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1840年是中國歷史的重要轉(zhuǎn)折點,,也是清政府統(tǒng)治走向衰微的重要標志。英國發(fā)動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叩開了曾經(jīng)被清廷牢牢關(guān)上的中國大門,。神秘的東方王國敞開了大門,西方列強便爭先恐后地涌入,,想要瓜分這塊肥沃的土地,,中國就此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在國家危急存亡之秋,,有識之士紛紛崛起,,為拯救國家奔走呼號,想要徹底地改變中國社會的悲慘現(xiàn)狀,,進行戊戌變法的康有為,、梁啟超就是這群有志青年中的一員。 1895年,,中方簽訂了喪權(quán)辱國的《馬關(guān)條約》,,結(jié)束了屈辱的甲午戰(zhàn)爭。簽訂不平等條約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北京,,康有為,、梁啟超借此機會組織了當年參加科舉的一千三百余位舉人聯(lián)名向光緒皇帝上書,要求拒絕和談,、變法圖強,、學(xué)習(xí)西方,、增強軍事等主張。 但由于朝廷中守舊勢力的阻撓,,他們的上書沒能被呈到光緒皇帝的面前,。但上書失敗卻不能阻止康、梁二人尋求變法革新的熱情,,他們在民間積極地進行著宣傳,、不僅創(chuàng)辦了報刊學(xué)會,還不斷地壯大了維新派的隊伍,,為變法創(chuàng)造時機,。 兩年后的冬天,德軍強行占領(lǐng)膠州灣事件,,使得社會變法浪潮高漲,,康有為趁機上書,成功面見了光緒帝,。1898年6月,,在康有為等人的主持下,轟轟烈烈的變法正式開始了,,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戊戌變法”,。 國家、社會災(zāi)難之深重,,使得維新派不得不加快變法的腳步,,在短短百日的時間里,便發(fā)出了百余條革新詔令,??删S新派的主張觸及了清朝權(quán)貴的根本利益,因此這些既得利益者紛紛上書慈禧,,強烈抗議變法的事宜,。 大家也都知道,變法最后以失敗告終了,。變法失敗后,,殺伐決斷的慈禧為阻止變法,直接把皇帝囚禁了起來,,并向維新派下達了追捕令,。為了躲避清廷的迫害,康,、梁兩人迅速逃往國外,,而跟隨他們變法的其余六位包括譚嗣同、康廣仁、楊銳等人卻不幸遇害,,他們便是轟動一時的“戊戌六君子”,。 為了起到殺雞儆猴的作用,慈禧太后便讓他們斬首于鬧市,。 事實上,,當時譚嗣同完全有機會去國外避禍,但他不愿逃走,,他說沒有哪一國的變法是沒有流血和犧牲的,,今天的中國之所以還沒能成功,就是因為還沒有人為變法流過血,。因而,他愿意作為變法流血的第一人,,他愿意用自己的生命來換取國人的覺醒,。 但當時中國人無知和愚昧的程度遠遠超過譚嗣同的想象,那些百姓不但沒有求新求變的變法意識和家國情懷,,甚而對自己的同胞也沒有任何的同情,。這場英雄就義的壯烈場景,在他們的眼中也不過只是一場滑稽的表演,、一個茶余飯后的談資,。 魯迅先生對于此事曾做出這樣的評價:“先覺的人,歷來都被陰險的小人,,昏庸的群眾排擠,、壓迫、放逐,、殺戮,,中國人格外兇?!币徽Z道破了當時圍觀百姓的愚昧無知以及冷漠自私,。 話中所指的陰險小人,便是不愿放棄自己的既得利益,,置民族危亡和國家安全于不顧的清朝權(quán)貴,;而昏庸的群眾,就是那些,,麻木,、冷漠、自私成性的底層人民,,他們對于同胞的悲慘遭遇沒有一絲的關(guān)心,,甚至還把這些都當作自己無聊生活的消遣。 在這兩股落后群體的拉扯下,許許多多和譚嗣同一樣,,懷有一腔報國熱血的進步青年被無情地抹殺了,,縱然付出一生辛勞甚至性命,最終也只是螳臂當車罷了,。人們興高采烈地把刑場圍得水泄不通,,看到劊子手高高舉起屠刀便連聲叫好,見到鮮血淋漓的頭顱甚至恨不得放聲大笑,,他們不知道,,這被抹殺的其實是他們獲得自由、文明生活的希望,。 圖文源網(wǎng)絡(luò) 如涉及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作者刪除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