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古村落有著很特別的感情。它們雖然古舊,、殘破,,卻異常的真實。頹垣斷壁間,,述說著過去的事情,。看過無數(shù)的好風景,,最后心底里還是留著那么幾處恍若世外桃源的古村落,。 你肯定不知道阿壩州的古村落這么美。那里的山,、那里的水,,蘊含了藏族兒女們的多情,流淌著無數(shù)動人的故事,。 今天,,我就帶你們?nèi)タ磧蓚€隱匿在阿壩州大山之中的傳統(tǒng)藏族古村,讓你們感受一下原汁原味的藏族風情,。 第一個是一處曾被旅行者遺落的地方——色爾古藏寨,。 色爾古藏寨是一座典型而獨特的原始村落,它靜靜的矗立在蜿蜒奔騰的猛河邊,。遠遠看來,,簇簇藏樓相連,自成方圓,,卻又依山傍水,,恰似傳說中的世外桃源,庇佑先民們隔世而居,。 色爾古藏寨與茂縣洼底鄉(xiāng)接壤,,氣候濕潤、物產(chǎn)豐富,,平均海拔1800米,,素有“小江南”之稱。難得在高原之上,還能遇到氣候如此適宜的地方,,也難怪人們聚集在這里居住,,形成了獨特的藏寨。 因為色爾古藏寨建在山谷兩岸的斜坡上,,地勢的差距使得房屋彼此錯落,,建筑在這里顯得層次非常豐富,空間傳達出一種復合的感覺,,就像是一首悠揚的民歌,,仔細聽來,聲部多而統(tǒng)一,,婉轉(zhuǎn)動聽,。 色爾古這個名字乍一聽上去就顯得很有氣勢。據(jù)當?shù)厝苏f,,“色爾”是豹子,、“古”是狼的意思。很久很久以前,,這里森林茂密,,野獸出沒,因此得名色爾古,。即使今天看色爾古周圍的環(huán)境,,巍峨的群山、奔流的河水……也還是野性十足,。 灰色的石屋沿著山勢鋪陳開來,,寧靜美麗中又有幾分堅毅粗獷,就如色爾古的名字一般,。 都說“黑水的歷史是一部戰(zhàn)爭史”,,色爾古藏寨其實就是戰(zhàn)爭的縮影。因為這是一個立體的軍事防御工事,,藏寨整體由三個寨子組成:下寨,、上寨和娃娃寨。上寨占據(jù)險要地勢,,可以居高臨下的御敵,;下寨擁有復雜的地下通道和水網(wǎng),易于駐守,;娃娃寨屋頂戶戶相連,,突顯空中優(yōu)勢。 碉樓式的藏寨建筑用片石和黃泥調(diào)漿砌墻,,一般為三層,。碉樓底層稍大,,逐層斜上,呈臺柱型,,基礎十分堅固,,所以能修建百年而不垮。有沒有看到建筑中間一條豎向突出像脊柱一樣的棱角,?像不像在桃坪羌寨看到的碉樓,?羌族人所說的“鯽魚背”,能讓樓房所承受的壓力通過“鯽魚背”分流擴散,,是羌族碉樓千年不倒的秘密所在,,沒想到藏寨里也有類似的設計,。 最為神奇的是這樣的建筑冬暖夏涼,,戶戶相連。 沿著戶間幽幽的小巷,,可以到達任何一家,。邁步前行,,你會發(fā)現(xiàn)你時而踏在農(nóng)家的房頂上,時而穿過另一家的房基,時而又凌空踩在棧道之上,,十分有意思。周圍片石鑲嵌的墻把你限定在一小片空間內(nèi),天空只能從幾處采光的天窗里窺見,,旁邊的一溝溪水時隱時現(xiàn)。 這些小巷的布置就如八卦一般,,不熟悉的人怕是要走好多遍才能找到原先的路,。 有碉樓就會有射擊孔,其實它們還有排煙和采光的用途,,真是不得不佩服先民們的智慧。 在這個千年不變的古老藏寨村落里,,你能感受到真摯虔誠的信仰,。相傳是“白石頭”挽救了色爾古人的祖先,,后人將白石視為護家神,家家戶戶置太白石于房頂四角、門楣,,奉禮避邪,,旁人不可觸及,。 也許是喝猛河水的緣故,色爾古藏民能走路就能跳舞,能說話就能唱歌,。藏寨里能見到藏民們吹奏銅欽。銅欽的“銅”字在藏文中指號或號角,,“欽”藏文意為“大”,,銅欽意為大號,,是藏傳佛教樂器中兩個主要的具有代表性的旋律樂器之一,,也是藏傳佛教寺院樂隊的主要樂器之一,。 銅欽一般約長3米,最大的可達5米以上,,音色低沉而威嚴,具有某種所向無敵的氣勢。 合著宏大,、低沉的銅欽聲,回看整座色爾古藏寨,,一下便使人回想起彌漫戰(zhàn)火硝煙的時代,,令人感覺有些悲涼。 第二個藏寨是羊茸哈德藏寨,,被稱為“神仙居住的地方”,。 羊茸哈德在“落葉松林”的中心,這里有最美的彩林,,是深山老林里的居所,。當?shù)厝私兴岸透痢保馑际恰吧裣删幼〉牡胤健薄?/span> 羊茸哈德三面環(huán)山,,一面臨水,,碧水潺潺,生態(tài)環(huán)境十分純凈,。高原的天空之下,,整個寨子恍若世外桃源,周圍沙松,、白楊,、紅豆杉等樹木郁郁蔥蔥地將這里圍繞,因而羊茸哈德素有“天然氧吧,,彩色森林”之稱,。 這里的感覺和色爾古藏寨完全不同,入口處兩個巨大的銅欽,,顯示出整個寨子的大氣,。如果色爾古藏寨是隱藏在歷史中的蒼涼,那么羊茸哈德就是非?,F(xiàn)代的溫暖與舒適,。 優(yōu)美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民族文化讓羊茸哈德魅力非凡。一走進寨子,,你就能感受到生機盎然的生活氣息,。 藏族老奶奶們坐在草地上搓著線,織著織物,。她們會先用羊毛制成線,,織成布,再做成褂子。相信此刻她們的內(nèi)心,,一定是滿足而平和的,。 還有的在編織竹籃,傳統(tǒng)的藏織竹編在他們的手下綻放出了不同的光芒,。 遠處還有一些農(nóng)閑的村民下著藏棋,。這些場景無一不讓人感覺輕松、閑適,。 但其實這里曾經(jīng)只是個小小的村落,,散在叢林中,出行十分不方便,。老寨子在山頂上,,地震后在山下重建。現(xiàn)在經(jīng)過規(guī)劃,,這里已經(jīng)成為彩林深處最美的民宿村落,。 新房子都是統(tǒng)一規(guī)格、耗資上百萬修建而成的,。難得在現(xiàn)代化的布局中也沒有失去藏族原生的元素與味道,。 走進內(nèi)部,大廳只能用一個字來形容——壕,!這感覺比起之前住過的五星級酒店,,也不差多少了。 晚上的佛塔亮了燈,,苦逼的攝影師又蹲在一灘積水前拍了半天,。。,。 最有意思的是在羊茸哈德看到了打擦擦,。 擦擦一詞據(jù)說是源于古印度中北部的方言,是藏語對梵語的音譯,,意思是“復制”,指一種模制的泥佛或泥塔,。 藏傳佛教僧俗制作擦擦的目的在于積攢善業(yè)功德,,并將其視作消災祈福的圣物,多用于佛像及佛塔的裝藏,。 擦擦其實見過不少,,但現(xiàn)場制作還是第一次見,感覺很新鮮,。藏民們分工合作,,兩人負責用濕泥搓成塔狀,另外兩人把濕泥放入模具中壓實,,去掉多余部分,,然后將壓實的擦擦倒出,,放在一邊晾干,最后再燒,。 目睹整個過程,,我感受到了藏民們超常堅毅的品格以及無窮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也許是因為高原上凜冽的風,,寂靜的林,,奔涌的河,這一切的綜合才能讓他們創(chuàng)造出如此豐富多彩,、精美絕倫的藝術品,。 建筑也好、文化也好,,我想我偏愛的絕不僅僅是表面那些靜止的東西,,我更喜歡那些背后的、流動的,、動人的部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