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01:圖靈的童年:無盡的孤獨 Part 02:對數學的癡迷 Part 03:圖靈的初戀,,盡管是男男 Part 04:數學:一門最講究平等的學科 Part 05:數學的不完備性是可能的嗎,? Part 06:圖靈機的概念與可計算數 Part 07:謎機的出現,讓英國倍感壓力 Part 08:圖靈與維特根斯坦對數學的分歧 Part 09:二戰(zhàn)中的圖靈 Part 10:圖靈差點結婚了 Part 11:二戰(zhàn)后的圖靈 Part 12:我們有必要知道大腦是如何進行思考的嗎,? Part 13:圖靈測試 Part 14:天才的隕落 Part 15:后記 Part 01 圖靈的童年:無盡的孤獨 圖靈是上世紀一位非常傳奇的人,,全名叫艾倫·麥席森·圖靈,是計算機之父,,被稱為大英帝國之子,,于1912年6月23日出生于一個半貴族般資產階級的家庭。 圖靈家族可以追溯到14世紀,,發(fā)源于北蘇格蘭阿伯丁郡地區(qū),,17世紀,圖靈家族從蘇格蘭來到了英格蘭,,不過一直沒有遇到好運,。到了18世紀,圖靈家族沒落了,。 到了1911年,,圖靈家族只剩下了三個很小的分支,一位84歲的英國駐鹿特丹領事繼承了絕味,,帶領兄弟子孫在荷蘭形成了一個分支,。還有一位約翰·羅伯特·圖靈帶著他的后代形成了另一個小分支,這也就是艾倫·圖靈的祖先,。 圖靈是家中的第二個兒子,,剛出生沒多久,,他的父親朱利葉斯就返回了印度工作,到了1913年,,圖靈的母親艾賽爾也來到了印度尋找丈夫,。朱利葉斯考慮到印度炎熱的氣候,因此將兩個兒子留在了英國,。所以,艾倫從來沒有跟這位親切的印度官員一起生活過,,這種童年經歷可能塑造了圖靈日后的內向與沉默,。 朱利葉斯將兩個兒子寄養(yǎng)在一對軍人夫婦的家中,沃德上校和沃德夫人,。沃德夫人在給圖靈夫人寫信的時候,,抱怨說約翰就是一個書呆子。 1914年,,一戰(zhàn)爆發(fā),,不過這似乎對圖靈一家沒什么影響。小時候,,圖靈想當一名醫(yī)生,,這讓他的父母都很高興,因為醫(yī)生一直以來都是一個體面的職業(yè),,于是在1918年夏天,,圖靈夫婦將小圖靈送到圣邁克爾私立學校讀書。 圖靈小的時候,,他的父母總是不在身邊,,雖然也會回來看望一下自己的兩個孩子,但也都很快又走了,。1921年,,當圖靈的父母再回來時,發(fā)現圖靈變了,,從以前活潑開朗的性格變成了一個不愛交際的孩子,。另外,圣邁克爾私立學校的女校長泰勒突然提出不要圖靈了,,說他確實有天分,,但是學校也有學校的制度,等到1922年,,圖靈才有了新的去處,,和哥哥一樣,來到了海茲赫斯特,。 圖靈在學校的時候就表現出了對數學以及幾何學的興趣,,一次期末活動中,,大家評論道:圖靈為什么喜歡冰球場,因為那里的邊線是一道幾何題,。 1922年末,,不知道是誰送給了圖靈一本書,叫《兒童必讀的自然奇跡》,。他后來告訴母親,,這本書讓他大開眼界,讓他知道了世界上還存在一種知識,,叫科學,。這本書,不僅讓圖靈認識到什么是生命,,而且也改變了他的生命之路,。如果說,有一樣東西,,曾經改變過圖靈,,那無疑就是這本來自美國人的書。 毋寧說,,少兒時期受到的震撼,,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輩子,甚至形成他長期的價值觀,。 回過頭來看圖靈以后的發(fā)展,,這本書中有一段話,不得不說是影響了圖靈: 你知不知道,,為什么在你想去游泳的時候,,大人卻非要讓你去上學,在板凳上坐5個小時,,學那些討厭的課程,?這是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你的大腦開始形成思維區(qū)……這必須趁大腦還在發(fā)育時就開始,,通過長時間的學習,慢慢形成以后你都要使用的思維區(qū),。當我們長大后,,我們的大腦就不能再形成新的思維區(qū)了…… 身體顯然就是一個機器,它非常復雜,,比人工制造的機器要復雜許多,,但它畢竟還是機器。以前我們不知道它是怎么工作的,,以為它就像蒸汽發(fā)動機?,F在我們已經知道了,,它確實是個氣體發(fā)動機,就像摩托車,、摩托船或飛機的發(fā)動機一樣,。 少年時期的圖靈,對大自然以及科學充滿了興趣,,他甚至還搞一些在旁人看來是“很沒用”的發(fā)明,,以及自己在瓶瓶罐罐里搞一些化學藥水。 Part 02 對數學的癡迷 1926年,,14歲的圖靈考入倫敦有名的謝伯恩公學去學習,,他的母親擔心自己的兒子會是一個高智商、低情商的孩子,,從而無法適應公學生活。不久之后,,母親的擔憂成了現實,,據當時一位同學說: 不止一個老師喜歡挖苦艾倫,并以此為樂,。因為艾倫的領子經常被墨水弄臟,,所以老師有時會說:“圖靈,把墨水抹到衣領上呀,!”然后全班就哄堂大笑,。這是個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卻一直記在我心里,,這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體現了對于一個敏感而無辜的男孩來說,公學是一個怎樣的地獄,。 不過,,在中學上學的時候,圖靈就展現出了他的數學天賦,,1927年夏天,,圖靈給他的數學老師蘭多夫看了一些他的成果,他獨立給出了反正切函數的無窮級數,??上攵m多夫大吃一驚,,并告訴其他老師,,說圖靈真是一個天才。 不過,,隨著圖靈的成長,,新的煩惱也出現了,。相信各位男人都能體會到,到了一定年齡后,,男孩子們總是聚集在一起,,說些臟話。圖靈的人格非常獨立,,但臟話卻成了他的一個大難題,。對于多數男生來講,臟話只是一種玩笑,,亦或是緩解學校的無聊罷了,,但對圖靈來講,這些臟話似乎觸及了生命的本質,。 Part 03 圖靈的初戀,,盡管是男男 1927年初,圖靈第一次遇見了一個叫克里斯朵夫·默卡的男孩,,比圖靈大一歲,。圖靈似乎被這個帥氣的小男孩吸引了。倆人后來成了朋友,,經常在一起談論數學和《相對論》,。圖靈內心的孤獨,終于被打破了,。 默卡出身于一個富有且顯赫的科學和文藝家庭,,他的母親是約瑟夫·斯萬爵士的女兒。約瑟夫·斯萬爵士雖然出身于一個普通家庭,,但在1879年的時候,,獨立于愛迪生發(fā)明了電燈。 圖靈似乎是愛上了默卡,,他期望見到他,,期望他的陪伴,他在后來寫道:“有些時候,,我尤其深刻地感覺到他的魅力,。我總是在想,會有一個夜晚,,他在實驗室外面等我,,我到了之后,他用他的大手拉著我,,出去一起看星星,。” ▲ 圖靈與默卡,,電影《模仿游戲》 然而,,到了1930年2月13日中午,,默卡在經過兩場手術外加六天的痛苦折磨后,去世了,。起因是因為默卡小時候喝了病牛的奶,,得了牛結核病。圖靈的初戀就這樣以一種永恒的方式而終止了,。毋寧說,,默卡填補了圖靈內心的那片空白,倆人也志同道合,,一起討論星星,,一起討論科學,互相鼓勵,,互相前行,。 就像大部分的校園戀情一樣,圖靈的初戀雖然也伴隨著苦澀,,但其過程也有如蜜一樣甜,。 還記得,那一晚,,你指著天上的星星,告訴我,,那是人類目前所能看到的最遠邊界,,我偷偷地望著你,內心多么希望,,我和你,,也能永遠像天上的雙子星一樣,相互旋轉,,直到宇宙的盡頭…… 你告訴過我,,相對論顛覆了我們對宇宙的理解與認識,我多么想,,讓時間在這一刻停下來,,好讓我撫摸你俊俏的臉龐,輕輕親吻你的額頭,,向你保證,,不管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只要你開口,,我一定會以光速飛奔到你眼前,帶你一起去解開,,纏繞在我們心頭,,遲遲不愿落下的黎曼猜想,。 想起,和你一起走進又走出的化學實驗室,,我偷偷地,,制作了一瓶氰化鉀,我想,,如果哪一天你棄我而去,,我一定會將它涂在曾經被你吻過的嘴唇。這樣,,我就可以一直擁有你,,從過去到未來,一起奔向那永恒的終結,。 愛是孤獨,,愛是遇見,愛是我第一次遇見你時,,你臉上的正切函數,。 在旁人看來,圖靈與默卡就像是一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但圖靈對默卡是將半顆心就交出去了,。因此默卡的去世對圖靈造成了很大的打擊,甚至他的悲痛程度,,讓默卡一家都有些驚訝,。 Part 04 數學:一門最講究平等的學科 1931年,圖靈考入了劍橋大學國王學院,,這里處于科學世界的中心,,像哈代和愛丁頓這樣的大師比比皆是。在這一年,,除了圖靈之外,,還有85位學生準備攻讀數學學位。 30年前,,卓越的數學家大衛(wèi)·希爾伯特說:數學沒有種族國界……對于數學家來說,,整個文明世界都是同一個國家。這是他在1928年國際數學家大會上,,代表德國數學家演講時說的,,他這么說是有原因的,因為德國曾在1924年被該會議拒之門外,。 ▲ 希爾伯特 在所有學科當中,,數學都可以算是一門對所有人都一視同仁的學科。在這里,無論貴賤,,只要你有天賦,,肯努力,就能獲得不一樣的成就,。數學是一個純邏輯的學科,,不需要社會經驗,也不需要購買實驗儀器,,一個人在孤島上就能創(chuàng)作,。在這里,地位和貧富變得毫無意義,,偉大的高斯和牛頓,,都是出身于農場。 圖靈喜歡這種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科學,,在數學的世界中,,沒有誰可以居高臨下,讓一加一等于三,,另一位偉大的數學家哈代從另一個角度闡釋了這種特點: 317是一個素數,,不是因為我們覺得如此,也不是因為我們希望如此,,而是它本來就是如此,,數學的事實就是如此。 在劍橋,,圖靈是一個孤獨的人,,但并不是與世隔絕,他加入了學校的劃船俱樂部,。另外,他又戀愛了,,這次是和一個叫肯尼斯·哈里森的家伙,,他是另一位與圖靈同級的國王學院獎學金獲得者。 一戰(zhàn)快結束的時候,,俄國爆發(fā)了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蘇維埃政權,自從它誕生的那一刻起,,英國就不斷鼓吹,,布爾什維克的蘇聯(lián)是惡魔國家。但是到了1933年,,似乎每一個人都看到了,,西方資本主義的某些東西也好不到哪去,因為經濟蕭條來了。 圖靈對政治不感興趣,,雖然他也曾站在反戰(zhàn)的一邊,,但這完全是因為他對權威的反抗。在英國對岸,,希特勒在大張旗鼓壟斷權力的時候,,他雖然對反法西斯主義者很友好,但自己卻毫無興趣,。 Part 05 數學的完備性是可能的嗎,? 1928年,一場數學大會上,,希爾伯特提出了他的問題,,第一,數學是完備的嗎,?是不是每個命題(比如“任意自然數都是四個平方數的和”)都能證明或證偽,。第二,數學是相容的嗎,?也就是說,,用符合邏輯的步驟和順序,永遠不會推出矛盾的命題,,比如2+2=5,。第三,數學是可判定的嗎,?他的意思是,,是否存在一個機械式的方法,可以應用于任何命題,,然后自動給出該命題的真假,。 希爾伯特的觀點是,每個回答都將會是“是”,,然而,,這個美好的愿望被另一名年輕的捷克數學家哥德爾給敲碎了。哥德爾能夠證明,,算術一定是不完美的,,這也就是說,存在既不能證明,,也不能證偽的命題,。 ▲ 哥德爾 希爾伯特:在數學界,任何命題都肯定能被證明或證偽,,現在做不到,,是因為沒有出現那樣的人,,假以時日,肯定會有人完善數學命題,。理論上,,在全知全能的上帝眼里,任何數學命題都能分出對錯,。 哥德爾:數學是不完備的,,存在一些命題,是既不能證偽也不能證實的,,這不是技術問題,,而是理論上就是如此,就連全知全能的上帝也對一些命題束手無措,,分不清對錯,。 舉個例子吧,比如一個人說“我這句話是在說謊”,。 哥德爾說,,這句話是不可證明的,也不可證偽的,,因為它會導致自相矛盾,。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因為這些特殊命題無法證偽,,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永遠都是真的,。但如果要說它是“真”的,,就需要一個外部觀察者,從這個系統(tǒng)之外來看它,。你不能在這個公理系統(tǒng)內部來表明這一結論,。 再者,這個論點假設了算術是相容的,,實際上,,如果算術不相容,那么每個命題都可以被證明,。嚴格來講,,哥德爾表明,,一個形式算術系統(tǒng),,要么是不完備的,要么是不相容的,。 20世紀是人類世界觀改變最徹底的一次,,以前,人們認為這個世界就算是神奇的,也是我們人類理性假以時日可以掌控的,,未來的知識,,我們不是不知道,只是現在不知道,,以后我們肯定能知道,。這種樂觀主義充斥著19世紀,尤其是一個又一個新發(fā)現和新發(fā)明更是鼓舞了人類的信心,。 然而,,到了20世紀初,人類的這種樂觀被打碎了,,物理學上,,迎來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而量子力學的真隨機讓我們在情感上難以接受,;在數學上,,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更是將我們傳統(tǒng)的信心碎得七零八落;在信仰上,,上帝已經死了,,因此我們只能靠自己,故而有了存在主義,。 我們似乎對這個世界,,一無所知。 然而,,面對如此狀況,,我們也不要絕望,也不該絕望,,我們可以按照我們目前所已知的,,一步一步往前拱。 圖靈現在腦子里面所想的,,是如何用一種機械式的手段來代替人們進行計算,。 Part 06 圖靈機的概念與可計算數 1935年,22歲的圖靈寫出了《論可計算數及其在判定問題上的應用》,,簡稱《可計算數》的論文,,它從數學上定義了著名的圖靈機。不過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圖靈機只是一個概念,,真正出現在人類世界中,是1950年代的事了,。 1936年,,“computer”這個詞還只是一個含義,,一個做計算的人。圖靈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人類的記憶能力必定是有限的,,甚至還討論了一點人類大腦的本質,。他假設思維狀態(tài)是可數的,以此做為論證的基礎,這是一個非常大膽的想法,。應該尤其要注意一點,,因為根據量子力學,,物質的狀態(tài)確實可以無限地相疊,。 圖靈論點的核心非常明確,人類計算者的每種思維狀態(tài),,都可以用相應的機器狀態(tài)代替,。 從1935年的春天,到1936年4月中旬,,圖靈一門心思在研究這個“可計算數”,。雖然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結束了天真的唯物主義幻想,但也為圖靈打開了另一扇大門,。他決定通往一個新方向,,在這個模型中,可以用最基本的磚塊:狀態(tài),、位置,、讀出、寫入來搭建最復雜的過程,。 圖靈證明了,,不存在一種超自然的機器,能夠解決所有的數學問題,,但在此過程中,,他似乎是發(fā)現了一些超自然的東西。通用機器能做任何機器所做的工作,,而且他論證了任何人類計算者的工作,,都可以由機器做到。因此,,如果有一種機器,,能夠讀取各種其他機器的描述,放入自己的紙帶中,,就能執(zhí)行等價的人類心理活動,。一個機器,一個代替人類計算者的機器,!一個電子的大腦,! Part 07 謎機的出現,讓英國備感壓力 1937年,,法西斯主義在歐洲愈演愈烈,,與日本和意大利不同的是,德國的陸軍,、海軍,,也許還有海軍,還有一些其他組織比如納粹黨衛(wèi)軍,,使用了一種完全不同的通信系統(tǒng)——謎機,。這種機器在20年代就已經推進市場了,德國人通過不斷的修改,,使它更加安全,。(謎機還有一個更通用的名字,恩格瑪機) 關于這個謎機,,說來也挺有意思,,它是一種機械電子式的加密機,算是密碼學上的一個突破,,自它之后,,曾經靠紙筆運算的破解手段就逐漸沒用了。謎機預示著機械和電子加密時代的到來,,因此很多人將其稱為第四代加密法,。關于謎機的一些技術細節(jié),這里就不展開了,,只要知道一點,,解鎖一個密碼很多時候靠的就是海量試錯和暴力突破,但在謎機這里,,這種可能性是越來越低,,因為海量的運算不是千倍萬倍的試錯,而是指數級別的試錯,。 第一臺謎機是在一戰(zhàn)結束后不久,,由一個叫雪畢伍斯的人發(fā)明的。這種加密法幾乎是很難破解的,,如果還是按照以前那種人工算法,,就算是一個人一輩子的時間都不可能完成。因此,,要破譯謎機,,解鈴還須系鈴人,破譯者也需要借助機械和電子,。 雪畢伍斯的第一代謎機并沒有引起德國軍方的重視,,主要也是因為德國的迷之自信,。之前講一戰(zhàn)的時候,實際上德國的無線通信早就被英國截獲并破譯了,,但英國對此一直都沒有公布,,1918年的德國還天真的以為,自己的密碼學是歐洲先進的,,因此也就沒有重視,。 1923年,英國也是自己吃飽了飯撐著沒事干,,報紙上突然刊登了兩則消息,,其中一條是丘吉爾寫的,他講了1914年英國和俄國是怎么搞定德軍密碼的傳奇故事,,另一條是英國軍方解密的關于一戰(zhàn)的歷史數據,,其中自吹自擂了一番自己的密碼學優(yōu)勢。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可能也是英國猜想德國早就知道自己情報的泄露了,但實際上在此前,,德國一直都不知道,。當德國看到這兩條消息時,嚇了一跳,,而后才找到了雪畢伍斯,,開始大量訂購謎機。 德國這邊的緊急更新加密系統(tǒng),,英國就只能眼睜睜著看著自己在密碼學上的優(yōu)勢逐漸喪失,。1938年,對于英國人來說,,德國的謎機就成了一個難題,,他們認為這個問題是無法解決的。按照計劃,,英國需要雇傭60名密碼專家,,圖靈也正因為此加入了這個隊伍。 也許早在1936年起,,圖靈就已經和政府有了聯(lián)系,,不過也有可能是有人推薦了他,不管怎樣,,圖靈現在被政府雇傭了,。按照圖靈這幾年的經歷來看,為政府工作算是兼職。 Part 08 圖靈與維特根斯坦對數學的分歧 1939年春天,,圖靈第一次在劍橋開課,,與此同時,他還參加了維特根斯坦的數學基礎課,。雖然這倆人對數學邏輯有著同樣的熱忱,,但方向是不一樣的。圖靈的課,,是一場數學邏輯的游戲,由最初的公理,,推導出整潔而嚴密的定理,,按照精密的規(guī)則系統(tǒng),發(fā)展出數學體系,,并發(fā)現這個過程中的局限性,。而維特根斯坦講的是數學哲學,,他的問題是,,數學到底是個什么東西,。 維特根斯坦關心的問題,,是數學與日常語言的關系,他倆進入了一場關于整個數理邏輯體系的爭論,。維特根斯坦認為,創(chuàng)造一個嚴密的、確定的邏輯系統(tǒng),,對于追求真理而言,并沒有半毛錢作用,。 對于數學內部的矛盾,,維特根斯坦并不較真,這可能與他的哲學體系也有關系,,因為他認為,,能夠言說的世界,那就言說出來,,如果不能言說,,那就閉嘴。而圖靈是一個極為較真的人,他不能對數學內部的矛盾視而不見,。就比如,“我在說謊”,,這個命題在邏輯上就是矛盾的,,如果這命題是真的,那么我們得出的結論就是我在說謊,,這句話又不是真的了;如果這個命題是假的,,那么也就是說我不在說謊,,那么這個命題又是真的了,。 維特根斯坦的意思大概就是,,繞來繞去干嘛呢?不累嗎,?有什么用呢,?這只不過是一個文字游戲罷了,。打王者不香嗎?撩妹不香嗎,?整天搞這種無聊的問題,,你們是不是覺得生活過得太好了??! 圖靈卻一臉認真的說:“如果我們把一個矛盾的原理用于實踐,可能會出問題,?!?/strong> 這可能是每一位數學家的執(zhí)念,或者說要維護的美好,,努力使它相容與自洽,。對了,嚴格意義上來說,,維特根斯坦并不是一個數學家,,而是一個哲學家,。 Part 09 二戰(zhàn)中的圖靈 面對德國納粹的野心,在一旁的波蘭誠惶誠恐,。1938年,,波蘭情報局表示,他們掌握了一些關于謎機的信息,,他們搞清了謎機內部結構,,將破譯的結果分享給了盟友英國和法國。不過不久之后,,波蘭就淪陷了,。 1939年9月1日,德國與蘇聯(lián)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英國也在隨后向德國宣戰(zhàn),戰(zhàn)爭的齒輪一旦開啟,,就難以停下…… 為了對付德國的謎機,,圖靈想出了一種新的破譯機器,炸彈機,。1940年初,,圖靈在新興炸彈機的設計中體現了一種通過機器,“自動化”的破譯方法,。關于炸彈機和謎機的具體工作內容,,這里就不多說了,太繁瑣,。大家只要理解成,,這是一場密碼學上的攻擊與防御的戰(zhàn)爭。 炸彈機是自動化的,,在一旁嘟嘟嘟自己運轉,,破譯德軍的密碼,可有的時候,,它會停下來,,停下來就代表它破譯成功了嗎?并不是,,因為這只是炸彈機出現了相容的狀態(tài),,但這并不一定就是找到了正確的答案。這樣的停止,,有的時候會有意外發(fā)生。通過概率論,,可以計算這種意外停止的概率,。每當它停止,,都必須由人工在謎機中檢查,看它是否可以正確地將其他的密碼也解成德文,,以此類推,,直到找到真正的答案。 后來,,隨著戰(zhàn)爭擴展到了海上,,圖靈便為海軍服務去了,他并不是很了解他的整個工作環(huán)境,,他只熟悉4號營房的緊急氣氛,。他為海軍工作,而海軍只是很勉強地把他們的密碼人員派到政密學校,。保守的海軍希望自己擁有自主權,,作為世界上最大艦隊的擁有者,海軍認為自己有能力控制戰(zhàn)爭,。但它實際上失敗了,,英國海軍沒有學會這一點:海軍不僅要依賴力量,還要依賴信息,,因為槍炮和魚雷必須在正確的時間打到正確的地方,,否則打了就是白打,就是在搞軍事演習,。海軍的情報組織,,在新生代的任何人看來,都是維多利亞時代的落后產物,。 對于密碼通信,,有的人可能會憑著經驗說出個一二三,但現在的目標是機械化大生產,,必須把模糊的直覺變成精確的機械過程,。這其中需要的許多理論工具,在18世紀就已經構建好了,,但對于政密學校來說,,這些還是很新鮮的。英國數學家托馬斯·貝葉斯已經將反概率形式化了,,反概率這個術語是說,,對于一個結果的原因的概率,而不是對于一個原因的結果的概率,。(參見貝葉斯定理) 隨著圖靈等人工作的進展,,英國可以捕獲并解讀德軍的信息,雖然是延后了幾天,但這也比沒有的好,。1941年5月7日,,慕尼黑號被英軍發(fā)現繳獲了,它泄露了謎機的設定,,使圖靈能夠實時地破譯6月的通信,。終于,他們可以毫無滯后地掌握德軍的當日戰(zhàn)術了,。 1941年6月初,,借助信息優(yōu)勢,英國海軍搶在俾斯麥號之前就掃清了先行進入大西洋的運輸船,,除掉了八艘中的七艘,。這看起來是個好消息對不對,實際上仔細一想,,這對于英國來講反而是糟糕的,,為啥呢?難道敵人在我面前是透明的不好嗎,?是透明的不就可以提前做準備和攻擊了嗎,? 你當德國人是傻子嗎?就好比,,你每天下班回到家中,,都會接到一個電話,電話里面將你一天的行程仔仔細細告訴了你,,請問你會無動于衷嗎,?你腦海中的第一想法肯定是,被跟蹤了嘛,,被監(jiān)視了嘛,! 如果德軍一旦對自己的謎機被破譯起疑,那么肯定會更改密碼,,如此,,圖靈等人之前的工作就又得重新來一遍。 事實上,,這次行動確實出賣了圖靈的成功,,德國當局立即意識到,運輸船的方位必定以某種方式被敵方截獲了,,并展開了調查,。然而,他們的專家卻排除了謎機被破解的可能性,,反而歸因于在德國身負盛名的英國情報局,。 Part 10 圖靈差點結婚了 在此期間,圖靈與一個叫瓊·克拉克的女人走上了談婚論嫁的道路,他們一起去了幾次劇院,,并一起度了幾天假,,圖靈提出結婚,,瓊欣然同意,。不過,幾天之后,,圖靈還是告訴了瓊,,他們不能結婚,因為他是同性戀,。 ▲ 電影《模仿游戲》中的克拉克 事情還沒有結束,,瓊并沒有被這恐怖的詞語所嚇到,婚姻仍然繼續(xù),,圖靈送了她一枚戒指,。瓊也是一個密碼人員,做著這樣的工作,,讓她有的時候看起來像個男性,,這可能也是最初吸引圖靈的一點吧。而且圖靈他們的工作很特殊,,除了一些工作上的事情外,,很少與同事有過多的接觸,這也是為了防止他們產生過多的交情,,畢竟,,為軍方工作的密碼學者,也都知道自己的特殊性,。 這倒也符合圖靈的性格,,他也不喜歡和別人進行過多的交流。圖靈是一個很怪異的人,,以前在學校的時候,,就有一個綽號叫作“數學狂”,而且他還有從南安普頓騎車到校的事跡,。正如在學校一樣,,他的種種怪癖故事,也在布萊切利的圈子里流傳,。(布萊切利園是二戰(zhàn)中英國的情報部門) 7月初,,圖靈花粉過敏,持續(xù)的工作使他頭暈目眩,,因此他就戴著一個防毒面具來上班,,他不在乎看起來像什么。他的單車也很獨特,需要進行一個周期性的計數,,每當轉到一定的圈數,,一個彎曲的輪輻就會碰到一個特定的鏈節(jié),以防止掉鏈子,。圖靈很喜歡解決機械故障,,這使他節(jié)省了等待修理的一周時間,而且還意味著別人誰也無法騎它,。他為了防止茶杯丟失,,就用一個鏈子把它鎖在8號營房的暖氣管上,眾人嘲之,。 圖靈極少關心外表,,特別是他自己的,他看起來總是剛起床的樣子,。他不喜歡用剃刀刮胡子,,而是用一個老舊的電動修面器,也許是他怕萬一剃刀刮出血來會使他暈厥,。盡管他不吸煙,,但他的牙齒非常黃。最吸引人們注意的是他的手,,他的指甲上面有奇怪的紋路,。他從來都不清洗或修剪指甲,即使是在戰(zhàn)前也沒有,,他總是習慣用牙齒來啃,,把它們啃得更加糟糕。 圖靈和瓊的關系并沒有維持太久,,倆人相處不到半年就分手了,,他們雙方都很沮喪,但瓊能夠理解圖靈,。,。 Part 11 二戰(zhàn)后的圖靈 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戰(zhàn)爭對于盟軍來說越來越有利,,至少在德國一開始橫掃歐洲的時候,,那種絕望已經消退了很多。1942年,,隆美爾在埃及的進攻受挫,,密碼破譯工作起到了很大的幫助。英國靠著破譯出來的信息,,能夠找到更重要的目標去破壞,,隆美爾在這樣的攻擊下,,失去了四分之一的供給。 在世界的另一邊,,日本在中途島也受到了嚴重的打擊,。 11月,圖靈來到了美國,,他曾經在1936年9月來過美國,,并與丘奇一起工作。前一次的美國之行,,他對群論作了一些研究,,并撰寫了博士論文,。 回到英國后,,圖靈繼續(xù)工作,并結實了一位科學家兼哲學家型的工程師,,這個人叫克勞德·香農,。他們二人算是棋逢對手的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 圖靈【左】 香農【右】 自從進入文明時代,,人類就開始思考關于機器的問題,但是直到《可計算數》的提出,,機器才有了嚴格的數學定義,。人們在通信方面,也進行了很多思考,,這個領域也需要現代化的思想,,而正是克勞德·香農對此給出了精確的概念定義。1940年,,香農完成了他的第一份在該領域的論文,,并且在1943年,他的基本思想在貝爾實驗室開始得到應用,。對于X系統(tǒng)的設計,,有一部分問題,現在正需要由他來解答,。 圖靈與香農的工作并不是平行的,,但也有交叉。圖靈給香農看了《可計算數》,,香農讀過之后,,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們的觀點基本一致,,即大腦并非神圣不可侵犯,,如果一臺機器具有與大腦一樣的工作原理,,那么這臺機器就同樣具有思維。 1943年2月2日,,德軍在斯大林格勒的失敗標志著浪潮的逆轉,。不久之后,數學界大咖希爾伯特去世,,3月4日,,圖靈完成了他的論文《關于基于時間片段擾亂技術的語音加密系統(tǒng)》。 在這之后,,圖靈已經不直接參與密碼分析工作了,,但他目前仍舊留在布萊切利。他開始研究象棋機器,,早在1941年的時候,,他就已經在構思這個機器了。唯物主義認為,,大腦的機制中不存在靈魂這種玩意兒,,而圖靈是一個無神論者,與戰(zhàn)前相比,,他對那些反上帝和反教會的玩笑更加不在乎了,。 大約在1943年4月,在紐曼和兩位助手工作的F營房,,郵政工程師們組裝了第一臺電子計數器,。這臺機器和它的后續(xù)型號,被稱為羅賓遜機,。它們依靠一些早期的論文,,解決了一些工程上的難題,但是這些羅賓遜機依然存在很多瑕疵,,比如容易著火等,。 但是,雖然一開始遇到了很多麻煩,,但計算機已經逐漸從人類的頭腦中成為了現實,。圖靈知道所有的這些發(fā)展,但他拒絕直接參與,。 1945年5月8日,,歐洲勝利日,德國投降了,。戰(zhàn)后,,圖靈希望繼續(xù)回到國王學院去做研究員,繼續(xù)拿著每年300英鎊的工資,。圖靈作為功臣并沒有受到額外的獎賞,,因為他工作的特殊性,,是密碼學家,保密法設計國家安全,,不能正大光明地表彰他們的工作,。好在,圖靈對此也不在乎,。 二戰(zhàn)結束后,,布萊切利園就徹底解散了。根據保密法的限制,,二戰(zhàn)中的密碼學資料在1970年代公布,,第一本專門寫布萊切利園的書在1974年出版,而當時,,很多當年參戰(zhàn)的密碼學家已經去世了,。 圖靈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破解對戰(zhàn)爭究竟起到了什么具體的作用,不過,,他似乎對這一切也不care,。 Part 12 我們有必要知道大腦是如何進行思考的嗎? 圖靈最想做的,,還是將多年前構想的圖靈機制造出來,他對大腦這個詞的理解,,與十年前對思維狀態(tài)的理解是相容的,。圖靈機的狀態(tài),也可以看作是思維的狀態(tài),。這也就是說,,圖靈機模型是不依賴于物理實體的。實際上,,拉普拉斯妖式的物理決定論,,在現實中是無法實現的,因此這可能會阻礙圖靈機的實現,。但這種理由,,對圖靈機是不成立的,為啥呢,?因為圖靈機的模型中,,一切都可以用有限的符號集來描述,而且以離散的狀態(tài)來精確地運行,。 在圖靈的想法中,,物理和化學的唯一用處,就是作為離散狀態(tài)和輸入輸出的表現載體,,真正重要的是這些狀態(tài)的邏輯模式,!就好比,,無論大腦要做什么,都是因為它的邏輯結構,,而不是因為它長在人的頭里,,也不是因為它是由細胞組成的有彈性的組織。 不管大腦是如何進行思維的,,圖靈需要知道的,,只是用一種機械化的方式來描述大腦如何存儲文字、圖片和技能,,以及感官信號輸入與肌肉信號輸出之間的關系,。 說白了,所謂的圖靈機,,就是一種數學模型,,計算的本質是一種機械運動,但它需要信息控制,。這個觀點得益于圖靈的精神導師馮·諾依曼,。(需要注意的是,當時可謂是群星璀璨的時代,,圖靈的成功,,離不開他與朋友的交流和幫助,比如哈代,,希爾伯特,,馮·諾依曼,香農,,紐曼和亞歷山大) 同時代的其他人,,都在盡可能地將計算機模擬成人腦,甚至去了解人腦究竟是如何進行思考的,。就好比,,一道數學題,我們人類拿到手,,就去思考,,這道題什么意思呀?是考察我哪方面的知識點呀,?它里面講的都是什么呀,? 如果我們在設計計算機的時候,沿用這種思路,,那么很可能,,到現在都不會出現計算機。為啥,?因為這在當時來講,,就是一條死胡同,。 我們有必要讓計算機學會思考嗎? 仔細想想,,其實沒必要,! 我們只要計算機給我們結果,我輸入一段數據,,然后計算機輸出另一個數據,,至于它是怎么思考的,我們根本不關心,。就像大部分老板對待員工一樣,,他在乎你是怎么思考的嗎?他要的是結果,!結果,! 那么圖靈計算機的關鍵就不是“為什么”,而是“是什么”,。 以解數學題為例,,我們人類是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而計算機則只需要知其然就行了,,它只要按照我們人類設定的規(guī)則去計算就行了,管它是否理解數學題背后的意義,。 計算機的這個本質到現在都沒有變,,至于計算是如何通過機械運動實現的,這就涉及到信息論之父香農的一項發(fā)明,,開關電路了。 雖然當時有很多牛人在試圖制造出計算機,,但圖靈卻不跟他們一伙,,而是自己研究與思考。他與當時的馮·諾依曼不同,,人家是有上面人的要求,,而圖靈則是純粹為了自己。也就是說,,沒人要求圖靈必須去研究計算機而且盡可能制造出一個,,這完全就是他的個人興趣。 按照圖靈的想法,,機器本身并不需要理解它的工作,,它只需要執(zhí)行。我們筆記本鍵盤上的數字,,從0-9,,其實就是脈沖,。機器的工作對象并不是數字或指令,而只是脈沖,,我們可以將脈沖理解成數字和指令,,但機器本身并不知道脈沖究竟是啥玩意兒。 一直以來,,圖靈就將數學當成了一種符號游戲,,就像國際象棋一樣,是由規(guī)則來控制的,。他從來也沒想過那些棋子具有什么意義,。這對圖靈來講,是再正常不過的了,,但對其他人來講,,可能就是難以接受的、膽大妄為的想法,。 如此說來,,機器只是在表面上模仿大腦。但如果要較這個真,,那倒是要問一問了,,誰知道真正的大腦是怎么工作的?圖靈認為,,無論對于機器,,還是對于大腦,外在行為就是標準,,而語言的唯一作用,,就是實施這種標準。如果機器能夠完全模仿大腦的外在表現,,那就沒有必要關心它的內部是怎么做的,,人們應該直接認為,機器就是在做算術,,就是在下棋,,就是在學習,就是在思考,。 除了對計算機的思考外,,圖靈是一個樂于運動的人,騎單車對他來講是家常便飯,,除此之外,,他還不斷地練習長距離的跑步,逐漸發(fā)展成了馬拉松。 再進一步,,圖靈希望通過“思維狀態(tài)”來建造大腦,,他認為,人類大腦一定存在著某種極致,,沒有什么更高等的東西在為人腦編程,。一定存在著某種方法,可以使機器自動地學習,,就像人類的大腦一樣,。注意,是學習而不是思考,。 我突然覺得,,這有點類似英倫三島的“經驗主義”,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的分歧我之前也講到過很多次,。而圖靈的這種想法,,實際上就是經驗主義的典型代表,因為他認為嬰兒的大腦是不具備智能的,,智能是后天習得的東西,。 有的時候想想,如果英國沒有這種經驗主義的氛圍與環(huán)境,,不知道人類在計算機的道路上還要走多少彎路,。歷史,總是一層接著一層,,總是一個燈泡點亮另一個燈泡,。讀歷史讀到兩個燈泡之間的聯(lián)系,就像是發(fā)現了一塊寶藏一樣,,讓人興奮不已,。 圖靈將只會執(zhí)行指令的機器形容為“最沒腦子的人,只會照本宣科”,,而它所設想的這種機器,,不僅能夠執(zhí)行指令,而且還具備某種“直覺”,,這幾乎就是智能的象征。 這樣的思想與之前圖靈所摒棄的讓機器“知其所以然”的想法并不矛盾,,機器就像是學生一樣,,以某種確定的方式逐漸成長,但卻沒有人知道其內部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人們只能看到最終的結果,。 圖靈設想,機器除了“電子大腦”之外,還可以裝備“攝像機,、麥克風,、揚聲器、輪子和機械手”,。他開玩笑地說,,這樣的機器可以在田間散步,尋覓自己想要的東西,。 這簡直就是當今熱議的人工智能,,早在上世紀二戰(zhàn)剛結束的時候,圖靈就已經設想了一條美好的道路,,后人只不過是按照圖靈的設想,,一步步去實現罷了。不過呢,,圖靈所設想的人工智能與如今的人工智能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甚至是兩條不同的路,圖靈的人工智能是萬能的,,啥都能學,,啥都能做,不僅能掃地,,還能給你講段子,,還能幫你去做飯,而現在的人工智能,,則是專業(yè)性的,,掃地的歸掃地,聊天的歸聊天,,負責寫段子的寫段子,。 1949年,圖靈成為了曼徹斯特大學計算機實驗室的副主任,,開始負責最早的真正意義上的計算機——“曼徹斯特一號”的軟件理論開發(fā),。他的工作,是使曼徹斯特機用起來更方便,。到了10月份,,這臺機器已經就緒,接下來的任務就是為其編寫操作手冊,。 不過很快,,圖靈就辭職了,到了1950年,,他徹底被人們遺忘了,。 Part 13 圖靈測試 圖靈不是那種在乎自身名譽的人,甚至對數學與邏輯之外的東西都提不起興趣。離開團隊之后,,他又有了新的想法,,并將其寫成了一篇名為《計算機器與智能》的論文,于1950年10月發(fā)表在了哲學期刊《心靈》上,。 圖靈設想了一個游戲,,一個房間里有兩個人,一男一女,,房間外面有一個人,,這個人可以提問題,里面的兩個人通過寫字來回答,,然后他要猜測,,里面哪個人是女人。男人要設法欺騙猜測者,,而女人則要設法使猜測者相信自己,,所以他們都可以說:“我才是女人,你不要相信他,!” 這段內容其實很跑題,,而且圖靈說得很不清楚。就這個游戲本身來看,,即使男人能完美地模擬女人的行為,,也不能證明任何東西,因為性別不取決于符號,。但是,,圖靈本來想表達的意思,其實是這種模仿原則在思維和智能問題上的應用,。把這一男一女,,換成一個人和一臺計算機,如果猜測者根據寫出來的回答,,無法辨別哪個是人,,哪個是計算機,那么本著“公平對待機器”的思想,,就必須承認計算機具有“智能”,。 這是一篇哲學論文,圖靈提出了一種基于模仿原則的檢驗標準,。他的觀點是,,一個人無法真正地判斷別人是否具有“思維”,他只能將其與自身進行比較,,而且他認為,沒有任何理由不以同樣的原則來對待計算機。 這也就是著名的“圖靈測試”,,用來測試一臺計算機是否具有智能,。 目前,已經有相當一部分的人工智能成果,,通過了圖靈測試,。但遺憾的是,還沒有任何一款產品達到了圖靈所設想的人工智能,,為什么呢,? 因為圖靈設想是一種全能型的人工智能,既能談戀愛,,又能算算數,,而我們今天所談到的人工智能,都是“專業(yè)化”的,。如今人工智能的發(fā)展,,在80年代就已經背離了圖靈最先的設想,不過這種背離也并非是錯誤的,,因為至少我們獲得了專業(yè)性的人工智能,。 圖靈在威姆斯洛買了一所房子,他開始過起了屬于自己的隱居生活,,對生命的誕生與變化產生了興趣,,他一直在思考…一直在思考… 1951年2月12日,弗蘭迪公司生產的馬克1號計算機送到了曼徹斯特,,部署在了一個專門為它新建的計算機實驗室里,,圖靈似乎看上去很高興。 差不多20年過去了,,從有了這個想法之后到現在,,計算機終于成熟了。圖靈為世界所做的一切,,還有世界對他所做的一切,,最終變成了一臺電子通用機,供他探索生命的秘密,。 Part 14 天才的隕落 不過,,圖靈的末日也快來臨了。他走在牛津的街上,,盯上了一個年輕的男子,,此人名叫阿諾德·莫瑞,只有19歲,,由于營養(yǎng)不良和精神焦慮,,他的身材很消瘦,。他目前沒有工作,之前因為在倫敦干了一些小偷小摸的行為而被警察抓住了,,遣送回了曼徹斯特,,成了一個無業(yè)游民。他現在經濟困難,,基本靠父母維持生計,。 莫瑞之前也是一個充滿了理想的人,他夢想與一位姑娘談戀愛,,但由于生活所迫,,他答應了與圖靈交往,因為圖靈向他許諾,,要讓他過上好日子,。 第一次見面,圖靈帶他吃了頓飯,,還邀請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一般來講,這種事情找一個沒人的小樹林或者橋洞里面解決就行了,,但圖靈似乎是有著想和他長期交往的心態(tài),。莫瑞接受了圖靈的邀請,但他沒有去,。 在之后的星期一下午,,圖靈在街上又遇見了莫瑞,這一次,,他倆一起來到了圖靈的家里,,并且一直待到了很晚。臨走之時,,莫瑞答應圖靈,,自己會在1月12日再來,圖靈寄給了他一個鉛筆刀,,作為圣誕禮物,。 1月14日,莫瑞來到了圖靈家,,作為客人被要求留宿,,這種嘛,大家懂就好,,我就不描述了,。 讓莫瑞感到驚訝的是,圖靈竟然還有仆人,,可能上一次來并沒有仔細觀察過…… 第二天一早,,圖靈起床準備了早餐,,而后倆人繼續(xù)聊天,回味昨晚的愉悅,。圖靈一開始給莫瑞錢,,但莫瑞拒絕了,因為他不想這么直接,,好像在賣自己的肉身一樣??赡?,莫瑞是希望圖靈以一種搬得上臺面的理由將錢給自己,但圖靈是一個喜歡自由,,不服從權威的人,,他對莫瑞的傳統(tǒng)感到嗤之以鼻,很不爽,。 又過了一天,,圖靈發(fā)現自己錢包里的錢少了,他懷疑是莫瑞偷的,,很生氣,,寫信給他,表示斷絕來往,。 幾天之后,,莫瑞找上了圖靈,問他為啥要分手,,并否認偷錢,。 莫瑞還說,自己分期付款買了一套衣服,,還欠了10英鎊,,并向圖靈借了3英鎊。圖靈給了他,,幾天后,,莫瑞來信,表示了感謝,,并表示自己還要借7英鎊,。 圖靈對這種討錢的方式非常不爽,他并不是小氣,,這點小錢他也不在乎,,他只是在意事情的合理性,也就是邏輯,。他讓莫瑞將欠錢公司的名稱告訴自己,。后來,。莫瑞來到圖靈家,抱怨圖靈不信任自己,,而后拿走了7英鎊的支票,。 1月23日,圖靈回到家,,被震驚了,,因為他家被偷了,雖然丟失的也就一些瑣碎物品,,價值約50英鎊,。圖靈報了警,警察來到現場后 采集了指紋,。圖靈強烈懷疑這一切都是莫瑞干的,,隨后寫信給他,批評了他,,并且表示7英鎊是要還的,。 2月2日晚上,莫瑞再次來到了圖靈家,,圖靈的心軟了,。莫瑞堅持證明自己的清白,而且還說,,他有一個朋友叫哈里,,今年20歲,自己曾向他提起過圖靈,,目前他也成了無業(yè)游民,,為了生計發(fā)愁,曾經還想慫恿莫瑞一起干一票大的,,但被莫瑞拒絕了,。 莫瑞懷疑,這一次肯定是哈里干的,。 于是,,圖靈和莫瑞又睡在了一起,但圖靈留了個心眼,,他在夜里起來,,把莫瑞指紋的杯子收了起來,準備跟之前警察采集的盜賊指紋進行比對,。 警察取到了哈里的指紋,,找到他的時候,哈里就將圖靈與莫瑞的事情一股腦說了出來,。在面對警察質問的時候,,圖靈一點都不帶藏的,,一五一十都告訴了警察。 哈里合理地辯護說,,盜竊圖靈是合法的,,因為他是性侵犯者,他已經喪失了法律的保護,。圖靈的陳述報告,,把自己推入了這樣的泥潭,因為其中包含大量的“性侵犯”細節(jié),,雖然這是莫瑞自愿甚至是主動的,,但這只是他自己的理解。他希望把這描述成個人之間的“私事”,,但這是不可能的,他沒有認識到,,同一件事對不同社會背景的人,,可能會產生完全不同的意義。 圖靈對法律的態(tài)度是不現實的,,法律不關心他的精神矛盾,,只關心他的所作所為。這對他來說太過荒謬,,但事實就是如此?,F在,警方對他的“性侵犯”行為展開了強制的,、仔細的,、徹底的調查。 圖靈違反的是1885年刑法修正案第11條“嚴重猥褻罪”,,在當時,,男男之間發(fā)生性行為,不管是在公開場合還是私人場合,,都是犯罪,。 圖靈的“性丑聞”被曝光后,他突然間就成了一個變態(tài),,一個笨蛋,。事情發(fā)生后,圖靈第一次給哥哥約翰寫信:“我想你已經知道了,,我是一個同性戀,。” 約翰對弟弟的事一無所知,,一直以來,,他以為弟弟只不過是不喜歡女人罷了,,沒想到他竟然喜歡男人。不過,,作為哥哥的他,,依舊在看了信的內容后立刻丟下了手頭的工作,火速趕往曼徹斯特,,向一家頂級的律師進行了溝通,。 一位資深律師表示,可以勸圖靈進行“有罪辯護”,,但這讓圖靈陷入了兩難的境地,,為啥呢?因為若是否認了這些行為,,那就是撒謊,,那就是不合乎邏輯的。在圖靈這樣看重邏輯的人看來,,是荒唐的,。而且,他交給警方的證據,,是不可能翻過來的,。 圖靈的同事本來就覺得他是一個怪物,以前就盡量避免與他接觸,,這下好了,,圖靈被徹底孤立了,不過他的恩師紐曼還是站在了他一邊,,表示無論如何都要保住圖靈的工作,。 不過,一個有利的事實是,,在1951年被指控“嚴重猥褻罪”的746人中,,最終只有174人入獄,而且絕大部分都不超過6個月,。如果圖靈被指控“雞奸罪”之類,,他的處境就會更加危險,法律對各種性行為區(qū)分得很仔細,。此外,,圖靈這次是初犯,這也會減小入獄的可能性,。但是,,隨著時代變化,人們的想法也在變化,那些研究同性戀的人,,現在不僅研究如何描述,,還要研究如何治療。(這種就是典型了吃飽了飯撐著沒事做,,就算別人有病,,關你屁事,你還覺得自己手上有藥,?) 1952年3月31日,,圖靈的案件得到了開審,他們二人都承認了所有的指控,,盡管圖靈不認為自己是有罪的,。控方律師在陳述時,,特意強調圖靈不知悔改的惡劣態(tài)度,。 實際上,只要圖靈圓滑一點,,是有可能獲得減刑的,,至少不用承擔之后的痛苦,但他沒有,,他認為對的就是對的,認為錯的就是錯的,,他蔑視權威,,蔑視規(guī)則,說難聽點,,叫自我主義,,說好聽點,叫獨立精神,。(這一點上,,圖靈讓我想起了蘇格拉底) 莫瑞的律師表示,莫瑞是無辜的,,他只不過是受到了圖靈的教唆,。對此,圖靈接受這樣的說法,,但絕不懺悔,,這也就是說,圖靈甘愿替莫瑞受罰,。希爾伯特曾這樣評論伽利略的懺悔:“他不是傻瓜,,只有傻瓜才認為科學需要殉道——那在宗教上也許是必需的,但科學自有時間來證明?!?/strong>但是,,圖靈面對的,并不是對科學真理的審判,。 擺在圖靈面前的審判結果,,要么是蹲監(jiān)獄,要么就是進行治療,。圖靈選擇了后者,,雖然這個選擇并不輕松。他要因此被切割包皮,,他的文章也要受到各種討厭的審查,。而且,他其實并不在乎生活環(huán)境,,一年的牢獄生活,,并不比舍爾伯尼更糟。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選擇入獄,,他的工作就很難繼續(xù),他極有可能失去曼徹斯特的職位,,以及心愛的計算機,。一面是自己的身心,一面是學術生涯,,這是個非凡艱難的抉擇,。最終,圖靈選擇了“思維”,,犧牲了“情感”,。 莫瑞無罪釋放,他茫然地走出了法院,,隨后,,他發(fā)現鄰居總是對自己指指點點。幾個星期后,,他逃到了倫敦,,找了份工作,玩起了吉他,,似乎成了一個“搖滾少年”,。 圖靈接受的治療是“雌性激素”注射,這會導致他陽痿,,但科學觀點認為,,這種是可逆的,,只要藥物停止,他還是能勃起來的,,但這種治療導致了他乳房增大,。 接受治療后的圖靈,雖然也完成了一些工作,,比如和朋友利用一個隨機數發(fā)生器,,開發(fā)了一個軟件,來自動撰寫“情書”,,其中有一封是這樣的: 親愛的寶貝: 你是我熱烈的感情伙伴,,我的愛意與你心愿緊貼在一起。我的愛渴望你的心房,,你是我惆悵的憐惜:我溫柔的愛,。 你的甜蜜的MUC 不久之后,曼徹斯特有了馬克2號計算機,。 這個世界,,已經進入了計算機時代,似乎圖靈的任務已經完成,,雖然他是一個無神論者,,不過我想,他該回到上帝的懷抱中去了,。 1954年6月7日夜里,,圖靈咬了一口涂了氰化鉀的蘋果,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據說,,這個被咬了一口的蘋果的形象,被喬幫主所用去,,成了“蘋果”手機的商標。 圖靈的死,,震驚了所有認識他的人,。這件事就像一團迷霧,沒有任何暗示,,沒有任何預兆,,沒有任何解釋,似乎是一次無緣無故的自我了斷,。人們清楚地知道,,他不快樂,他很敏感,,他是個正在接受精神輔導的患者,,他承受著任何人都不能承受的苦難。但是,審判已經過去兩年了,,激素治療也在一年前結束了,,他看起來已經經受住了一切。對于這兩年與他相處的人們來說,,他的死亡與這些事情沒有關聯(lián),,他們看到的圖靈,完全沒有表現出頹廢,、恐懼和絕望,。他們無法相信他的死,他不是個會自殺的人,。但是他們也許忘了,,自殺和軟弱并沒有直接的關系,正如圖靈1941年引用王爾德的話:勇者揮出鋒利的劍,。 Part 15 后記 圖靈與羅素一樣,,都是一個看重邏輯的人,但他更像是一個純粹的學者,,羅素好歹還對政治有興趣,,也會入世,而圖靈則是一個出世者,。他那短短的生命,,將人類引入了計算機時代,而他最后的結局,,卻如此令人惋惜,。 也許,每一個天才,,都有屬于自己告別這個世界的方式,。我們看不見圖靈的情感,也不知那少了一口的蘋果肉里,,是否蘊藏了圖靈一生難以啟齒或不可告人的情感,。 我不相信圖靈是一個沒有情感的人,很可能是從小與父母離居的成長環(huán)境,,以及初戀的死亡,,將圖靈的情感深深地埋在了他心里。 哦,,也許,,在圖靈看來,情感就像大腦的思考方式一樣,,是捉摸不透的,,而人的語言與行為就是計算機根據指令輸出的結果,,這些才是實實在在的結果。而我們常人呢,,總被一些情感困擾,,愛恨情仇與悲歡離合,或許,,都只是一種大腦的思考方式,,而因為這些情感所做出來的行為,才是結果,。而這,,也許就是圖靈想要的。 如果圖靈遇見了圖靈,,或許會說:“我不關心你是怎么經歷情感的,,我只關心,你的行為是否合乎邏輯,?!?/strong> 我愛你,就像“我在說謊”,,可千萬別較真,,一旦較真了,豈不自相矛盾,? 那,,我愛你,是什么呢,?或許是沉默吧,,正如維特根斯坦所言:“能夠言說的世界,就是我們能夠掌握的世界,,如果不能言說出來,,我們只好保持沉默?!?/strong> 愛,,是可以言說的嗎?能夠言說的愛,,還是愛嗎? 那愛是什么呢,?愛是行動,,是人根據愛的情感而輸出的結果,比如,,一朵玫瑰,、一頓晚餐,,以及,一個口紅和包包,。 所以,,朋友們,別總是將愛掛在嘴邊,,要輸出,,懂嗎?先從點個贊開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