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22歲的納扎爾耶夫迎娶了自己心愛的女人薩拉·庫那卡耶娃。他結(jié)婚時,,納扎爾巴耶夫所在鋼鐵廠給其一套新公寓的鑰匙。當他和薩拉去看新房時,,原來只是一片建筑工地,,還沒有開建。納扎爾巴耶夫無法入住,,他不得不與一位朋友合住,,而朋友只有一間臥室公寓。 敢拒絕進政壇 當納扎爾巴耶夫26歲時,,他已經(jīng)有了充足鋼鐵工人的經(jīng)驗,,而且月薪漲到了500盧布。但此時納扎爾巴耶夫遇到了人生中一個重大轉(zhuǎn)折,。他被鐵米爾套市任命為該市的團負責人,。對于這一任命,納扎爾巴耶夫已經(jīng)沒有了興趣,。據(jù)納扎爾巴耶夫事后回憶,,他更喜歡鋼鐵廠的工作,不愿再離開這個崗位,,而去一個盲目聽從別人的工作,,還有一個最主要的原因,他將失去2/3的工資,,還有他長年在鋼鐵廠積累起來的福利,。 由于納扎爾巴耶夫無法給出不出任市里團負責人的理由,人們覺得他就是一個剛愎自用的人,。這一職務雖然工資不高,,但卻是走入仕途的關鍵一步,,將來一定能成為主政一方的領導人。 納扎爾巴耶夫的朋友知道他拒絕出任這個職務后,,提醒他:“別和卡特科夫鬧僵了”,。卡特科夫是誰,?此人就是鐵米爾套市的一把手,。納扎爾巴耶夫?qū)ε笥训闹腋娌]放在心里,當他第二次拒絕卡特科夫時,,此人大怒,,認為納扎爾巴耶夫不服從紀律。 很多人把納扎爾巴耶夫的拒絕看成是一個不正常的人,,當鐵米爾套的領導人第三次讓他去時,,納扎爾巴耶夫給出的理由是很模糊,他當然不會說工資低,,只是說自己想成為一名合格的鋼鐵工人,,或許這個職務還能找到更合適的人來干。 納扎爾巴耶夫的拒絕,,徹底惹怒了卡特科夫,,他宣布:“要不同意任職,要不就開除黨籍,!”納扎爾巴耶夫也是一個不服輸?shù)娜?,他堅持自己的立場,最后選另外一人擔任這個職務,。當時一些委員們認為開除黨籍有些過了,,可用申訴。但申訴是卡特科夫來寫,,他寫的很嚴肅,,并裝入納扎爾巴耶夫的檔案。 納扎爾巴耶夫也被激動了,,他決定反駁這一裁判,,他直接去省里的委員會反映此事。據(jù)納扎爾巴耶夫說,,卡拉干達省是他命運轉(zhuǎn)機的時候,,當時省里的一把手塞米諾夫?qū)﹁F米爾套市的一把手卡特科夫很反感,納扎爾巴耶夫一說,,他立即糾正了鐵米爾套的決定,,并把申訴書從納扎爾巴耶夫的檔案里刪除。 后來卡特科夫調(diào)任其他崗位,,又來了一位市一把手,。他聽說納扎爾巴耶夫的事后,,給納扎爾巴耶夫打電話,讓他任市管工業(yè)的領導人,。此時納扎爾巴耶夫想拒絕很難,,只得答應這一任命,他本來以為干一年就完事,,但卻是他政治生涯的起點,。 從納扎爾巴耶夫這一履歷來看,他只想生活得更好,,并沒想到從政,。而從政也是被逼無奈。人的一生中,,如果想當官,,不一定能當大官。凡事可遇不可求,。 敢直言再升遷 納扎爾巴耶夫擔任新職務后,,雖然工資低,但他注意解決問題,。由于納扎爾巴耶夫擔任這個市里的領導,,沒人注意到這個年輕領導人的工作。但納扎爾巴耶夫卻注意到曾經(jīng)煉鋼廠的問題,。因為納扎爾巴耶夫從廠里工作多年,他對煉鋼廠存的問題一清二楚,。 納扎爾巴耶夫明白,,以自己的職務,根本不可能解決這些問題,。因此,,納扎爾巴耶夫采取了一種冒險的做法,他選擇當時有分量的報紙《真理報》,。雖然真理報不可能發(fā)布一些違禁的新聞,,但對納扎爾巴耶夫揭露的煉鋼廠存在工人住的差,生活條件苦的剖,,還是很樂意發(fā)布的,。 1973年6月8日的《真理報》刊登了一篇“一家工廠的真相”的消息,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納扎爾巴耶夫與《真理報》記者波爾托拉寧的合作寫的,。此文章是納扎爾巴耶夫所寫,,署的波爾托拉寧,否則也發(fā)不出來,。納扎爾巴耶夫在文章中煉鋼廠設計缺陷以及建筑過程中失誤及技術問題,,很尖銳的進行了批評,。 納扎爾巴耶夫還對工廠工人思想不穩(wěn)定的原因進行了分析,直指工人住房條件落后,,而且工廠沒有學校,、醫(yī)院和生活設施,也沒有交通設施,,各方面建設都非常糟糕,。 納扎爾巴耶夫的這篇文章迅速引起了轟動效應,特別是鐵米爾套市領導層很驚訝,,他們批評納扎爾巴耶夫不該這樣做,,而且哈薩克斯坦的各級都指責納扎爾巴耶夫不該把家丑外揚。 但煉鋼廠的工人卻支持納扎爾巴耶夫,。當時納扎爾巴耶夫回憶道,,工人讓他反映問題,他認為這是應該的,。 不過納扎爾巴耶夫?qū)懙奈恼聜鞯侥箍?,很快莫斯科方面?zhèn)鱽硐ⅲ闪⒄{(diào)查委員會來煉鋼廠調(diào)查,。納扎爾巴耶夫必然是第一個證人,,調(diào)查組成員直接就問他為什么寫這些事? 據(jù)納扎爾巴耶夫回憶,,他當時感覺到事情不妙,,他認為自己的“政治生命”結(jié)束了,自己可以煉鋼廠工作了,。但最后調(diào)查結(jié)果出來后,,令納扎爾巴耶夫想不到的是,調(diào)查報告竟然贊揚肯定了他的做法,,并指出煉鋼廠存在的問題,。 莫斯科的調(diào)查報告后,需要解決煉鋼廠的問題,,因此,,莫斯科召開了一次聽證會,納扎爾巴耶夫作為證人需要陳述一些情況,。而主持聽證會的就是蘇聯(lián)有名領導成員蘇斯洛夫,。納扎爾巴耶夫到莫斯科后,蘇斯洛夫提前接見了他,,尋問了有關情況,,讓他第二天聽證會實話實說。最后結(jié)果出來后,,上級成立了一個煉綱廠改造委員會,,納扎爾巴耶夫是成員之一,。要知道這是莫斯科的小組。 不久,,納扎爾巴耶夫升任卡拉干達省主管工業(yè)的領導人,,成為一名省領導。這一切變化都是因為他得到蘇斯洛夫的欣賞,。 為工人進首都 成為省領導后的納扎爾巴耶夫并沒有因為職務晉升而遠離工人,。他認識到只有得到工人們的支持,自己才有前途,。因此,,他負責的煉鋼廠及工業(yè)廠區(qū),積極為他們解決問題,,很快他的做法得到工人全力支持,。 年紀輕輕就成為省領導,納扎爾巴耶夫成為耀眼的新星,,但很多人不知道,,納扎爾巴耶夫得到工人們支持度有多高。 不久后,,納扎爾巴耶夫再次升官,,進入哈薩克斯坦首都任職,成為主管加盟國工業(yè)的領導人,。此時有人嫉妒他,,甚至制造謠言告他,但都沒有成功,,因為納扎爾巴耶夫得到加盟國領導人的賞識,。是否與蘇斯洛夫有關,并沒有具體資料,。 結(jié)語 縱觀納扎爾巴耶夫崛起之路,可以看出他“反其道而行之”的做法,。但這種做法前提必須是正確的,,而且得到工人們的支持。但納扎爾巴耶夫是否掌握了當時政治斗爭的“竅門”,?并沒有相關記載,。要知道并不是所有“反其道而行”的做法都是成功的,能從基層官員一步步升任哈薩克斯坦總統(tǒng),,沒有能力光靠機遇,,顯然是不正常的。 圖片來源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