寄托了作者的思想志向或?qū)徝狼槿ぁR话銇碚f,,律詩的前四句為一節(jié),,后四句為一節(jié),但也有前六句為一節(jié),,后兩句為遞進的,。我們看看杜甫的《房兵曹胡馬》: 胡馬大宛名,,鋒棱瘦骨成。竹批雙耳峻,,風(fēng)入四蹄輕,。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 前四句是就胡馬的形與神角度下筆,,寫它的產(chǎn)地,,它的堅挺骨架,它的短小而尖銳的雙耳,,它的輕快如風(fēng)的四蹄,,這些描寫,都是作者眼前所見的,。后四句則由眼前所見轉(zhuǎn)入想象,,說它所向之地,不存在漫長的里程,,即所謂瞬息千里,,人們在危難之際可以生命相托。有了這樣的駿馬,,可以馳騁沙場,,建立功勛。很明顯,,后四句寫的并非實際目擊,,而是作者由此時到彼時、由此地到彼地的想象,。由于作者沒有局限于眼前所見,,而是在時空上作出極大的擴展,所以能夠生動地揭示出駿馬的精神性格,。同時,,又因為有前四句的實筆刻畫,才使得后四句的想象不至于架空,。所以說,,此詩的筆墨布局是實描與虛擬的結(jié)合,實與虛相互映發(fā),,成功地展現(xiàn)了駿馬的風(fēng)采。清人查慎行盛贊此詩的章法,,說道:“前半只說骨相,,后半并及性情,,何等章法!”(《杜詩集評》)紀(jì)昀則對后四句的想象之辭大加贊賞,,說道:“后四句撇手游行,,不跼題,妙,!仍是題所應(yīng)有,,如此乃可以詠物?!保ā跺伤鑵R評》)“撇手游行”四字,,形象地表述了杜甫詠物能超越時空限制的筆墨特征。我們現(xiàn)在說“甩手掌柜”同意,,他雖然不管事,,但名義上他還是“掌柜”。 又如,,《月》詩云: 天上秋期近,,人間月影清。入河蟾不沒,,搗藥兔長生,。只益丹心苦,能添白發(fā)明,。干戈知滿地,,休照國西營。 此詩亦分為前后兩節(jié),。前節(jié)四句是就月亮本身來寫,,寫中秋來臨月光清亮,寫蟾蜍入河而不沒,,寫神兔搗藥而長生,,都是在于強調(diào)月光的皎潔。后節(jié)四句則遞進,,由月及人,,由月亮轉(zhuǎn)而寫自己于月光下的感受,說如此明亮的月光會撩動思親之情(此時作者身陷賊中,,與家人遠隔),,只能增添內(nèi)心的痛苦和頭上的白發(fā);而且,,時當(dāng)戰(zhàn)亂,,“國西營”(即長安西部的鳳翔,是肅宗的臨時朝庭所在地)中的士兵也會因為月光的明亮而增添思鄉(xiāng)的愁懷,,所以勸告月亮不要去照那里的營房,。在中國人的傳統(tǒng)文化積淀中,,月亮已成為思親的媒介,所以作者的感慨是出之有據(jù)的,。那末,,后四句所寫,雖然離開了月亮本身,,卻也是題中應(yīng)有之義,。這種由此及彼的寫法,也就是紀(jì)昀所說的“撇手游行”,。 乘爾亦已久,,天寒關(guān)塞深。塵中老盡力,,歲晚病傷心,。毛骨豈殊眾?馴良猶至今,。物微意不淺,,感動一沉吟。(《病馬》) 前節(jié)四句,,寫馬辛勞日久,,身老多病,奔走于關(guān)塞,、塵中,,瑟縮于天寒、歲末之月,,總之,,是就馬的外在“表現(xiàn)”下筆。后四句則遞進,,由外及內(nèi),,寫馬的“馴良”品格,寫它的厚待主人的“不淺”之意,,致使主人不禁為之感動而沉吟,。這就在更深的層面上揭示出馬的精神境界。就客觀角度來說,,馬是否具有這種精神境界,,有待于科學(xué)家去研究;但就作者的主觀審美角度來說,,則馬可以具有這樣的品格,。詠物之作不是自然科學(xué)的論文,作者的用意在于詠物而托意,,他是借助于詠馬而進行人生的審美活動,,也就是通過贊美這匹病馬的外在表現(xiàn)和內(nèi)在品格,,來歌頌一種樸素、堅毅,、忠厚的人生境界。這種境界就是老杜的精神境界,,故能體之于物,,達之于辭。我們在談用典的時候舉了老杜的《花鴨》其結(jié)構(gòu)也是遞進式的,。前節(jié)四句,,寫花鴨自身潔凈,舉步閑雅,,羽毛不群,,黑白分明。是就花鴨本身的特征下筆的,。后節(jié)四句,,卻由花鴨轉(zhuǎn)而寫到俗物群小,說花鴨形貌和品格招致了“群心妒”,,引發(fā)了“眾眼驚”,,并且告戒花鴨好自為之,莫要“先鳴”,,以免遭到不測,。作者的立意出人意表,是在借詠花鴨的處境以慨嘆政治環(huán)境的險惡或世俗的污濁,。在“花鴨”的題面下,,出此立意,實屬難得,。由以上分析可知,,“遞進式法”的章法格局,前節(jié)在于描繪物象,,后節(jié)在于寄托情志,,物象是引發(fā)情志的原由,情志是謀篇立意之所在,。杜甫詠物律詩的章法多屬于此,。小石源《譚嗣同百四十年祭》: “無力回天”句未磨,神京沉醉又笙歌,。宮中早定簾垂策,,海上風(fēng)聞衣帶波。(康有為在日本說奉衣帶詔討賊)百四十年新氣象,,一千萬里舊山河,。旌旗變幻龍庭主,,喚起英雄說共和。 前四句寫譚嗣同和戊戌變法,。后四句寫譚就義后一百四十年間事,,最后歸到祭上面,是典型的二節(jié)遞進式,。 杜甫《落日》: 落日在簾鉤,,溪邊春事幽。芳菲緣岸圃,,樵爨倚灘舟,。啅雀爭枝墜,飛蟲滿院游,。濁醪誰造汝,,一酌散千憂。 前六句均就落日著筆,,后兩句突然宕開,,是為前六后二遞進格式。小石源的《午夢》: 松蘿繞洞云,,淑氣四時勻,。打果亂棋局,看山取茯苓,。歌停知鳥倦,,香笑綻梅唇。推枕終無奈,,長街正喚人,。 前六句均為夢境,后兩句點題,,也是前六后二遞進格式,。 這里需要著重強調(diào)一句,所謂的“四步法”也好,,“遞進式法”也好,,其實與前面的起承轉(zhuǎn)合并不矛盾,只是我們考察的角度不同,,比如說有人說某人是高瘦的個子,,另外一個人說他性格溫謙,同是一個人,,只是評價的角度不同而已,。 |
|
來自: 杏壇歸客 > 《詩詞藝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