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国产成人av_抖音国产毛片_a片网站免费观看_A片无码播放手机在线观看,色五月在线观看,亚洲精品m在线观看,女人自慰的免费网址,悠悠在线观看精品视频,一级日本片免费的,亚洲精品久,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分享

【衡道丨筆記】「白求恩·腫瘤病理學社」無懼「惡黑」,,胸有成竹課程學習筆記(六)

 CandyMint 2020-11-05

「白求恩·腫瘤病理學社」項目由白求恩公益基金會發(fā)起,,旨在提升相關疾病病理診斷的規(guī)范化,進一步擴大和實現(xiàn)精準治療前的準確診斷,。

今天由瑞金醫(yī)院的笪倩老師帶來惡黑病理診斷系列課程《無懼「惡黑」,,胸有成竹》第六講:《皮膚黑色素瘤規(guī)范化病理診斷》的配套學習筆記。

上海瑞金醫(yī)院

主治醫(yī)師 碩士

笪倩

皮膚黑色素瘤流行病學

  • 主要發(fā)生于白種人,,尤其是陽光過度照射的人群,;

  • 發(fā)病率:歐洲<10-25/105,美國20-30 /105,澳大利亞50-60/105,;且在逐年增加,;

  • 最主要的外源性因素:紫外線照射;

Chen et al. 2014 annual report of cancer in China

  • 我國皮膚黑色素瘤年發(fā)病率約0.49/105,,且呈持續(xù)性增長,;

  • 主要發(fā)生在肢端,如足底,、指/趾,、手掌等;陽光照射的皮膚發(fā)生率較低,;

  • 惡性度高,,易發(fā)生遠處轉移,就診時多為晚期,;

  • 少數(shù)病人首發(fā)轉移,,但原發(fā)病灶不明確。

皮膚黑色素瘤WHO分類

  • 間歇性日光損傷型黑色素細胞腫瘤

    淺表擴散型黑色素瘤

    單純雀斑和雀斑性黑色素細胞痣

    交界痣

    復合痣

    皮內痣

    發(fā)育不良痣

    斑痣

    特殊部位痣

    暈痣

    美爾森痣

    復發(fā)痣

    深部穿通性痣

    色素性上皮樣黑素細胞腫瘤

    聯(lián)合痣

  • 慢性日光損傷型黑色素細胞腫瘤

    惡性雀斑樣型黑色素瘤

    促結締組織增生型惡性黑色素瘤

  • Spitz腫瘤

    惡性Spitz腫瘤(Spitz黑色素瘤)

    Siitz痣

    色素性梭形細胞痣(Reed痣)

  • 肢端皮膚黑色素細胞腫瘤

    肢端皮膚黑色素瘤

    肢端皮膚痣

  • 生殖器和粘膜黑色素細胞腫瘤

    粘膜黑色素瘤

       粘膜雀斑樣黑色素瘤

       粘膜結節(jié)性黑色素瘤

    生殖器痣

  • 起源于藍痣的黑色素細胞腫瘤

    起源于藍痣的黑色素瘤

    藍痣和細胞性藍痣

    蒙古斑,、伊藤痣,、太田痣

  • 起源于先天性痣的黑色素細胞腫瘤

    起源于巨大先天性痣的黑色素瘤

    先天性黑色素細胞痣

    先天性黑素細胞痣伴增生性結節(jié)

  • 眼部黑色素細胞腫瘤

  • 結節(jié)型、痣樣和轉移性黑色素瘤

    結節(jié)型黑色素瘤

    痣樣黑色素瘤

    轉移性黑色素瘤

皮膚黑色素瘤分類

  • 原位黑色素瘤

  • 浸潤性黑色素瘤

皮膚黑色素瘤的病理診斷

臨床表現(xiàn)

  • 標本的完整性送檢及規(guī)范化取材對全面評價腫瘤的生物學行為十分重要,;

  • 不同類型皮膚黑色素瘤的病理診斷和鑒別診斷:

    1. 惡性黑色素瘤的早期病變,,仍然是診斷的難點;

    2. 鑒別診斷難點:一些生長活躍少見的痣,、生長活躍的交界病變,;

  • 影響預后的組織學指標的應用。

皮膚黑色素瘤的臨床表現(xiàn)

  • A(Asymmetry)不對稱性,;

  • B(Border)皮損邊界不規(guī)則,,通常呈扇貝樣;

  • C(Color)色素不規(guī)則和不均勻,;

  • D(Diameter)直徑大于6mm,。

WHO皮膚腫瘤病理學和遺傳學(2016年版)

大體標本的處理

  • 臨床大體信息:臨床醫(yī)師應提供首次手術前的病變大體照片和/或皮膚鏡照片

  • 皮膚黑色素瘤標本類型

    1. 根治性切除標本;

    2. 切除活檢標本,。

  • 手術醫(yī)師應標注各切緣方位

    1. 切取活檢,;

    2. 環(huán)鉆活檢;

    一般用于大范圍病變的診斷性活檢,,手術醫(yī)師應提供送檢組織的病灶特點(潰瘍/結節(jié)/色斑),。

  • 標本預處理

    1. 體積較大的標本必須間隔2~3mm書頁狀切開

    2. 10%中性緩沖福爾馬林液固定6~48小時

  • 標本檢查和取材

    1. 皮膚腫瘤必須描述表面有無潰瘍,周圍有無衛(wèi)星轉移灶,,衛(wèi)星轉移灶的數(shù)量,、大小及其與主瘤結節(jié)的間距,;

    2. 垂直于皮面以2~3mm間隔書頁狀切開標本,測量腫瘤厚度和浸潤深度,;

    3. 病變最厚處,、浸潤最深處、潰瘍處必須取材,;主瘤體與衛(wèi)星灶之間的皮膚必須取材,,用于明確兩者的關系;

    4. 腫瘤小于2cm者全部取材,,3cm以上者按1塊/5mm取材,;

    5. 切緣取材方法有兩種,分別為垂直切緣放射狀取材和平行切緣離斷取材,,后者無法判斷陰性切緣與腫瘤的距離,,建議盡量采用垂直切緣放射狀取材法,有助于組織學判斷陰性切緣與腫瘤的距離,;

    6. 前哨淋巴結檢查:建議行石蠟切片檢查,;按2mm間隔平行切開取材后分別包埋,每塊組織非連續(xù)性多層面切片3張,;

    7. 區(qū)域性淋巴結檢查:盡可能仔細查找所有淋巴結,;淋巴結數(shù)量一般為:腹股溝≥10個,腋窩≥15個,,頸部≥15個。

選自《Ackerman外科病理學》

影響預后的組織學指標

  • Clark水平分級(Clark level):指皮膚黑色素瘤的浸潤深度,,分為 5 級:

    1級:腫瘤局限于表皮層(原位黑色素瘤),;

    2級:腫瘤浸潤真皮乳頭層,但未充滿真皮乳頭層,;

    3級:腫瘤充滿真皮乳頭層,,并使真皮乳頭層擴大;   

    4級:腫瘤浸潤真皮網(wǎng)狀層,;

    5級:腫瘤浸潤皮下組織,。

  • Breslow厚度(Breslow thickness):指皮膚黑色素瘤的腫瘤厚度,是T分期的基本指標:

    1. 非潰瘍性病變:從表皮顆粒層垂直測量至腫瘤浸潤最深處,;

    2. 潰瘍性病變:從潰瘍基底部垂直測量至腫瘤浸潤最深處,。

無潰瘍從顆粒層測量,有潰瘍從潰瘍基底部測量,;

顯微鏡下不好測量時可以借助掃描切片,。

  • 潰瘍形成

    1. 是黑色素瘤T分期的重要指標

    2. 組織學特征:

    腫瘤表面皮膚表皮全層(角質層至基底膜)缺如;

    存在宿主反應:如纖維素沉積,,中性粒細胞滲出,;

    周圍上皮的反應性增生,;

    排除外傷或手術等因素所致。

  • 水平生長期(radial growth phase

    1. 皮膚黑色素瘤發(fā)展的早期階段,,腫瘤細胞局限于表皮內,,或者已進入真皮乳頭層,但腫瘤細胞以單個或小巢狀存在,,真皮內瘤巢小于表皮內瘤巢且無核分裂像,;

    2. 一般認為本期黑色素細胞不具有轉移潛能。

  • 垂直生長期(vertical growth phase)

    皮膚黑色素瘤發(fā)展的中晚期階段,,黑色素細胞進入真皮并向縱深發(fā)展,,真皮內出現(xiàn)大于表皮內瘤巢的腫瘤細胞團,可見核分裂象,。

選自《McKee′ Pathology of the Skin》

  • 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在腫瘤細胞之間浸潤,、破壞腫瘤細胞巢的淋巴細胞,不包括圍繞在腫瘤周邊的淋巴細胞,。腫瘤浸潤淋巴細胞較多時提示預后好,。

  • 可用浸潤淋巴細胞的數(shù)量和范圍來表示程度:

    1. 無腫瘤浸潤淋巴細胞;

    2. 有,,但不活躍(局灶區(qū)域有腫瘤浸潤淋巴細胞),;

    3. 活躍(整個腫瘤床內彌漫的淋巴細胞浸潤)。

  • 腫瘤消退(regression):

    包括臨床消退和組織學消退,,對于臨床和組織學消退的判斷仍較為困難,,其與黑色素瘤預后的關系尚有爭議。組織學消退一般指機體對黑色素瘤的自主反應,,包括淋巴細胞浸潤,、黑色素瘤細胞減少或消失、噬黑素細胞反應,、真皮纖維化和表皮萎縮等,。

  • 核分裂像計數(shù):

    采用真皮熱點區(qū)或代表性區(qū)域核分裂像計數(shù),計算方法是計數(shù)每平方毫米的有絲分裂數(shù),。核分裂像數(shù)量不作為T分期的依據(jù),,但研究表明它是黑色素瘤的獨立預后因子。

  • 微衛(wèi)星灶(mircrosatellites):

    位于皮膚或皮下組織的顯微鏡下轉移灶,,鄰近或位于原發(fā)性黑色素瘤深部,,不與原發(fā)灶相連。

  • 1. AJCC(第8版)中未做大小和距離要求,。

  • 2. 歐洲專家共識(Update 2019)和CSCO黑色素瘤診療指南(2019版)中定義為直徑大于0.05mm,,距離原發(fā)灶至少0.3mm,位于真皮網(wǎng)狀層,、脂膜層或血管的瘤巢,。

免疫組化(Sox-10,、HMB45等)有助于識別隱匿的微衛(wèi)星灶

  • 衛(wèi)星轉移灶:與皮膚原發(fā)性黑色素瘤的間距不超過2cm的肉眼可見的皮膚和/或皮下轉移灶。

皮膚黑色素瘤不同組織學類型特點

  • 表淺擴散型黑色素瘤

常見于間斷接受日光照射的部位,,如背部和小腿等,。組織學上以明顯的表皮內派杰樣播散為特點,腫瘤性黑色素細胞常呈上皮樣,,異型性顯著 ,。可以為水平生長期或垂直生長期,。

  • 惡性雀斑樣型黑色素瘤

常見于老年人長期日光照射的部位,。組織學上以異型黑色素細胞雀斑樣增生為特點。一般用惡性雀斑來表示其原位病變,,用惡性雀斑樣黑色素瘤表示浸潤性病變,。

  • 肢端皮膚惡性黑色素瘤

    我國最常見的皮膚黑色素瘤類型,發(fā)生于無毛部位(手掌,、足底皮膚和甲床),。組織學上以基底層異型性黑色素細胞雀斑樣或團巢狀增生為特點,腫瘤細胞呈梭形或上皮樣,。預后較差,,可能與分期晚有關。

  • 結節(jié)型惡性黑色素瘤

    指垂直生長期的皮膚黑色素瘤,,周圍伴或不伴水平期或原位黑色素瘤成分,。臨床表現(xiàn)為快速生長的膨脹性丘疹/結節(jié)。組織學上表現(xiàn)為真皮內巢狀,、結節(jié)狀或彌漫性異型黑色素細胞增生,,分裂活性高。

  • 促結締組織增生型惡性黑色素瘤

    特點是梭形腫瘤細胞浸潤性生長,,伴有明顯的間質纖維化和膠原。經(jīng)典的瘤細胞細長,,泡狀核伴有明顯的嗜酸性核仁,。淋巴細胞浸潤常呈結節(jié)狀。

  • 痣樣惡性黑色素瘤

低倍鏡下為疣狀或半球形病變,;中倍鏡下為彌漫性或巢狀的生長模式,;瘤細胞類似于A型痣細胞,但染色質粗糙,,核仁明顯,,核分裂象易見。

  • Spitz黑色素瘤

    與Spitz痣鑒別:腫瘤直徑常>10mm,,分布不對稱,,邊界不清,,有潰瘍,不規(guī)則的融合的細胞巢,,核分裂活躍,,表皮內Paget樣播散,真皮內金潤較深等,。

皮膚黑色素瘤組織病理診斷報告內容

  • 送檢標本的類型(穿刺活檢,、切除活檢、環(huán)鉆活檢,、部分切除活檢,、根治性切除、擴大切除等)

  • 診斷+組織學類型

  • 腫瘤大?。[瘤負荷,,T分期指標)

  • 腫瘤的厚度(Breslow depth)—浸潤深度

  • 有無潰瘍形成(T分期重要指標)

  • 核分裂像數(shù)(獨立預后因子)

  • 微衛(wèi)星灶

  • Clark分級

  • 生長期(水平或垂直生長)

  • 有無腫瘤的消退(與預后的關系尚不明確)

  • 腫瘤浸潤淋巴細胞情況(無、不活躍,、活躍)

  • 脈管瘤栓

  • 神經(jīng)侵犯

  • 側切緣及基底切緣

  • 轉移性病灶

  • 前哨淋巴結轉移及數(shù)目,,是否結外侵犯

  • 區(qū)域淋巴結轉移及數(shù)目,是否結外侵犯

報告內容取決于手術方式和送檢標本的完整性,。

選自《中國黑色素瘤規(guī)范化病理診斷專家共識》

皮膚黑色素瘤免疫組化檢測

  • 黑色素細胞標記物:S-100,、Sox-10、HMB-45,、Melan A:敏感性和特異性不一,,一般建議同時選用至少2-3個抗體;

  • 良惡性鑒別診斷輔助標記物:

    – P16:良性痣常陽性,,黑色素瘤常陰性,,但不能單獨作為判斷良惡性的標準;

    – Ki-67:良性痣常小于1%,,淺層陽性,;黑色素瘤常大于5%,散在或基底部陽性,;

    – Cyclin D1:黑色素瘤表達較高,;

  • 靶向治療相關標志物:

    – PD-L1:免疫相關的標志物;

    – BRAF,。

皮膚黑色素瘤分子診斷

  • 熒光原位雜交檢測:

    – 主要應用4個探針:MYB(6q23),、RPEB1(6p25)、CCND1(11q13)和6號著絲粒(CEP6),;

    – 絕大多數(shù)黑色素瘤都伴有11q和6p拷貝數(shù)增加,;

    – 可加做MYC(8q14)和P16(9q21)位點探針。

  • 黑色素瘤涉及的分子通路

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號通路的異常是皮膚黑色素瘤發(fā)生和發(fā)展的關鍵因素

  • BRAF基因突變:

    黑色素瘤中BRAF基因突變最常見

    白種人突變率:50%(V600E突變90%)

    中國人:25.5%(V600E突變89.1%)

    靶向治療前需檢測BRAF基因突變

    推薦了檢測方法:qPCR法,、Sanger測序法,、NGS法

    遠處轉移,、高危險III期患者推薦BRAF V600基因突變檢測

    推薦優(yōu)先使用轉移灶組織,如果不能獲得,,也可使用原發(fā)灶組織(原發(fā)灶與轉移灶BRAF基因突變存在差異),。

黑色素瘤BRAF檢測重要性:(BRAF突變靶向治療)

  • 靶向治療:

    BRAF聯(lián)合MEK抑制劑是BRAF V600突變的轉移性黑色素瘤首選治療方式:目前被FDA和NMPA獲批的BRAF/MEK雙靶抑制劑僅有達拉菲尼+曲美替尼;

    2019年CSCO惡性黑色素瘤診療指南推薦:所有黑色素瘤患者治療前都應做BRAF基因檢測1,。

NRAS基因突變

  • 黑色素瘤標本中NRAS基因突變率15%-20%,;

  • NRAS基因突變與BRAF基因突變互相排斥,極少數(shù)患者這兩種基因同時突變,;

  • 針對NRAS基因突變的靶向治療方法尚處于研究階段,。

c-KIT基因突變

  • 黑色素瘤c-KIT基因突變率1%-3%;

  • 最常見于粘膜,、肢端和慢性日光性損傷的皮膚黑色素瘤,;

  • 如BRAF和NRAS基因無突變,在使用c-KIT抑制劑(甲磺酸伊馬替尼)前推薦檢測c-KIT基因突變,;

  • c-KIT基因最多見的突變位點位于第11和13號外顯子,,約占50%;其對甲磺酸伊馬替尼療效較好,。

其他分子診斷方法

  • 二代測序(NGS)

  • 液體活檢

    – 循環(huán)腫瘤細胞(CTCs)

    – 循環(huán)腫瘤DNA

    – 循環(huán)腫瘤RNA

主要參考書目及文獻

  • 中國黑色素瘤規(guī)范化病理診斷專家共識(2017年版)

  • European consensus-based interdisciplinary guideline for melanoma. Part 1: Diagnostics-Update 2019

歡迎個人形式轉發(fā),,謝絕媒體、網(wǎng)站等未經(jīng)允許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臺,;如需轉載請?zhí)崆奥?lián)系本公眾號,,并在文首注明「來源:衡道病理」。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