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在兩漢(西漢,、東漢,,前206—公元220)之間,約200多年,,由印度開始通過西域逐漸傳入內(nèi)陸,。經(jīng)過反反復復、曲曲折折的變化過程,,終于在中國特定的社會條件和文化背景上定居下來,。 佛教傳入我國內(nèi)陸的具體時間,傳說很多,,難以統(tǒng)一,。較為公認的說法,是漢哀帝元壽元年(前2年)大月氏王使臣伊存口授佛經(jīng),,當為佛教傳入漢地之濫觴,。 大月氏原居我國敦煌,、祁連山一帶,漢文帝(前 179~前156)初年被匈奴冒頓單于打敗,,西遷至塞種地區(qū)(今新疆西部伊犁河流域及其以西一帶),。 漢代只有佛教壁畫遺留,但皆為未署名的畫工完成,,藝術上欠法度,,技藝略顯粗糙,表現(xiàn)手法還未盡善盡美,。既然畫工都難留姓名,,更勿論佛門書畫家了,所以漢代沒有發(fā)現(xiàn)有記載的佛門書畫家,。 降至戰(zhàn)火割據(jù)中的三國,曹魏和劉蜀皆沒有佛門書畫家的記載,。倒是孫吳產(chǎn)生了一位知名的佛門書法家康僧會,,可謂魯?shù)铎`光者耶。 康僧會(,?—280)其先康居國(古國名,,領土有新疆北境及中亞地區(qū))人。世居天竺(今印度國),,父移交趾(今嶺南一帶),。10歲時雙親故去,喪服畢入道,。深達三藏,,及天文圖緯。赤烏十年(246)至建康(今江蘇南京),,結茅安居,,設像行道。吳帝孫權(222~252)召對殿廷,,迨見舍利,,帝起敬,孫權遂為建塔,,并敕造建初寺(為吳地第一座佛寺)讓康僧會住,。康僧會又于浙江海鹽創(chuàng)金粟寺,。宏化之余,,從事佛經(jīng)翻譯。計譯出《阿難念彌陀經(jīng)》,、《鏡面王察微王梵王經(jīng)》,、《六度集經(jīng)》,、《雜譬喻經(jīng)》等。傳《泥洹》唄聲,,清靡哀亮,,為一代楷模。又注《安般守意》,、《法鏡》,、《道樹》三經(jīng),并制經(jīng)序,。篤志好學,,博覽六經(jīng),頗屬文翰,。 佛教傳入我國是大乘,、小乘(亦稱南傳佛教,而南傳佛教統(tǒng)稱上座部佛教)一起傳入的,,晉朝(西晉,、東晉)文化昌榮,翻譯佛教經(jīng)典也很繁盛,。西,、東兩晉皆有著名的佛門書畫家的記載流布。西晉者,,曰于道遂,。于道邃敦煌(今屬甘肅)人。年16出家為僧,,師事于法蘭,。兼內(nèi)外學,善醫(yī)方,,尤巧談論,,竺法護每稱之。能書法,,美書札,。常游名山。后隨于法蘭到西域,,欲求異聞,。疾終于交趾(東漢后改為交州,在今廣東,、廣西的大部和越南的北部,、中部)。東晉者,曰山陰僧,、康法識及大名鼎鼎的慧遠,。 山陰僧里籍姓氏無考,“山陰”者,,浙江紹興之別稱,。這僧書法好手段,“償偽作王獻之書《保母墓志》,。”能偽“二王”(王羲之,、王獻之)之“小王”的書法,可知伊之書法水平是極高的,。 「 圖:慧遠和尚法像 」 慧遠(334-416)《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作惠遠,,雁門樓煩(今山西原平)人。本姓賈,,為仕宦家庭,,家境優(yōu)裕。東晉永和二年(346),,隨舅父令狐氏南游至豫州潁川(今河南許昌),、洛州(今河南洛陽)求學,為書生,,學習儒家六經(jīng)和老莊。十年(354)至太行,、恒山,,從著名僧人道安出家,法名慧遠,。十二年隨道安還冀都,,住受都寺,精思諷持,,以夜繼晝,,為道安所重。東晉升平五年(361),,時局動亂,,隨道安等百僧人山西、河南交界的王屋女林山,,后渡河至晉司州河南陸渾山,。興宇三年(365),隨道安到湖北襄陽,,在此弘法十五年,。太元四年(379),道安往長安,,慧遠與同門及弟子數(shù)十人到荊州上明寺,。八年(383),,擬與師弟慧持去廣東羅浮山,途徑潯陽,,見廬山幽靜,,足以息心,乃留住龍泉精舍,,后住西林寺,。義熙八年(412),慧遠立佛影臺,,作《萬佛影銘》,,并請謝靈運作銘文。十二年寂于廬山東林寺,,潯陽太守阮侃為之造墓,,謝靈運造碑文,宗炳立碑寺門,。工詩能畫,。明楊慎云:“遠公畫江淮名山圖,畫譜寶鑒竟不知遠公善畫也,。”又謂其工詩,,嘗注詩經(jīng)。 南北朝是中國佛教全面持續(xù)高漲的時期,,寺院數(shù)千,,僧尼數(shù)十萬。杜牧有詩云當時盛況:“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有載的佛門書畫家也不在少數(shù),最著名的有梁的開國皇帝武帝蕭衍,。蕭衍在位四十八年(502-549),,是東晉南朝二百七十年期間,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在政治上,,能比較開明地處理地主階級內(nèi)部各階層人物的關系,重視從士族的中下層選拔人オ,,注重吏治,,調(diào)強“官以人為清”。在軍事上,,他善于用兵,。武帝且多オ藝,《梁書·武帝紀下》稱他:“六藝備閑,棋登逸品,,陰陽緯候,,ト筮占決,并悉稱善,。”武帝最著名的,,是他極力提倡佛教,近于癡迷,,幾乎把佛教變?yōu)閲?,史評這點是武帝統(tǒng)治時期的最大弊政。 梁從公元502年開國,,在577年被滅,,僅有56年的時間,而武帝一人即統(tǒng)治了48年,,所以梁幾乎是蕭衍一個人的國家,。由于武帝是一個虔誠狂熱的佛教信徒,并且還四次舍身出家,,可以說武帝是與佛教緣分最深的一位皇帝,。關于梁武帝與佛教有過幾次大的事件。 一,、舍道歸佛,。蕭衍一家世代信奉天師道,他即位的第三年即正式宣布舍道歸佛,,親制《舍道事佛文》發(fā)愿信奉佛教,,說:“公卿百家,侯王宗族,,宜反偽就真,舍邪入正,。”又在《廣弘明集》中說:“原使未來世中,,童男出家,廣弘經(jīng)教,,化度含識,,同共成佛。寧在正法之中,,長淪惡道,,不樂依老子教,暫得生滅,。” 二,、舍身出家。為竭力抬高佛教的地位,強化信仰佛教的社會效果,,武帝令人啼笑皆非的四次舍身同泰寺為奴,。其結果是每次舍身,群臣皆以巨額錢財將他贖回,。據(jù)《梁書·本紀》載,,梁武帝舍身第一次是大通元年(527),時年64歲,;第二次是中大通元年(529);第三次是太清元年(547),。這三次舍身,在佛寺第一次是四天,,第二次是十六天,,第三次是三十七天,時間越來越長,。群臣奏表上書稱蕭衍為“皇帝菩薩”,,并且由“公卿以下以錢一億萬奉賦”。武帝這樣故作驚人的“表演”,,既擴大了佛教的聲勢,,并借機把國庫的錢財歸到了佛寺。 三,、禁斷酒肉,。佛教的戒律是不準飲酒,但食肉并不禁止,?!妒伞肪驮试S出家人食“三凈肉”(即沒有看見,沒有聽見,,沒有懷疑殺生的三種肉),,梁武帝卻勒令僧尼一律素食。他一共寫過四篇《斷酒肉文》,,反復地多方面闡明斷禁肉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于武帝的提倡,改變了我國漢代以來僧徒食三凈肉的習慣,,這對后來佛教徒的生活影響頗大,。 再有,梁武帝大事營造寺院佛像,,親自敕建同泰,、大智度、法王,、仙窟和開善等寺院,。這些寺院規(guī)模宏大,,殿宇巍峨,雄偉壯觀,。為求功德,,武帝執(zhí)迷做齋戒法會,還多次在同泰寺高升法座,,為僧俗講《大般若涅槃經(jīng)》《摩訶般若波羅蜜經(jīng)》和《金字三慧經(jīng)》等,。武帝不僅講說佛經(jīng),也還注解佛經(jīng)闡述經(jīng)義,。《南史·梁武帝紀》說他“制《涅槃》,、《大品》、《凈名》,、《三慧》諸經(jīng)義記數(shù)百卷”,。此外他組織譯經(jīng),天監(jiān)五年(506)僧伽婆羅被召至建康譯經(jīng),,武帝還“筆受其文”,。至天監(jiān)十七年,譯出《大育王經(jīng)》,、《解脫》,、《道論》等。 梁武帝的崇佛倡佛,,引來了南天國(今南印度)西天第二十八禪宗祖師菩提達摩的至建康,,達摩的到來,創(chuàng)立了中國禪宗,,而禪學對畫家是頗有影響的,,雖然達摩最終定居河南嵩山少林寺,但與武帝的一段對話卻是廣流至今的,。當武帝見到菩提達摩時即問:“如何是圣諦第一義?”達摩回答:“廓然無圣,。”梁武帝再問:“對朕者誰?”達摩妙答:“不識。”武帝又問:“朕自九五(帝王之位)以來,,度人造寺,,寫經(jīng)造像,有何功德?”達摩否定說:“沒有功德,。”武帝不解地問:“為什么沒有功德?”達摩解釋:“凈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武帝默無語,,達摩知再無法交流,,便在那年十月十九日腳踏一根蘆葦渡過長江,,來到北魏,息影在少室山五乳峰石洞里,,最后并把壁觀安心的“二入四行”之法,,傳給了慧可。 此后,,中國在文學,、詩歌、美術等方面,,無一不受禪學的影響,,甚至到了以談禪為風流逸事,以交禪為雅榮潔耀的地步,。對于書畫家,,禪學改變著他們的創(chuàng)作思維,使他們對“色”,、“空”有了非常深刻的認識,,并形成了東方美學的一種流派,極其豐富了書畫家的思想,。 「 圖:梁武帝《草書》碑拓 」 梁武帝“六藝備閑”,,有次他與蕭子云討論書法時說:“近來看到王獻之書法,白而不飛;而你的書法,,又飛而不白?,F(xiàn)在你可以考慮考慮,不妨在這個上面來個折衷,。”結果蕭子云就用篆文寫成恰到好處的飛白書,。梁武帝看后大為高興。“梁武帝是個懂行的皇帝,,以皇帝的身份指導臣下進行書法創(chuàng)作的探索和實踐,,那對于書法事業(yè)的推動,其意義就非同小可了,。”(洪丕謨《點擊中國書法》2004年1月,,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梁元帝蕭繹(552-555)是武帝的第七個兒子,起先封湘東王,,太清六年(552)即位,。在繪畫上,蕭繹擅長人物,、走獸,,兼擅書法。他的大兒子蕭方等,,字實相,,也擅長人物畫,。據(jù)說蕭方等面對坐上宴客,只稍隨意點染,,使人物形象時突現(xiàn)出來,。拿畫去向認識宴客的孩童,孩子們都不假思索就能指出這是某某,,那是某某某,,可見畫技之絕。 另外北朝北周有一位女出家人閃亮登臺,,乃天英尼師,,也是要著重一筆的。天英里籍無考,,也不知在哪兒祝發(fā)為尼,。尼師善書,孝閔帝二年(558)書《大集經(jīng)》和《楞嚴經(jīng)》各一部,,麻紙,,共469行,發(fā)現(xiàn)于敦煌石室中,。用筆沉穩(wěn),,端莊而不呆滯。署款:“為七世師宗父母,、法界眾生,、三途八難,速令解脫,,一時成佛,。” 「 以下無正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